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专项报告

三亚市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字体: 打印
2024-08-31 11:15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830日在市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三亚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陈景进


三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三亚市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对高质量发展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全力推动自贸港建设;推进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改革,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确保预算执行平稳有序。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高位增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为全省上半年财政收入扛起三亚担当贡献三亚力量。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民生支出继续保持增长,地债等专项支出明显加快,有效保障和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同时,我市多项财政收支数据均属于全省较优水平,财政运行平稳健康。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8亿元,增长11.3%,完成预算的50.7%(预算数为159.2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6亿元,增长16.3%,完成预算的45.0%(预算数为250.4亿元)。

(二)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42.0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28.4%,完成预算的24.8%(预算数为169.3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02.1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53.1亿元),同比增长0.2%,完成预算的45.2%(预算数为225.7亿元)。

(三)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2万元,同比下降82.9%,完成预算的4.0%(预算数为6,234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745万元,同比增长14441.7%,完成预算的39.8%(预算数为4,384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6.34亿元,同比减少1.7%,完成预算的46.2%。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6.32亿元,同比减少13.6%,完成预算的38.0%

(五)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上半年,市对各区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52.6亿元,得益于新的市区财政体制,上半年区级税收分享收入2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1亿元,进一步提升区级财政保障和统筹能力,为各区高质量发展奠定财力基础。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上半年,争取到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37.2亿元,优先用于保障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争取到省财政厅下达我市再融资债券资金14.4亿元,用于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有效缓解我市偿债压力。上半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息23.9亿元,均已按时足额偿还。

2024上半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亿元,增长17.2%,完成预算的49.6%(预算数为101.46亿元)。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2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预算的41.5%(预算数为190.7亿元)。

(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上半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执行情况与全市执行情况一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70.9亿元,同比下降23.4%,完成预算的34.4%(预算数为205.9亿元)。

三、上半年总体经济财政形势

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统筹稳经济政策的高效落实下,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2%,顺利实现开门红目标。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8亿元,增长11.3%完成预算的50.7%,超额完成“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作目标,同时,收入增量暂为全省第一,增幅在全省属于较优水平,高于全省增幅10.4个百分点,其中:市级税收6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从上年末的71.9%提升至75.1%,收入质量持续提升

财政收入预期展望。上半年,经各部门共同努力,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过半任务目标,但是,从地方税收来看,主体税种下跌范围有所扩大,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重点税种均处于下跌状态,需加强关注。正增长的税种中,土地增值税增幅回落至0.1%,个人所得税增长4.5%,主要是靠去年同期退税拉低基数实现。现阶段来看,我市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阶段,房地产销售面积处于下降态势,安居商品房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增长;深海、南繁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产业集群,导致传统产业税源不足,新增税源贡献有限。后续,亟需加强财源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土地出让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为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上半年主要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服务保障能力

财政部门围绕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双供给作用,助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精准招商引资及园区产业培育工作,加强财源建设,多举措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上半年,财政部门紧盯收入目标,加强部门联动组织收入征管,下沉一线摸清税源底数,竭尽全力做到应收尽收,完成地方税收收入60.7亿元、非税收入20.1亿元、基金收入42.0亿元,预算收入数据屡创新高。同时,我们积极向外争取各类资金及政策,拓宽财源,全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上半年,全市累计争取到各类上级资115.3亿元(不含上年结转结余),其中:地债资金38.7亿元用于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和成熟度高的项目;再融资债券14.4亿元,全部支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中央直达资金9.5亿元,已支出3.7亿元在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发挥惠企利民的作用其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52.7亿元,已支出20.5亿元支持我市教育发展、公共医疗、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

(二)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半年,我们坚持用好用活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围绕两个“15%”自贸港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加快释放政策红利,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到中央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其他减税降费转移支付资金1.73亿元,已全部支出完毕。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让利于企,放水养鱼,为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门坚持把加快支出作为保障民生建设、服务市场主体、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采取前移服务、上门调研指导、重点资金定期通报等多种措施,压实各部门支出责任。坚持预算安排有保有压,确保稳企业、保民生、促发展等刚性支出不减,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上半年重点支出,教育支出13.8亿元,增长1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亿元,增长6.6%;农林水支出9.3亿元,增长24.7%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持续推动各项财政支持政策落地生效,兜牢兜实民生保障,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牢牢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科技、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流入以及国家重大战略政策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是支持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扶持中小微企业,提升产业聚集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安排6亿元,加快建设两个总部基地三亚示范区,推动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拨付1亿元,投入注册资本金保障中国通航、城市更新等重点项目,支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拨付0.6亿元,打造高质量总部经济聚集区等。二是支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两个国之大者建设,有序推进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创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助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其中,拨付13.8亿元,支持重点园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重大科技产业发展;安排0.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支持三亚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锚定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主要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速推进三亚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拨付7.1亿元,支持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拨付1.1亿元,实施公交成本规制、公益性票价补贴等,提供便利公共交通公益服务;安排1.47亿元,推进游艇、会展、婚庆等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安排1.1亿元,促进旅游促销,挖掘消费潜力,拓展旅游消费需求;安排1.3亿元,支持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开展,推进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全新国际IP,提升三亚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五)加大重点领域投入推动三亚城市基础建设

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一批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支持地方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强化城市基础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全市安排25.2亿元,支持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和学位扩容计划,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推进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促进教育量质双升,支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其中,市本级安排教育领域项目支出主要包括:教育发展专项资金1.8亿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1亿元等。二是全市安排18.7亿元,支持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市本级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代发3.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经费1.7亿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0.5亿元等。三是全市安排22.2亿元,支持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加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大三亚120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三亚建设,保障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等。四是全市安排地债资金35.6亿元,保障市重点投资项目,其中,拨付5.0亿元,支持海棠湾林旺中安置区(一期)项目建设;拨付3.0亿元,支持崖州湾科技城南滨棚户区安置项目;拨付2.5亿元,支持崖州湾深海科技城棚户区安置项目建设,推动三亚深海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六)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促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坚持为民办实事锲而不舍谋民生之利上半年,我们全力保障三亚市十大民生实事事项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一是投入建设“菜篮子”保供稳价体系,已在吉阳区、天涯区投放15个新型社区零售网点,发放补贴资金81.02万元。二是保障城市消防基础提升工程,计划建设市政消火栓380个,已累计完成241个市政消火栓补建工作。三支持特定残疾人康复救助服务项目建设,减轻特定残疾人家庭负担,已累计救助残疾儿童334名,累计完成精神障碍康复服务2721人次。四是投入基层慢病康复理疗站建设项目,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水平,海棠区基层慢病康复理疗站已投入使用,天涯区、崖州区理疗站项目已完成立项。五是支持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升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质量。六是开展青鹿校园心理护航行动,已完成“青鹿校园心理护航行动”心理健康测评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工作。七是支持公益托管服务项目,有效缓解学生“看护难”问题。八是支持农民小额贷款贴息项目,加快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已发放农民小额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共计1626笔,共计7531.96万元,财政已累计贴息881.38万元。九是为完善我市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开展为老助餐服务项目试点。十是为推动教育集团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投入支持全市公办中小学校配备同步课堂视频直播设备项目,项目正在实施招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快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其中,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亿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安排2.7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安排乡村振兴及百镇千村补助资金2.5亿元,推进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安排农业渔业保险补贴1.3亿元,助力农业安全生产;安排0.8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产业兴农等。

)支持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三亚

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作为保障重点,以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接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开拓生态经济发展新路径,夯实可持续均衡发展基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三亚。其中,安排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资金7.63亿元,支持南部典型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支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安排3.26亿元,支持污水处理运营和污泥处理;安排1.4亿元,支持污水管网维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安排2.1亿元,支持垃圾处理,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安排0.57亿元,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强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

(九)推动复式预算管理改革,规范财政预算管理

成立复式预算试编工作小组,研究复式预算管理改革编制工作分析总结现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动复式预算编制研究工作,区分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确保来源稳定的收入优先用于保障三保等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等。

)严肃财经纪律,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强财会监督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会议相关决议,坚持人大决议及审计问题导向,推动审计等整改工作,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措施,督促各有关单位尽快完成问题整改,逐步规范财政管理水平,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2024年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2024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省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总体要求,服务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着力推动三亚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加强财源建设和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保障自贸港封关运作、科技创新、教育、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支出,加力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做好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深入推进项目库改革建设,强化绩效对财政资源配置导向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双供给作用,服务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在财政运行紧平衡的情况下,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在坚决不收“过头税费”的基础上,做到应收尽收,尽全力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二是抓好财税政策设立和落地实施贯彻落实中央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财税优惠政策,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锋官,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培优提升工程建设。三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农林水等领域法定支出增长优先保障自贸港封关运作等重点领域支出,加快与自贸港相匹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举全市之力支持重点园区发展建设,推动产业园区更好发挥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集中财力保障重大决策、重要改革、重大工程涉及的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等重大项目,力促三亚经济圈协调融合发展。

(二)统筹安排财政资源,强化重点领域资金保障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持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推动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优先使用上级补助及地债资金,腾出更多市级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和撬动作用。二是加强财金联动,优化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园区市场化融资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三是持续优化财政支出重点和结构,充分利用项目重要性等因素综合评分排序结果,安排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提高有效投资。努力解决项目久拖不结、环保督察整改等阻碍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继续补齐民生短板弱项,确保教育、农林水等领域法定支出增长。集中财力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中心重点工作。

(三)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严格支出管理,用好增量、激活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一是坚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树牢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思想,将政府过紧日子贯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各方面。坚持遵循“无预算不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项原则,从严从紧安排部门预算支出。全力保障三保、固投、封关运作等重点支出。二是加大财政资金盘活清理力度,对支出进度不达标的预算项目分阶段收回年初预算资金。统筹盘活部门存量资金、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督促及时交回财政。节省资金统筹用于“三保”以及市委、市政府安排的重点项目和重大支出。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扎实做好2025年预算编制  

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重点开展重大政策、项目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绩效评价管理。制定《三亚市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绩效目标编报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指引》,进一步提高我市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目标编制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结果应用,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加强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健全重大支出政策后评价机制,强化绩效激励约束,对评价为低效无效的政策和项目在安排预算时予以削减或取消、优化调整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筑牢发展安全底线

严格落实国务院批复化债工作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统性风险的底线。足额安排2024全市到期债务的偿债资金法定债务本金53.56亿元,隐性债务95.06亿元,保证到期债务按期偿还,并随时关注财政部最新债券置换政策,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信用不降低,不出现政府债务违约的问题。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合理申报债券项目和资金额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强化预算约束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充分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量力而行开展项目建设,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建立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债务风险评估,积极落实化债主体责任,逐步降低全市债务风险水平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创新增强财政发展活力

持续推进财政管理制度集成创新,提高财政对高质量发展宏观统筹调控保障能力。一是科学构建项目评价体系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根据项目重要性实际推进情况已落实资金等信息动态更新项目轻重缓急综合排序,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明确实施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以及续建项目资金需求,防止政府投资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二是试点国有资产数字化改革,提升国有资产价值转换效能。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进国有资产数字化改革先行先试,构智慧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数据平台,着力推动各类国有资产、资源、资金、资本的统筹配置和价值联动为数字化政府建设助力赋能。三是探索实行全过程评审新模式,推进财政评审制度创新。围绕财政评审“挤水分”、降成本工作要求,统筹兼顾财政预算改革发展要求和营商环境建设管理需求,探索推进三亚实行全过程跟踪评审模式可行性,建立项目实施全过程工程造价监管机制,有效把控项目实施成本,加快项目结算进度,提升财政评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财政评审工作高质量开展

)严肃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增强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夯实财政管理基础,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围绕财政治理能力提升,狠抓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落地,推动形成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新格局。认真落实人大审议和审计整改意见,压实整改责任,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健全既管住当下、又见效长远的管理机制,为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