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专项报告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24-08-31 15:42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4830日在市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三亚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陈景进

三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三亚市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23年全市财政决算基本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先导,牢牢把握疫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政府长期过紧日子,深挖增收节支潜力,提升财政保障服务能力,推动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发展。2023年,全市财政预算运行情况整体较好,各项财政收支指标均呈向上增长态势,多项数据恢复到疫前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为三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3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42亿元,完成预算的96.1%新同口径增长23.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转移性收入)128.5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2.1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88亿元、调入资金9.51亿、上年结余14.87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23.32亿元。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2.50亿元,完成预算的113.2%,同比增长1.5%,加上上解上级支出35.81亿债务还本支出7.14亿调出资金7.81亿按规定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18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94.44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28.88亿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级补助收入增加0.16亿元,主要是增加省对市的结算补助收入;调入资金增加7.8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增加1.10亿元;调出资金增加7.8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0.13亿元,以上收支变化减少年终结余0.81亿元

(二)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153.34亿元,完成预算的90.5%,同比增长116.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转移性收入)7.0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0.64亿元、调入资金7.81亿元、上年结余10.81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79.65亿元。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221.47亿元,完成预算的88.1%,同比28.2%,加上调出资金9.39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4.35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支出255.20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24.44亿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五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级补助收入与执行数一致;调入资金增加7.81亿元;调出资金增加7.81亿以上收支变化不影响年终基金结余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31万元,完成预算的95.9%,同比增长2.8%,加上上年结余42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3,073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82万元,完成预算的85.1%同比减少23.7%,加上调出资金1,242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924万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49万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35亿元,完成预算的146.6%,同比增长21.7%。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6.60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56亿元,完成预算的92.9%,同比增长8.0%

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结余2.79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2.10亿元。

(五)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23年末,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594.99亿,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券,其中,当年使用省转贷再融资债券偿还债务本金29.1亿元,使用地财资金偿还债务本息20.07亿元2023年可用综合财力437.22亿元,政府债务率为136%,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为黄色(120%≤黄色等级债务率<200%

(六)全市部门决算收支情况

全市部门总收入324.37亿元,其中当年收入302.78亿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53.44亿元,占部门当年收入的83.7%非财政拨款收入49.34亿元),上年结余结转20.84亿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67亿元。

全市部门总支出304.17亿元。其中:基本支出62.66亿元,占本年支出的20.6%;项目支出241.42亿元,占本年支出的79.4%;经营支出895.41万元,占本年支出的0.01%。收支相抵后结余20.20亿元,减去结余分配0.89亿元,年末净结余19.31亿元。全市三公经费合计支出2,615.80万元,未超过当年预算安排数3,355.33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174.28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954.47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487.05万元。

2023年三亚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和部门收支决算草案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之前,已经市审计局审计。

二、2023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基本情况

(一)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76亿元,完成预算的98.7%新同口径增长17.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转移性收入)128.55亿元、下级上解收入9.06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2.1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28亿元、调入资金9.51亿元、上年结余13.89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9.14亿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70亿元,完成预算的114.0%,同比增长2.2%,加上补助下级支出26.3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35.8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7.14亿元、调出资金7.81亿元、债务转贷支出1.21亿元、按规定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10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53.16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25.98亿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级补助收入增加0.16亿元,主要是增加省对市的结算补助收入;区级上解收入增加0.55亿元,调入资金增加7.81亿元;上解上级支出增加1.1亿元;调出资金增加7.8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0.4亿元,以上收支变化不改变年终结余

(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市本级收入执行情况与全市执行情况一致。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153.34亿元,完成预算的90.5%,同比增长116.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转移性收入)7.0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0.64亿元、区级上解收入0.57亿元,调入资金7.81亿元、上年结余6.77亿元,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76.18亿元。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84.95亿元,完成预算的87.2%,同比增长17.5%,加上调出资金9.39亿债务还本支出24.35亿、债务转贷支出17.60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257.71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8.47亿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级补助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解收入增加0.57亿元,调入资金增加7.81亿元;调出资金增加7.81亿,债务转贷支出增加0.43亿元,以上收支变化增加政府性基金年终结余结转0.14亿元。

(三)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875万元,完成预算的94.0%,同比下降2.5%加上上年结余42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2,917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12万元,完成预算的84.5%同比下降26.9%加上调出资金1,195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807万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10万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

三、三亚市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成效

(一)坚持稳中求进谋发展,助推财政收入攀升新高

2023年,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先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定增长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4亿元,新同口径增长23.4%,收入体量创我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历史新高拉动全省增长3.4个百分点,占全省收入的16.4%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二)抓牢主体责任扩财源,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争取上级资金激励机制,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支持。2023年,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35.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3%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卫生、重点园区建设等支出;争取到新增债券83.64亿元,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争取到再融资债券资金29.1亿元,有效缓解偿债压力。盘活回收年初预算及实有账户存量资金9.4亿元,统筹用于民生实事重点项目重点支出的统筹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释放税收红利惠市场,有效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持续优化财政服务水平,积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我们不折不扣落实落细中央各项税费及自贸港财税优惠政策,持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充分释放税收政策红利,有效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作用,全年直达资金支出15.6亿元,直达基层及企业。加大产业扶持奖补力度,全年投入约12亿元,加快政策兑现,优化三亚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扶持产业培优提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加强财力投入保重点,支持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支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及三亚经济圈均衡协调发展。2023年,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约154亿元,支持封关运作、重点园区、科技创新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包括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项目、三亚河口通道工程项目、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项目等。加快土地要素供给,投入征地拆迁补偿成本15.6亿元,保障重点项目及产业发展需求。

支持园区加快发展建设步伐,2023年,投入100.8亿元大力支持自贸港重点园区加快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等。其中,投入崖州湾科技城建设资金90.0亿元,贯彻落实深海南繁等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打造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投入中央商务区建设资金10.8亿元,支持打造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等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五)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稳步推动民生事业发展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一是安排教育支出26.7亿元,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主要用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安排卫生健康支出24.9亿元,着力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主要用于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口腔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解决市人民医院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亿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提质升级。主要用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四是安排“菜篮子”工程建设资金2.4亿元主要用于加大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及补贴,推广菜篮子产品规模化经营,建立菜篮子价格管控长效机制,提升菜篮子保供稳价和应急保障能力。五是安排2.8亿元,保障“十大重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主要包括2023年教室照明改造项目、学校午休服务项目、高龄老人津贴提标、打通部分市政断头路项目等民生实事。

(六)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不断夯实完生态文明建设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撑。投入17.8亿元全力推进六水共治”,主要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西水中调、农垦居供水、排水管网提质增效等,不断提高人居生态环境;投入3.1亿元,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站升级改造等工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投入0.82亿元,用于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天涯区福万-水源池水库一级保护区生态移民安置等项目,全力支持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七)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有效保障和持续增长机制,为推动乡村全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亿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投入专项资金1.3亿元用于农业保险,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推动渔业保险落地实施;投入涉农项目资金1.1亿元,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支持重要农产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农业农村支出;投入乡村建设资金2.4亿元,支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及乡村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八)深入谋划财政改革创新,促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出台三亚市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优化市与区收入分配关系,创新财政激励和引导机制,将更多产业税收下沉各区及园区,形成区级与园区协同发展格局,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二是出台基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案。创造性地推进交通、教育、等10大基建领域市区两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进行划分,有效遏制乱铺摊子现象。三是加强三亚财政预算规范管理。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建设,规范预算资金分配管理,2023年制定出台《三亚市法定机构财政预算管理实施细则》《三亚市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优化育才生态区财政管理的通知》10余项规章制度,加快构建现代预算管理体系。四是加强单位内控及财会监督。建立财税领域首席风险官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财税领域风险防控措施狠抓单位内控建设,制发整改建议书,督促单位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财会监督,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针对隐性债务、惠农惠民一卡通、暂付款等九大领域进行监督检查,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情况开展核查,对各区征地资金开展核查,对违规公款吃喝行为进行检查等。研究出台《三亚市资金动态监控管理方案》《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三亚市市级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问题纠偏整改规则(试行)实施方案》等相关监管文件,完善财会监督体系。

四、认真落实人大审议和审计整改意见,提升地方财政管理水平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对多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认真落实各项财税政策,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支持,坚决贯彻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开源节流保重点,深化改革提效益,克服新冠疫情重大困难和财政收支紧平衡严峻挑战,统筹疫情防控和提振经济增长,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及推进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但在预算执行中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人大和审计也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建议。人大审议提出:2022年收入未达预算目标,收入质量持续下滑;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够健全,财政资金效益发挥不够充分,存在财政资金支出重合规性考虑,轻效益性把控的倾向;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存在疫情防控相关资产底数不清、闲置浪费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

同时给出相关建议:一是积极扩大本级收入,提升收入质量,准确分析收入下滑原因,认真研判经济形势,积极扩大本级收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培育优质稳定财源税源,提升收入质量。二是把绩效管理作为财政支出的依据,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突出预算绩效导向,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性。把好预算绩效结果运用关,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底数,统筹好全市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对经营性资产实施分类管理,引入社会资本参资入股,推动资产资本化。在2023年预算执行过程中,我们针对2022年预算执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努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凝心聚力谋划财政收入,提升财政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锚定目标,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积极开展调研,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监控分析,在形势不断变化中争取更多主动,做好收入规划工作安排。推动各区、各部门在不征收过头税的基础上,加强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切实加快土地出让工作速度,确保做到应收尽收。注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平稳可持续增长。二是坚持放水养鱼。积极培育优质税源,加强财源建设意识,抓实自贸港税收等优惠政策转化,服务做大三亚经济总量,涵养培育税源,壮大财政收入蛋糕三是向外争取更多资金及政策支持。引导全市精准谋划储备项目,尤其是梳理涉及三亚经济圈、琼南地区及自贸港建设等重点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补助、地债等资金支持,支持基建等自贸港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三亚经济圈财税共享机制,争取省在三亚经济圈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继续调整债务管理层级,优化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财金政策联动,用好用足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自贸港建设。

(二)完善绩效管理流程制度,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进一步加强我市预算绩效管理,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促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一是加强事前绩效评估论证。编2023年预算时,要求预算部门(单位)对所有拟新增的政策、项目均须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对无立项依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绩效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不予入库,进一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关口前移,减少无效资金投入。二是持续做好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工作,分别在7月份、10月份对预算绩效开展监控。三是2023年对各区基层治理、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42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覆盖范围广,涵盖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基建项目、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产业扶持及补贴类项目。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充分发挥结果导向作用,建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在编制预算时,对考核结果排名前5名的部门相应调增部门预算,对排名后五位的部门相应调减部门预算。同时将评价结果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市人大、省财政厅。五是加强监督,开展2022年疫情防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核查支出数据是否准确,拨付是否合法合规,实物资产是否妥善管理,检查发现全市共存在15个问题,对核查出的问题已进行严肃处理;对2012-2022全市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开展监督检查,已督促相关单位尽快落实问题整改。

(三)突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动加深国有资源利用。   

围绕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目标,加强资产统筹盘活运作顶层设计,优化资产管理机制建设以及框架搭建,不断完善资产资源管理改革配套实施办法,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资产资源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将公共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资产等类重点资源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工作范围,形成清晰完整的国有资产资源管理账本在摸清存量基础上,通过将经营性资产实物注资方式划转市属国企、将闲置办公设备、公务用车等资产无偿划转给有需求的单位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2023年共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共计3182.58万件,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土地使用权、车辆、大型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家具以及医疗物资等其他资产,涉及资产原值共计4.9亿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出台《关于明确行政事业性国有经营资产移交市属国企路径的通知》,为行政事业性国有经营资产划转市属国企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和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进国有资产数字化改革先行先试,构智慧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数据平台,着力推动各类国有资产、资源、资金、资本的统筹配置和价值联动。

(四)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蓄财政发展势能

市财政部门结合市委主题教育活动,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推动财政管理制度集成创新,提高财政对高质量发展宏观统筹调控保障能力。一是推动三亚财税体制集成创新改革,将更多财力下沉各区及园区,体现多劳多得,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财政体制;二是推进交通、教育等基建市区两级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以规范制度厘清市区两级基建责任,推进基本建设城乡统筹发展;三是建立产业扶持资金共担机制,提高园区招商积极性及灵活度,优化各区与园区共同发展机制,努力形成各区与园区互惠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四是推动财政预算制度建设,规范预算资金分配管理,制定区级基本财力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预算管理制度,加快构建现代预算管理体系;五是建立预算评审、概算批复联审联批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联审联批工作,优化三亚营商环境;六是推进国有资产数字化建设改革工作,全面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七是建立财税领域首席风险官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财税领域风险防控措施,构建科学高效的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八是支持村改居等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研究制定财政保障措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九是研究制定盘活预算资金方案,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盘活资金12亿元保障固投等重点工作;十是严控新增暂付款,通过盘活资金等方式消化以前年度暂付款,将暂付款规模降至财政部控制较好水平标准,确保财政平稳有序运行;十一是调整优化市与区债务管理层级,制定化债方案,足额安排还本付息资金,拓宽财源,增加综合财力,降低债务风险等级。

(五)紧抓守底线、严治理,筑牢发展安全防线。  

一是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守好基层三保等刚性支出底线。科学监管三保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各项三保支出及时足额保障。二是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防止拖欠工程款、企业垫资搞征拆等问题,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关注财力和债务风险水平变化,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按照财政部确定的债务率、偿债率等监测指标,评估政府债务风险状况,排查风险隐患确保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债务风险等级控制在红色等级以下指导各债务单位统筹安排化债工作任务,提前谋划化债措施、安排资金流向。持续梳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资源、债务底数,督促转型进展情况,指导融资平台公司制定市场化转型方案,提升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能力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强化财会监督,维护财经秩序。进一步深化与纪检等部门协作,实现监督力量优势互补,构建有机贯穿、相互协调的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工作规则,共筑严肃财经纪律防火墙,实现财会监督评价管理全覆盖。通过管好钱袋子”“账本子,给社会经济发展打造安全阀,夯实三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