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山西阳泉:深化拓展“两个联系” 助力履职提质增效

【字体: 打印
2025-09-29 10:39 哈尔滨人大网

近日,山西省阳泉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阳泉选举产生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履职情况报告。此举在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尚属首次。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不断推进人大代表工作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度探索;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守正创新不断健全代表联系制度、拓展联系渠道、丰富联系内容和形式,答好“人大代表如何更好为人民履职”时代课题的生动实践。

切实推动“两个联系”走深走实

新修改的代表法亮点之一,就是在完善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方面增加明确规定,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明确要求。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将“两个联系”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效性工作常抓不懈,切实推动“两个联系”工作走深走实。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研究部署市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对“两个联系”工作进行重点安排。先后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完善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意见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机构联系市人大代表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通过建立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及各选举单位共同参与,人事代表工委综合协调的代表工作机制,形成了联系代表、服务代表的强大合力。

为提升代表工作水平,阳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方式,全面宣传解读新修改的代表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坚持邀请基层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省、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活动,2025年参加活动人数已经累计达到70余人次。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选择200多个涉及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扶持等多个方面“小切口”选题,组织人大代表深度参与到人大工作中来。

阳泉市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社会模范、岗位先进、人民代言人“三重角色”作用,收集群众意见、参与决策监督,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市人大常委会还充分吸纳代表建议,及时将其转化为人大立法、监督选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感可及。

“代表建议办理考核工作由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牵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督办机构和提出建议的代表共同参与。对办理措施实、效果好的,符合代表建议办理标准的,予以承办单位正面评价。对办理不符合标准的,依据代表建议办理负面清单,逐件进行扣分。通过积极办理代表建议,有效提升了‘两个联系’的质量水平,形成了‘办好一件、推动一片’的示范效应。”阳泉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助力代表联络站点融合发展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厚植为民情怀,以“为代表履职搭台,为群众需求服务”为目标,以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共建共享共用”融合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按照“一站全覆盖”布局原则,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创建一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就近便利布局要求,在较大中心村(社区)设立代表联络点。目前,全市建有22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达到“一站多点”优化布局特点。2024年,在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打造了26个功能定位精准、阵地建设标准、运行管理规范、活动开展经常、作用发挥实效、组织保障集成、有明显特色的模范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进一步增强了典型引领作用。2025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了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提升暨代表法学习培训班,组织全市4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升了联络站点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组织全市23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开展“进站入点听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2025年上半年,共组织代表进站入点活动220次,参与代表达到1934人次,接待群众 2317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861件,推动解决620件,真正做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人大工作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将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在产业链上,阳泉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汇集专业资讯、融合多方资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赋能。如平定县建立富硒产业、砂陶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点,城区建立旅游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点,实现产业发展与代表履职互促共进;郊区西南舁乡创新“联络站+青年创业联盟”,拓展联企、联困、联果农“三联”活动,协助解决返乡青年在开展农业育种、网络营销等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深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点联创联建,阳泉市人大常委会打造了10个标准化基层立法联系点,使代表联络站点不仅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更成为服务立法、监督执法、宣传普法的综合性实践平台。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在法规立项、起草、修改、评估等环节,赴代表联络站点听取人大代表与群众、专家的意见建议。矿区人大常委会邀请政府部门负责人走进代表联络站点,面对面倾听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声音,推动解决民生问题。盂县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每季度视察、调研绿色低碳、文旅融合等工作,实施覆盖式查看进度、认领式开展监督、精准式解决问题。矿区桥头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每季度以宣讲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和法律法规,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方式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

“要在统一思想中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贯彻落实好新修改的代表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推动解决更多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在充分听取省人大代表述职后,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琳玉表示。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融合创新,探索出一系列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提升代表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探索“代表联络站点+自选主题活动”工作模式,打造“一站一品”工作新格局,阳泉市各代表联络站点针对本县(区)域重点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盂县西潘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代表联络站+农副产品展示宣传”活动;城区义井街道万年花城社区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代表联络站+青春护航”活动;郊区河底镇固庄村聚焦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邀请专家学者为人大代表开展各类精准培训,推动“代表联络点+履职能力提升”取得实效;平定县围绕民生实事,创新“代表联络站+张罗办”模式,在10个偏远村开展“张罗办”民事代办工作,组织18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参与代办点志愿服务,累计为民代办各类事项800余件。各地形成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生动局面。

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进站,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将各级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分组划入社区网格内参与基层治理。郊区旧街乡通过构建“代表联络站点+基层民意联系点+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产业发展促进小组”的融合模式,进一步织密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取得良好效果。矿区赛鱼街道虎尾沟社区成立由人大代表、驻地单位领导、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共驻共建工作协调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基层治理工作。平定县依托代表联络站设置践行枫桥经验工作室,强化人大代表、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多方协调联动,充分发挥“代表说理+法官说法”调解作用,受理矛盾纠纷调解案件59件,成功化解47件,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见实见效。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不断推动全市代表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阳泉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