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2022年10月10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三亚市人民政府
一、2021年全市财政决算基本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号文件、8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年”“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和“制度建设年”行动,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财政治理能力,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有效应对财政收支“紧平衡”严峻挑战,全市预算执行平稳有序,在圆满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超额完成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高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3.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三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为三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作出财政贡献。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同比增长6.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转移性收入)88.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2.9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8亿元、调入资金3.2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63.5亿元。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4亿元,完成预算的87.2%,同比增长1.4%,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1.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2.6亿元,调出资金2.5亿元,按规定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4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50.2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3.3亿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级补助收入增加5.4亿元,主要是增加省对市的结算补助收入;调入资金增加2.5亿元;上解上级支出增加1.0亿元;调出资金增加2.5亿元;以上收支变化增加的结余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二)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97.1亿元,完成预算的75.8%,同比下降11.9%,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转移性收入)17.4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2.0亿元、调入资金2.5亿元、上年结余5.8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14.7亿元。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170.8亿元,完成预算的78.1%,同比下降10.0%,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67万元,调出资金3.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23.0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96.9亿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7.8亿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与执行数一致;上级补助收入增加26万元,主要是增加省对市的结算补助收入;调入资金增加2.5亿元;调出资金增加2.5亿元;以上收支变化增加的结余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90万元,完成预算的106.4%,同比增长14.9%。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00万元,完成预算的91.1%,同比下降1.4%,加上调出资金913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813万元。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377万元。
与向市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8亿元,完成预算的97.1%,同比增长27.54%。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26.56%。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2.1亿元,完成预算的132.02%,同比增长1.29%。
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结余-12.3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4.1亿元。
(五)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21年末,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431.1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430.9亿元,外国政府贷款197万元,其他1,500万元。政府性债务偿还支出已纳入预算管理,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足额安排。2021年当年使用省转贷再融资债券偿还债务本金19.4亿元,使用地财资金偿还债务本息28.6亿元。2021年可用综合财力346.5亿元,政府债务率为124.4%,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为黄色(120%<黄色等级债务率≤200%),我市政府性债务整体处于风险可控范围内。
(六)全市部门决算收支情况
全市部门总收入326.8亿元,其中,当年收入287.8亿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7.9亿元,占部门当年收入的68.7%,非财政拨款收入89.9亿元),上年结余结转38.1亿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0.9亿元。
全市部门总支出299.8亿元。其中:基本支出51.1亿元,占本年支出的17.1%;项目支出248.7亿元,占本年支出的82.9%;经营支出483万元,占本年支出的0.01%。收支相抵后结余27.0亿元,减去结余分配0.6亿元,年末净结余26.4亿元。全市“三公”经费合计支出1,638.2万元,比上年增加50.9万元,增长3.2%。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0.3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262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75.9万元。
2021年三亚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和部门收支决算草案详见附件。草案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之前,已经市审计局审计。
二、2021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成效
(一)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更均衡更持续
2021年,在坚决贯彻中央减税降费、自贸港低税率优惠政策、房地产限购等政策的基础上,财政部门深化改革创新,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收支工作专班机制作用,落实“按季抓、月跟踪”工作部署,加强收入征管,拓宽财源税基,超额完成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7.1亿元,增长6.1%,高于年度预期增长目标3.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8个百分点,持续为全省收入增长做出贡献。同时,扭转了财政收入“头重脚轻、头轻脚重”的局面,财政收入更加均衡、更加匹配、更可持续。一是收入完成情况更加均衡。四个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分别为21.7%、27.4%、25.6%、25.3%,上半年收入完成额占全年收入的49.1%,下半年收入完成额占全年收入的50.9%,避免“头重脚轻”“头轻脚重”及年底“冲刺症”。二是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改善。税收占比71.3%,分别比2020年、2019年同期提高15.1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优化、更可持续。三是招商引资税收贡献成效显著。2018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在2021年缴纳全口径税收超26.7亿元,贡献比2020年增长141.4%,占全口径税收收入的11.3%,新增市场主体税收贡献度显著提高。四是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超疫前水平。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19年同期收入(109.1亿元)的107.4%;市级税收收入完成2019年同期收入(76.4亿元)的109.3%;非税收入完成2019年同期收入(32.7亿元)的102.8%。
(二)加大财政惠企撑企力度,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始终把保住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放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考量,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大财政政策供给,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及自贸港财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2021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政策及自贸港“两个15%”财税优惠政策减免税款超20亿元。让利于企,放水养鱼,助力市场经济发展。二是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作用。同时,发挥直达资金惠企利民作用,确保直达资金“四个到位”,2021年直达资金17.0亿元,支出16.5亿元,支出进度达到96.7%,在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发挥惠企利民的作用。三是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多项发力扶持实体经济。2021年,发放农民小额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6,360户,发放农民小额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5,017户,财政支付财政贴息和奖补资金1,624.1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笔,财政支付财政贴息和奖补资金62.5万元。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政银保”项目累计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11笔,金额0.4亿元,累计对接民营和小微企业54家,解决资金需求1.9亿元。
(三)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
2021年,我市争取上级资金实现增长,共争取到上级资金215.3亿元,同比增长4.1%。全力保障教育发展、公共医疗、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园区等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00.5亿元,用于我市教育发展、生态修复、农业扶持、科技振兴、民生项目以及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等方面的支出;二是争取到新增债券95.4亿元,用于保障崖州湾科技城大学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G98环岛高速公路、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段改造等重点项目;三是争取到再融资债券资金19.4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偿债压力;四是争取到上缴省级土地出让收入比例从20%下降至15%,从制度层面壮大我市财源,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四)大力支持重点园区及产业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支持重点园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加速成长。一是全力打造自贸港重点园区。投入86.6亿元,高标准、高质量加快建设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央商务区,投入崖州湾科技城资金占全市建设资金50%以上,促进产业与园区融合发展,继续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南繁科技、深海科技、总部经济、金融创新等产业发展,深化服务领域对外开放。二是支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发展。拨付国企注册资本金7亿元,支持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发展内生力。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三亚营商环境,全年投入12.5亿元,扶持总部经济、旅游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发展,加强产业谋划布局,吸引社会投资,鼓励对口产业企业落户三亚,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三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强化城市功能提升改造。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投入征地拆迁补偿成本20.1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土地收储,加快产业项目落地;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投入162.8亿元,保障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城市功能提升改造,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五)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支持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全年安排民生支出163.7亿元,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其中,保障2021年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投入10.6亿元,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推动幸福三亚建设。
教育支出24.2亿元,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持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等学校场馆建设,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提升三亚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卫生健康支出12.1亿元,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水平,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改善全市医疗机构软硬件水平。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4亿元,兜牢兜实社会保障网,坚持民生财政导向,切实保障高龄老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贴,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等,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
住房保障支出3.3亿元,支持同心家园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补充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以及租赁住房补贴等,提高城市居民住房保障。
“菜篮子”工程支出0.9亿元,解决群众菜篮子问题,多举措抓好“菜篮子”,积极平抑物价,建设常年蔬菜点对点配送体系和瓜菜基地,建设公益性农贸市场及定时定点交易区,铺设公益性摊位,社区政府平价菜销售网点,提高群众获得感。
(六)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规范化管理,足额安排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预算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同时,争取再融资债券19.4亿元偿还到期债券本金,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不踩债务风险红线。
二是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林水支出22.7亿元,推动农业农村等各方面建设。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9亿元,扎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4.4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补齐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投入4.1亿元,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海洋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和扩大污染防治成果。投入5.2亿元,推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持续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投入1.7亿元,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对垃圾处理站转运站升级改造,做好秸秆、生活垃圾禁烧工作等。
(七)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依法理财能力实现新提升
我市财政部门持续财政管理改革,出色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并取得喜人的成绩,年度财政决算、预算执行分析、支付规范化管理等多项工作均得到全省通报表扬。一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实行支出项目入库管理机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财政项目库,未纳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预算。修订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严格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安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制定促进各区高质量发展“财九条”,调整市区财权事权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市对区税收分成体制。将现行的市与区税收收入分成从“55%:45%”调整为“45%:55%”。建立各区分享土地出让金机制。为加快土地招拍挂和重点项目落地,各区按照征收地块土地出让价款收入市级部分(85%)的1%~2%进行奖励,统筹用于乡村振兴等方面。深化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市区两级财政预算编制分开,解决市区两级预算级次管理模糊问题。设立“区级综合绩效考核”“高质量发展”等专项奖励机制,统筹设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专项转移支付,适当向财政困难的区倾斜,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是建立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继续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一般性支出5.1%,压减出1.3亿元预算经费保障重点工作。同时,回收当年支出进度慢的预算资金20.7亿元,统筹用于极需资金支持领域。四是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对政府债务规模进行严格把控,将政府债务控制在省下达的债务限额以内,严禁新增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五是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六是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重点工作任务,创建我市数字人民币财政支付应用场景。成功完成了2笔数字人民币财政支付报账业务和5笔政府工资统发业务,在全省率先打通了数字人民币财政支付通道。七是稳步推进在建工程转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全年共完成1311个项目的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合计入账金额189.8亿元,促进政府资产配置和治理效能的提升。八是加强衔接补助资金监管,开展实地督导工作,建立资金支出绿色通道,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九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49宗,采购预算8.6亿元,实际采购金额8.4亿元,节约资金0.2亿元。十是加强预算评审和项目结算审查,审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预算251个,核减不合理资金20亿元,平均核减率26%,节约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投资评审的作用。
三、认真落实人大审议和审计整改意见,助推财政管理水平提升
2021年,我市积极深化改革创新,财政预算执行良好。虽然2020年预算执行成效显著,但人大和审计指出仍存在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人大审议提出部分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不够严谨和细化,预算执行严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到期债务持续增加,债务管理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仍需关注;预算意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项目投资推进工作力度和执行效率还有待加强和提升等。同时提出要加快推进科学精准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抓好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议将盘活存量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详细报告;建议参考省政府做法,将决算和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分开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们高度重视人大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全市实际工作,及时落实整改,以整改促提升,不断提升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现将有关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绩效管理
我市一直重视项目建设,每年预算编制都要求各部门加强项目谋划,坚持以项目库为抓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财政支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一是全面落实《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贯彻三亚市财政预算工作会议暨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强化项目库管理,严格区分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预算,部门预算编制部门本级和下属单位预算支出,转移支付预算编制对各区转移支付预算支出,并做好提前下达工作,全面提升预算编制准确性和完整性,切实加快财政支出。二是在编制2022年预算时,做实项目库,加快构建区级、市直部门和市财政三位一体的项目库管理体系。督促各部门建立常态化项目储备工作机制,建立预算部门资金项目库,再从预算部门的项目库中申报项目预算,做到预算一经批准即可实施,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全流程纳入项目库。三是财政部门在安排预算时,将从财政项目库中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未纳入财政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预算,进一步强化项目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四是强化零基预算管理,坚持量入为出,不固化部门预算额度,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五是通过加强项目预算(审核)评审、继续完善预算编制挂钩机制,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存量、绩效评价、项目预算调整、违反财经纪律、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等六挂钩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六是持续优化完善每月预算单位财政支出通报制度,建立项目支出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市财政实地上门指导和帮助解决支出遇到的问题,加快要素保障审批工作,压实业主单位主体责任。市政府多次召开支出推进会,约谈支出较慢的区和部门,督促各区各部门加快预算支出,持续强化项目执行。七是强化项目绩效管理,从绩效目标设置、预算执行跟踪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促使预算单位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率和效益。
(二)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我市严格贯彻落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规范政府举债行为。2020-2021年期间,向省财政厅争取到再融资债券46.44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每年财政资金的偿债压力;通过申请再融资债券、年初预算中安排偿债资金等方式共化解法定债务限额内政府债务加隐性债务规模合计208.3亿元,政府债务率始终保持在警戒线以下,政府债务风险等级为绿色风险等级。截至目前,我市没有因债务风险过高导致的财政风险事件发生,各项债务风险指标均在警戒线范围内,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一方面,坚决杜绝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违法违规变相举债的不规范融资担保行为发生,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尽最大的努力挖掘财政收入潜力,增加全市可用财力,为政府债务提供充足的偿还资金保障的同时,增大债务率计算基数,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等级。
(三)抓好政策落地见效,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完成年度收入预期目标
我市积极做好财政收入各项工作,落实“按季抓、月跟踪”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三亚市财政预算工作会议暨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财政收支专班机制优势,积极落实好《三亚市税源培育工作方案》,落实好自贸港建设各项法规政策和我市“十四五”规划。全力抓好减税降费和自贸港所得税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基础。同时,加强各项政策的风险识别和防控,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摸清重点行业产业发展情况,做好收入规划工作安排,防止大起大落,提高收入均衡性。全市各征收部门协同合作,积极做好财政收入各项工作,税务部门要加强税收收入征管,深挖房地产税源,加大不动产办证契税征管,加快土地增值税清算,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欠税清缴,非税执收部门要加强各项非税收入征管,切实加快土地出让工作速度,及时组织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入库,加快涉黑资产及时形成收入,确保完成全年各项收入任务目标。与此同时,2021年,我市争取到转移支付资金105.9亿元,新增债券95.4亿元,再融资债券19.44亿元,共计220.7亿元,有力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和工作支出。
(四)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区、三重点”,进一步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财政支出,提速各项收支工作进程,用活用好各项财政性资金,努力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益,充分发挥发挥财政资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继续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严禁违反规定乱开口子、随意追加预算,在继续保障“三保”支出的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确实不能支出的资金,及时调整用于其他急需的支出,加大对重点和民生项目的投入,提升“六稳”“六保”保障水平,采取措施解决支出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切实加快财政支出,尤其是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十大为民办实事资金、地债资金、中央直达资金等方面支出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