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会议信息>常委会会议>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

关于我市合作办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字体: 打印
2022-06-20 18:39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的工作安排,为推动我市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市合作办学情况,为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有关专项报告工作提供参考225日51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有炽带队对我市合作办学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实地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市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西南大学三亚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南山小学、南滨小学和崖州中学在内的7所合作办学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提出优化合作办学水平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7年,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5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要求,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制定了《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三府办〔2017〕 383号,以下简称“通知”),并依据通知要求结合三亚教育实际,开始引进有关的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我市合作办学模式主要采取“独立办学”(省内外名校在海南独立办学)“整体托管”(将我市原有学校或新建学校、幼儿园整体委托省外名校管理)两种办学方式

截至目前,我市已落地合作办学项目11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三亚寰岛实验小学、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学、三亚中学、海南中学托管实验中学、西南教育集团托管农垦中专、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托管天涯中学、三亚南开公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托管崖城初级中学上海真学教育中心托管南滨小学、三亚崇德学校托管南山小学。在建项目2个:上海均瑶外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托管崖州湾科技城幼儿园和科技城九年一贯制学校(2021年9月签订合作协议,计划2023年秋季招生开学)三亚南开公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托管三亚南繁幼儿园、小学和完全中学(2021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计划2023年秋季招生开学)在谈项目8三亚卫斯理安学院国际高中、三亚威雅学校、三亚维多利亚学校、三亚布莱顿国际学校、三亚慕尼黑国际高中、三亚华大护理和公共卫生学院、上外附小、巴蜀三亚学校

二、合作办学成效

从我市2017年启动合作办学以来,该项工作在市委的有力领导下,在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成效显著。

带动我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从2017年始,我市陆续引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南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来我市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引进名校、名师和优质的教育管理团队,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成熟的办学模式和成功的办学经验。一方面,合作办学学校通过名校效应迅速在当地立稳脚根,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办学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当地学校的共同发展。海南中学托管三亚实验中学后命名为海南中学三亚学校,西南教育集团托管农垦中专后命名为西南大学三亚中学,海南中学三亚学校在2019年7月被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西南大学三亚中学2020年中考成绩位居三亚公立学校第一名。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以我市中考成绩为例,2017年我市中考平均分在全省排名第5,2018年排名第3,2019—2021年均排名第2。2011—2017年每年中考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5,2018—2020年每年中考综合指数全省排名第2。

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合作办学的成果表示满意。根据对7所合作办学学校其中1552名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对孩子所在学校目前的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感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81.06%,16.56%,1.29%,1.09%,对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管理水平表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9.83%,17.20%,2.00%,0.97%,对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成效表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7.64%,18.94%,2.51%,0.90%。根据对7所合作办学学校35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对学校合作办学前景感到很有信心、有信心、没有信心和不清楚的占比分别为45.20%,46.95%,1.96%,5.89%,对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水平、管理队伍感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0.88%,22.19%,5.07%,1.85%,对合作办学项目总体感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1.16%,21.48%,5.45%,1.91%,对学校办学理念表示认可、基本认可、不认可的占比分别为70.77%,23.88%,5.34%。

我市教育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在引入合作办学以前,我市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与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相比更为薄弱,我市中考成绩突出的尖子生大多前往海口、文昌、琼海等地求学,由于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受到制约,高考成绩难以实现突破。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引入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外三亚附中等名校后,逐步改变了三亚本地群众的求学观念,群众对三亚教育更有信心和期盼了,家长愿意将孩子留在三亚求学,部分中考成绩突出的优质生源也放弃去海口求学机会留在本地求学。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从目前我市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来看,除育才生态区外,在全市四个区均有分布。其中,海棠区1所(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崖州区有5所(三亚寰岛实验小学、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学、三亚南开公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托管崖城初级中学上海真学教育中心托管南滨小学、三亚崇德学校托管南山小学),天涯区3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托管天涯中学、三亚中学),吉阳区2所(海南中学三亚学校、西南大学三亚中学)。除吉阳区两所合作办学学校位于三亚市中心城区以外,其余8所学校均位于非中心城区。如此办学布局,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的农村地区延伸,提升我市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相较于传统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成绩而言,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注重学生个人行为养成和全面发展。令调研组印象深刻的有各个学校在开展合作办学以来取得的众多各类荣誉。特别是上外附中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们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开拓视野,增长才艺。民大附中三亚学校和南山小学两所学校民族学生占比均高达80%以上,两校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略,民大附中三亚学校以德育为突破口,明确“抓德育就是抓教学,抓教学先抓德育”的办学思路,通过“抓德育、养习惯、促规范”和家校融合互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南山小学发动师生整治校容校貌,注重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强化管理,校风校貌有了根本的转变。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合作办学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市合作办学从办学机制、办学思路到办学实践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有的引进对象、引进内容不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通知》要求引进对象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及附属学校,教育发达省市排名靠前、知名度高、群众口碑好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引进内容要求在合作办学的领导班子中,省外名校委派的优秀校长、副校长人数不少于3名,并引进一定数量的中层管理干部和学科骨干教师等。调研发现,崖城中学与三亚南开公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办学,南滨小学与上海求真教育科技中心开展合作办学。从两所学校的合作办学方的主体资格来看,并不符合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公开信息显示,三亚南开公能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8月,经营范围为教育文化教育业投资、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和旅游项目投资的民营企业,2018年4月,天津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参股该公司。经了解,该公司与知名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并无多少实际关联,且该公司在托管崖城中学前并无出彩的教育投资经历和教育成绩可言。虽然该校负责人称办学得到重庆南开中学等南开系的大力支持,但实际上被托管的崖城中学与重庆南开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在教学和管理上无多大关系。除现任校长为原重庆南开中学退休教务主任外,其余管理团队人员和引进骨干教师均无南开背景。崖城中学自2020年1月接受托管,两年来,其教学成绩并无多大变化。2019年托管前该校中考平均分排名全市第21位,2020中考平均分排名全市第23位,2021年中考平均分排名全市第20位,被原落后于其的保港中学(未被托管)反超。南滨小学于2019年12月被上海真学教育科技中心托管后,遭到多方质疑举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督导组对南滨小学进行实地督查检查:托管方无法提供相应办学资质;派驻的专家团队中,4名成员有3人只有教师资格证书,无相应职称。但值得关注的是,南滨小学近两年的教学成绩正稳步上升。2019年托管前该校学业测试平均分全市排名第98位,2020年上升至全市第64位,2021年上升至全市第47位。

 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履约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反映,根据协议,三亚市政府应当将学校北侧50亩地用于该校教职工人才房建设,与学校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交付使用。由于人才房建设迟迟未能动工建设,后续建设的人才房由于政策变化,按安居型商品房出售给教职工,无疑给教职工增添了很大的购房成本。还有的骨干教师在省内已购房来三亚任教后,受安居型商品房限购政策的影响,也无法在当地购房。受住房和薪酬影响,一些骨干老师相继离校。西南大学三亚中学反映,根据协议,三亚市政府应当在签署协议后两年内(即2019年1月前),按省一级学校建设标准完成教学楼及相关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但至今该校仍在建设中,直接影响该校创建省一级学校。对合作办学存在问题关注不够,解决问题不及时。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反映,该校后续建设用地有民房还未征拆,该问题久拖未决影响学校建设。西南大学三亚中学反映,该校教师住房条件很差,一名拟到该校任教的特级教师在该校教师宿舍住了一晚后于第二日离校。此外,该校反映,农垦中专分流教师时留下54名教职工,大部分不能胜任中学教学任务,导致该校编制超额,学校大量招聘临时教师,造成学校经济负担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教师薪酬分配不均,差距过于悬殊。从全市教育系统整个预算安排来看,合作办学的学校经费投入总和要远大于非合作办学学校经费投入总和。如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在校学生为2480人,三亚一中的在校学生为4322人,2022年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为2500万元,三亚市第一中学的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仅为523万元。从全市合作办学各个学校来看,财政预算投入差距也比较明显,2022年上外附中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为1800万元,西南大学三亚中学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为200万元。上外附中目前在校学生仅为505人,西南大学三亚中学在校学生为1533人(以上预算数据来源于《三亚市2022年全市财政预算》,不包含约定的合作办学专项经费及其他奖补资金)。学校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事实上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生均经费差距明显,客观上也造成了教育不公的问题。合作办学外聘管理团队实行年薪制,普通教师实行月薪制,薪酬差距过大也对多数教师的心理造成冲击,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对合作办学的宣传力度不够,合作办学的辐射示范作用未达到预期。从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引进的优秀校长、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都是有理想、有教育情怀的人,在用心、用情、用力地为三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做奉献,也取得令人敬佩的成绩,但他们的事迹一直鲜为人知。引进的优质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成熟的办学模式和成功的办学经验以及优异的办学成果缺乏相应的展示平台和常态化制度化的辐射带动途径,未被深度挖掘整理,并充分运用到其他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合作办学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有限。

、意见建议

(一)立足自贸港建设的定位,科学合理规划三亚市合作办学的布局和数量。

三亚近年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我市开展合作办学,三亚的基础教育质量得到质的提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根据规划,三亚还有2年在建的合作办学学校,计划8所正在洽谈的学校,如果能够全部实现预期目标,三亚合作办学的学校将达21所之多。作为普通市民而言,当然乐见其成。但作为三亚教育的决策者而言,却应当慎重决策。

首先,引进多少所名校才能满足三亚地区办学需要的问题?从满足三亚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当然多多益善,但以当下三亚地区乃至大三亚地区的人口总数、财力及生源结构考虑,我们能够承受和容纳的外来优质教育资源其实是有限的。其次,我们应当引进什么样的名校来三亚办学?关于这点,《实施意见》和《通知》已作了明确的要求。从未来的引进计划来看,我们引进的8所名校中有6所是国际学校,全部引进后,办成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如果是公办学校,三亚能否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办成民办学学校,三亚的普通市民能否承受得起?生源结构是否跟得上?第三,三亚育才生态管理区的教学质量在我市处于落后地位,在当地开展合作办学也应当成为必选项之一。

因此,我们建议,市政府要从未来自贸港建设实际出发,树立全市教育“一盘棋”思想,加强对合作办学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三亚教育的实际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未来发展定位等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中心城区与各区、育才生态区合作办学的布局和学校数量,着力推动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北部山区的均衡化发展,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二)立足于办学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以宁缺毋滥的原则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三亚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发展,高中教育高质多元与特色发展。三亚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对于有意来我市开展合作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们在选择什么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市开展合作办学是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和余地的。

首先,应当明确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定位。省、市两级政府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对象和引进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前提下,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规定。优质教育资源说到底,是好的学校而非其他。建议市教育主管部门适当提高引入门槛,并制定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正面清单”制度。对“正面清单”以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资质由市教育主管部门逐个认定。

其次,要正确理解“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举办优质学校”的政策规定。社会资本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是作为媒介或中介的地位来体现其作用,而不是以优质教育资源的身份出现。在今后的合作办学中,要坚决防止和杜绝直接与民办企业签约办学的现象。

第三,引进内容一定要达标。文件规定“在合作办学的领导班子中,省外名校委派的优秀校长、副校长人数不少于3名,并引进一定数量的中层管理干部和学科骨干教师等”。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出台相应的工作标准,对“一定数量”作出具体规定。

(三)立足于提高服务质量为落脚点,认真解决好合作办学中的问题。

建议近期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对我市合作办学学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一次深度清查,由合作办学学校对所在学校存在问题以问题清单形式上报给市政府,由市政府统筹解决。一方面充分释放我市合作办学的诚意和决心,另一方面推动我市合作办学高质量持续发展。

根据调研组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合作办学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校园建设问题。要加快推进人大附中教育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和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的校园设施建设工作等。二是教师住房和待遇问题。要积极落实省市引进人才政策,对有意长期在三亚从事教学工作且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中本人不符合安居房购买条件的,区别对待,采取一事一议,适当放宽购房条件。加快西南大学三亚中学老旧职工宿舍改造,改善教师居住条件,营造拴心留人的宜居环境。三是历史遗留问题。要下大力气研究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好不能从事教学工作的原校教职工,腾出教师编制,组织招录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四)立足于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积极完善合作办学机制。

市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及时总结我市合作办学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在支持合作办学学校自主办学,减少过多行政干预的同时,加强对合作办学的全程监管。

要建立优质教育资源认证机制。在开展合作办学前, 要对合作办学机构的资质、教学理念、管理方式、团队能力进行可行性认证,确保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办学协议的履约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对于一方不能及时履约的行为依法依约追究责任。推动建立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示范作用的长效机制。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研究制定相关的行动方案,搭建好优质教育资源教学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实现周边各校共同进步提高。实行“酬劳与业绩”对等机制。改革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资金补助形式,对办学质量及效果突出的办学机构,可以在资金补助方面给予倾斜。对于成效不佳的,按照托管经费的百分比进行经费扣除。建立退出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对于以赢利为目的,不受群众欢迎的、办学效果长期不佳或经督促整改后改进仍不明显的,予以取消办学资格并责令退回有关资助。

(五)立足于三亚教育的长远发展,不断探索多种办学形式共赢共存的新格局

根据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把三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合作办学上,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建议把合作办学、引进名校长、名师与加强本地学校建设多措并举,科学谋划三亚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一,合作办学工作应当持续深入,在三亚有限财力允许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进名校开展合作办学,多渠道全方位地扩大合作办学学校的辐射示范效应,将合作办学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式方法成功地移植到当地学校,带动当地的共同发展和进步;第二,加快引进教育人才的引进工作,相对合作办学投资巨大来说,这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方式;三亚立才学校校长闵锦铭同志作为引进的教育人才,2018年5月接任校长以来,短短4年时间,将一所濒临关停的农村初级中学改造成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学生规模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第三,要切实加强本土学校校长和师资队伍的培育工作。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三亚教育现状的一项长期而又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三亚本土培养的校长,四中校长张卓汉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丰富的教育领导经验和对三亚本地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将籍籍无名的港务局中学打造成在三亚排名靠前的三亚市第四中学。第四,要逐步缩小教育资源投入和教师薪酬待遇上的差距。不花大价钱,引不来也留不住好学校、好教师,同工不同酬,又容易引发矛盾。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逐步缩小差距,既不挫伤本地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又留得住好学校、好教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