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2023年8月29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根据《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规定,市政府报送了《关于三亚市2022年财政决算情况报告》及其附表(以下简称决算报告)和《关于2022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审计工作报告)。财经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2022年三亚市本级决算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财政决算基本情况
2022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87.6%,同比下降15.8 %,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13.29亿元等,决算收入总量258.61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15亿元,完成预算的96.6%,同比增长5.5%,加上补助下级支出36.88亿元等,决算支出总量244.72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3.89亿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0.96亿元,完成预算的52.2%,同比下降27.0%。加上债务转贷收入102.33亿元等,决算收入总量213.92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57.41亿元,完成预算的73.9%,同比下降5.7%,加上债务还本支出25.32亿元等,决算支出总量207.14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6.77亿元。
市本级(与全市一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2,949万元,完成预算的89.4%,同比下降7.6%,加上上年结余377万元等,决算收入总量3,36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2,204万元,完成预算的86.4%,同比增长16.0%,加上调出资金1,122万元,决算支出总量3,32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42万元。
市本级(与全市一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7.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同比增长20.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8.45亿元,完成预算的108.0%,同比下降7.1%。当年结余-0.45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3.64亿元。
二、初审意见
决算报告与向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执行数相比较,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中有部分数据存在不一致。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增收6.06亿元,增支6.68亿元,相抵减少决算收支0.62亿元,按规定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增收10.87亿元,增支5.82亿元,相抵增加决算收支节余5.05亿元。上述收支增减变化的原因,决算报告均作了说明。
财经工委认为,2022年市政府及其财政等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和市审计机关审计整改意见,不懈推进财政管理改革,财政预算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克服多轮重大疫情冲击,多措并举统筹财力,提高财政资金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经济面企稳向上,聚焦扶持企业困难,大力推动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特别是自贸港建设重点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强民生福祉,2022年三亚市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财经工委认为,2022年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收入未达预算目标,收入质量持续下滑,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完成预算的87.6%,52.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0%,较上年同期下降10.4个百分点。二是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够健全,财政资金效益发挥不够充分;从审计指出问题来看,还存在财政资金支出时重合规性考虑,轻效益性把控的倾向。三是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存在资产特别是疫情防控相关资产底数不清、闲置浪费以及国有资本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一)积极扩大本级收入,提升收入质量。要准确分析收入下滑原因,认真研判经济形势,积极扩大本级收入。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培植优质稳定财源税源,提高税收收入比例,提升收入质量。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渡期,要充分利用好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要加强旅游业带动提升效果。要持续加强安居型商品房建设,在增加政府收入的同时,提升人民住房保障水平。要充分利用自贸港建设优惠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人才到三亚投资创业和生活置业。
(二)将绩效管理作为财政资金支出依据,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要突出预算绩效导向,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性。要把好事前绩效评估关,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审查,坚决杜绝盲目上项目,绩效评估流于形式等问题。要把好事中绩效监控关,及时查处偏离绩效目标、擅自改变资金用途等违规问题。要把好事后绩效评价关,结合项目运行情况和人民群众反馈情况,对单位自评情况进行复查,准确进行绩效评价。要把好绩效结果运用关,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进一步摸清政府部门国有资产底数,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发挥国有资产效益。要制定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统筹好全市资产管理工作。要健全内控制度,强化管理意识,防范资产流失闲置。要推动财务管理精细化,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资产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配。要健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机制,制定经营性资产绩效考核指标,实施分类管理,准确核定资本贡献率,及时剥离不良资产。要进一步融入市场,引入社会资本参资入股,推动资产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