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根据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以林有炽副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于2022年6-7月对我市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本地实地调研和赴陕西外出考察相结合,摸清了我市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的底数和现状,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的基本情况
(一)突出旅游资源多样化,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
目前,我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2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18家旅游景区。总体上看,我市在红色旅游与传统文化旅游方面既有商业化运营,也有政府拨款建设、具备公共属性的景区景点。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鹿回头风景区、南山寺等商业化景区,分别展示了红色娘子军斗争历史、黎族爱情神话传说、佛教文化等具有特色的文化内容。具备公共属性的景区以崖州古城、梅山革命史馆、保平村、西沙海战烈士陵园、西岛女民兵展览馆等为主,由政府拨款建设,以非盈利的方式充分展示我市革命斗争史和历史悠久的崖州古文化。除此之外,我市还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将现有红色旅游资源整合成5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
(二)立足自然景观优势,精心打造旅游产品
一是以观光为核心,集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观光旅游是我市旅游业的主要形态,我市在深入挖掘内涵的同时,围绕观光旅游发展其他业态,形成以观光为主,吃、住、行、游、购、娱为辅的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在重点突出室外沉浸式实景演艺《红色娘子军》的同时,打造室内影视特技特效实景演艺《琼州阻击战》,是海南独具特色的党建团建“网红打卡地。大小洞天依托“洞天福地”、“福寿南山”、“摩崖题咏”等道教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建设成集海景、山景、石景为一体的海岸观光景区,吸引游客前来拍照打卡。同时,开发“鳌小九”系列文创产品、打造婚庆产业链、引进彩虹滑道、丛林飞车等体验项目。鹿回头风景区,依托黎族神话传说和爱情故事,充分挖掘鹿城文化,设立婚姻登记处,打造以爱情为主题的打卡观光地,同时发展跨境消费购物产业,开发集餐饮、酒吧等为一体的夜间经济,从而开启了“清凉一夏”旅游模式。崖城学宫2021年成功举办了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
二是大胆探索发展路径,不断推动新老业态发展壮大。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我市努力打造旅游新业态。目前,已谋划了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产品。保平村历史文化馆是保存完整、体量较大的古建筑,具有浓厚的传统特色,每月都会举行1-3次的雅乐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并在景区内部开设书吧,让游客在阅读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天涯海角景区内有传统文化非遗长廊,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展示。市旅游推广局迎合红色旅游年轻化的趋势,联合企业打造符合年轻群体需求的红色旅游产品,在开发“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红色文旅+剧本杀”等产品上开展尝试。开发多样的体验项目,有助于厚植发展根基,提升我市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的吸引力,避免过度依赖“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观光旅游。
(三)强化各类保障措施,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规划先行。红色旅游方面,市旅文局编制了《三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19-2025)》,将红色旅游重点项目纳入三亚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传统文化旅游方面,我市完善传统文化旅游工作机制,制定《三亚市传统工艺振兴方案》、印发《三亚市“十四五”期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保护发展目标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我市传统文化旅游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人才为先。2022年,我市部分旅行社通过培训、交流、学习、实践等方式对专业导游开展红色旅游讲解员培训,共计培养6名红色旅游讲解员。在全市各个村、居(社区)、传习所举办组织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培训班共12期,参加培训人员共有487人。
三是宣传发力。我市综合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对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开展宣传,进行旅游推广。媒体记者进将镜头对准西岛女子民兵连、梅山革命老区人民、红色旅游点的工作人员,用图文、视频的方式呈现并加以宣传。同时,根据不同受众,抓住用户特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各景点充分利用自身的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此外,我市红色旅游还走向省外,在北京、石家庄等地开展推介活动,向全国人民推荐三亚红色旅游产品。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够顺畅
我市红色旅游景点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理思路与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对相关资源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梅山革命史馆、保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麦洪恩、何绍尧烈士墓由保平村管理,市旅文局管理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日军侵琼田独死难矿工遗址。由于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同,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各个景点的开发与利用效果存在差距,没有统一的开发思路,要么开发成商业景区,要么只关注保护与发挥教育作用。思路不一,导致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高。
(二)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存在困难,现有资源利用度不高,对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的支撑度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文化资源现状不容乐观。虽然相关部门在红色文化挖掘和保护上下了功夫,但是一些革命遗址没有得到保护,情况危险。如中共崖县东南支部遗址建筑现为崖城小学校址,梅山阻击战战场已被种植果园覆盖,梅山乡抗日民主政府遗址处于荒废状态。
二是历史文物抢修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历史久远,难以按原貌修复。如以保平村为代表的传统建筑,原在崖州存有较多,但随着我市建设与开发工作的推进,部分传统建筑被拆除,难以进行复原。另一方面是部分历史建筑需要对现有产能进行安置。如在修缮黎茂瑄、黎正明烈士故居时,由于产权为私人所有,崖州区多次与产权所有人协商,但涉及安置问题,未达成一致,修缮工作难以展开。
三是历史建筑修缮无统一标准和维护资金。我省目前尚未编制古建筑部分造价定额标准,黎茂瑄、黎正明烈士故居项目修缮项目在进行预算和造价时按照广东省古建筑定额与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物保护工程南方定额作为标准开展编制工作,立项总投资520万元。由于古建筑修复涉及的材料、工艺、标准较高,按上述规定所产生的预算过低,无法开展修缮工作,保护利用推进困难。
(三)旅游体验不够丰富
我市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产业链较短,仍以观光为主,旅游体验场景不丰富。就红色旅游而言,梅山革命史馆、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烈士陵园只发挥了党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只是通过全息投影激光、裸眼3D等新技术提升观演体验。由于缺少红色餐饮、红色娱乐新业态,互动内容少,我市红色旅游只注重舒适性、教育性,不符合红色旅游注重参与性、体验性、挑战性的特点。传统文化旅游方面,我市没有利用好文化资源,一些景点“有形无实”。如崖州古城,除崖城学宫可供参观外,在展示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等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作用非常有限,没有形成集古建筑和文、娱、食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再如大小洞天旅游景区,虽然以道家文化为背景,但其产品更多的是婚拍、观光等项目。旅游产品单一,导致游客体验感不丰富。
(四)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我市有光荣的革命文化,但没有充分的展现在红色旅游当中,没有用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我市有梅山革命历史与本地革命烈士故事,这些革命事迹在红色旅游中仅发挥了教育作用,没有开发成具有参与感、体验感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娘子军于革命战争年代在琼海等地区战斗,是否来过我市开展斗争无可考证,如此一来,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讲的是“琼海故事”,而非“三亚故事”。没有讲好三亚故事,导致我市红色旅游本土化程度不高,缺少应有的内涵。
(五)旅游便利度有待提高
一是基础设施供给不完善。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差,综合接待能力弱。如西沙自卫反击战烈士陵园游览参观不便。又如保平村历史文化馆与停车场相距较远。另一方面是配套商业设施不足,参观游览不方便。如梅山革命史馆临近225国道,位于崖州区梅山中学内,离市中心距离较远,周边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参观游览意愿。
二是景区规划不充分,景区功能受影响。一些景区在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状况,以至于建成、修缮后受到影响。崖州古城周围有两个居民区,为方便居民生活,崖州区在修缮崖州古城时,建设了一条连接两个居民区的公路。该公路横穿崖州古城,各类车辆随意进出崖州古城,噪音大、尾气浓,对崖州古城的观赏体验存在一定影响。
三、内地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为学习了解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6月13日至6月17日,分别前往西安、榆林、延安、汉中等地学习考察。内地在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延安、榆林重视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与传统文化旅游发展基础较为牢固。延安市于“十三五”期间投资600多亿元,规划南泥湾红色小镇等红色旅游项目,启动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等项目,不仅带动经济增长,更提升和丰富了红色旅游内涵。榆林市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名片,保护利用革命旧址,将子洲县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管理与规划。
(二)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统筹管理旅游资源
榆林市成立了榆林市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由编办核准的具有专职工作人员的非遗保护中心,在全市内形成了更为专业的非遗业务工作队伍,将传统文化的挖掘、保障、开发纳入统一管理。
(三)创新旅游产品形式,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
延安市采用新形式,结合新业态,创新发展红色旅游,不断提高吸引力。推出《延安保卫战》、《黄河大合唱》等实景演出,开发延安“红色珍邮”、“窑洞相框”等28种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延安红街是有名的红色旅游商业街,突出红色主题,注重互动体验,业态涵盖红色餐饮、红色文娱等。红色餐饮汇聚红军长征沿途和陕北地区的特色美食;红色文娱包括会师体验馆、延安美术馆、红色记忆博物馆。游客可以在实景演出中体验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体验地道战、保卫延安等经典场景,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性、参与性、体验性、挑战性等特点。
四、意见和建议
参考上述地区的经验与做法,结合我市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机制,统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主管部门各不相同,各部门职责不一,开展工作的思路也不同。为统筹红色旅游发展,建议市政府成立红色旅游发展专班和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成员单位由市旅文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三亚旅文集团、市旅游推广局、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和机构担任,以联席会议代替管理机构,多个部门共谋红色旅游发展。
(二)保护开发引进并举,深度挖掘旅游资源
一是尽快启动文物保护项目。一方面,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开展相关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推动崖州区历史古建筑群的修复,复原文物原貌。另一方面,继续妥善安置崖州古城等历史文物周边的产能,恢复历史文物的公共性。同时,针对我省目前尚未编制古建筑部分造价定额标准的问题,向省人大常委会、省深改办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供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规则,推动文物修复资金尽快拨付。
二是立足自贸港定位,引进优质资源。当前,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上所立足的资源多为本地资源,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时,立足自贸港建设的制度、政策、区位优势,将引入国内优质红色旅游与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纳入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推动这些资源在我市落地生根,将三亚打造成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提升我市旅游业吸引力。
(三)扩大产品供给,丰富游客体验
一是进行深度开发,丰富旅游消费新场景。继续发展观光旅游,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多种旅游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观光旅游与吃、住、行、游、购、娱、学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出独具特色的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研学产品。
二是提质升级旅游产品,增强游客消费意愿。培育以崖州古城、崖州民歌传习点等设施为支撑的传统文化旅游,特别是将崖州古城作为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发挥聚集作用,进行商业开发,推出具有崖州特色和休闲功能的娱乐、餐饮、购物旅游产品,将崖州古城打造成具有文化与商业双重功能的旅游古城。同时,扶持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开发重走革命路、体验革命斗争等具有参与性的产品,用技术提升红色旅游体验感。通过打造三亚本地特色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消费买单。
(四)挖掘红色文化,讲好“三亚故事”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三亚革命史馆。梅山是我市红色革命圣地,建议将梅山革命史馆进行改造升级,并命名为三亚革命史馆,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纳入红色旅游路线。
二是扩大红色旅游开发范畴。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延伸,建议对上述内容深入开展调研,加大红色旅游宣传,打造旅游产品,讲好“三亚故事”。
(五)增强要素供给,促进旅游市场便利化
优化布局,增强景区景点参观游览便利性。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商业设施建设,建议在改造、升级、维护景区景点时,增设停车场,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适当调整公交运营路线,引入餐饮与休息设施,方便游客参观、休息。另一方面,整合旅游路线,将红色旅游和传统文化旅游景点纳入我市各个旅游路线,让游客有意愿参观较为偏僻的景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