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2022年10月10日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
根据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建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为进一步强化人大常委会的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21年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金融资产管理报告),2022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成立调研组,通过实地检查、听取报告、座谈讨论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资产负债情况
目前,我市有市属金融类国有企业1家即三亚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亚发控),其下属全资类金融企业2家即三亚市融资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三亚国际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类金融企业1家即海南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另外三亚发控参股类金融企业2家(三亚发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占股40%;紫金国际融资租赁(海南)有限公司,占股10%)。
截至2021年末,通过货币资金及股权划转等方式已累计注入金融资本10.90亿元。市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4.53亿元,负债总额1.30亿元,资产负债率8.95%;所有者权益合计13.23亿元,其中国有资本10.90亿元。2021年度市国有金融企业净利润155.28万元,资本利润率(净利润/资本金总额)0.14%。(详见市政府金融资产管理报告附表)
金额单位:元
序号 |
层级 |
企业名称 |
年度 |
净收入 |
税收金额 |
股东权益 |
有息负债 |
资本 |
回报率 |
||||||||
|
||||||||
1 |
集团 |
合并 数据 (金融) |
2019 |
- |
565,224.62 |
512,284,000.06 |
- |
-0.11% |
2020 |
- |
6,048,208.93 |
600,529,044.46 |
- |
-1.01% |
|||
2021 |
- |
9,889,847.34 |
1,322,730,175.28 |
77,109,404.17 |
-0.71% |
|||
2 |
一级 |
三发控(本部) |
2019 |
- |
36,376.53 |
512,284,000.06 |
- |
-0.01% |
2020 |
- |
5,559,966.15 |
626,425,152.98 |
- |
-0.89% |
|||
2021 |
- |
6,784,926.48 |
1,111,438,603.52 |
- |
-0.61% |
|||
3 |
二级 |
担保 公司 |
2019 |
3,570,108.95 |
737,968.76 |
154,121,350.50 |
- |
4.81% |
2020 |
-529,343.21 |
16,895.97 |
127,527,290.20 |
- |
1.50% |
|||
2021 |
3,200,125.20 |
628,366.00 |
116,435,988.30 |
|
0.24% |
|||
4 |
二级 |
保理 公司 |
2019 |
- |
4,848.96 |
35,014,546.87 |
- |
0.00% |
2020 |
-566,446.61 |
9,909.20 |
53,959,997.13 |
- |
-1.07% |
|||
2021 |
4,730,977.87 |
1,250,346.46 |
51,747,437.75 |
77,109,404.17 |
2.70% |
|||
5 |
二级 |
交易 集团 |
2019 |
- |
1,257.90 |
14,470,519.53 |
- |
-0.01% |
2020 |
- |
625.00 |
25,516,604.16 |
- |
0.00% |
|||
2021 |
- |
47,407.37 |
388,413,786.50 |
- |
-0.01% |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制度不断健全,管理逐步规范。按照新时期加强和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要求,市国资委以“制度建设年”工作为抓手,制订了《规范市属企业年金管理的实施意见》《三亚市市属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则》《三亚市市属企业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三亚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5项制度。通过制度改革为企业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自贸港高水平的开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三亚发控作为我市国有金融企业上级集团公司,健全公司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治理机构。形成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治理结构。3家金融国有企业也制定完善了企业管理制度、办法和细则等,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2.服务能力提升,支持效果初显。三亚发控及下属3家金融国有企业能够紧贴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主动服务自贸港重点先导性项目、国际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及中小企业等,积极发挥市属金融国有企业的金融服务职能。如融资担保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是为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客户在银行的贷款提供担保,2021年,新增融资担保业务5户,金额为920.00万元。交易集团经过三年的运营,已参与完成设立项目10个(实际控股企业4个,参股企业6个),正在注册项目1个(筹建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国际保理公司主要依靠国有资本投资的注册资金以及借助金融杠杆开展商业保理业务,公司自成立至2021年末,已累计开展商业保理业务12笔,金额共计18,277.29万元。
3.积极推进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三亚市融资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自2008年5月市财政拨付资金1,000万元开办以来,2013年11月,改制为三亚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由市国资委持股100%;2017年11月,为开展进境游艇总担保业务,增资2,000万元,2018年7月更名为三亚市融资担保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融资担保公司无偿划转至三亚发控,为三亚发控旗下全资子公司。
4.加强风险管控,防范国资流失。三亚发控进一步加强企业风险管控特别是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工作力度,建立执行董事治理机制,推行扁平化管理,委派公司骨干力量加强融资担保公司班子。融资担保公司划转至三亚发控后,针对审计查出的涉及超过1.40亿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公司新任领导班子成立了审计整改小组,修订完善公司章程、调整治理机制,重建基础制度、规范业务审批流程,聘请行业法律专家作为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尽量追回企业损失,加强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风险把控,2021年累计追回逾期代偿损失款1,425.00万元,有效捍卫国有资产权益。2019年新成立的两家金融国有企业,在风险防控上,采取聘请独立法律顾问、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制度流程、逐步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等,确保企业风险可控。
二、存在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我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较大不足,资产流失、实力不足、人才匮乏和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
(一)个别企业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近年来,融资担保公司因企业领导层存在违规干预业务开展、为违法建筑提供贷款资金、业务操作不规范、抵押物不足值、抵押物产权不清晰、诉讼不及时、违规作出涉及小贷公司多项决议等违规违纪问题,导致原有在保业务不断出现新增逾期代偿,逾期代偿清收工作进展缓慢,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根据《专项审计报告》披露,截至2021年7月31日,融资担保公司未追回的已代偿业务12笔、已逾期未收回委贷业务6笔、在保业务22笔、由融资担保公司承担责任的小贷公司存量贷款业务17笔,共57笔。截至2021年7月31日,此57笔业务借款本金余额11,457.08万元,未收回利息3,140.18万元,合计14,597.25万元(2021年10月31日前已收回1,024.61万元,其余13,572.64万元可能形成损失)。
(二)金融国有资本实力不强
我市国有金融企业牌照仅为商业保理公司,金融企业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融资能力以及资本运作实力明显不足。3家金融国有公司规模偏小、业务资质不完备、市场占有率较低。保理公司注册资金5,500万元,按照监管要求,商业保理业务规模不能超过注册资本的10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业务规模。目前省内成立的几家国有商业保理公司的注册资金均在8,000万元以上,按照内地行业发展经验,认为商业保理公司注册资金在10,000万元比较合理。
(三)国有资产未能保值增值
我市3家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体量都较小,年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负数,金融资本杠杆倍数不高,未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截止2021年12月31日,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总额为12,890.20万元,负债总额为1,246.6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1,643.60万元,国有资本总量17,000万元。资产总额同比下降7.89%,负债总额同比增长0.31%,所有者权益同比下降8.69%,国有资本总量与上年度持平,资产负债率为9.67%,杠杆倍数1.11倍,全年营业收入仅为91.12万元,与上年同比下降52.75%,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7,026.50万元的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为179.12万元,远高于该公司营业收入,全年亏损1,109.13万元;国际保理公司自成立至2021年末,已累计开展商业保理业务12笔,金额共计18,277.29万元,注册资金5,500万元,杠杆倍数为2.54倍。资产运营效率较低,全年营业收入1,033.49万元,亏损221.26万元,为三家公司中经营状况最好的单位。
(四)金融从业人才匮乏
金融业是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人才对金融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金融企业因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薪酬较低和保障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优秀员工、核心骨干、高端人才及企业高管在我市金融企业就业。本来海南具有相关行业从业经历人才就不多,高层次、国际化经营人才更显稀缺。目前交易集团已设立项目10个,待审批项目1个,研究课题9个,管理工作、业务拓展、风险控制、专业研究的工作量巨大,人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明显制约了交易集团经营能力和风控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风险防控压力较大
金融企业国资监管相关制度体系建设较为滞后,法律层次不高,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权威性不足、约束力不强。融资担保公司前领导层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导致原有在保业务不断出现新增逾期代偿,逾期代偿清收工作进展缓慢,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目前担保公司历史存量项目抵押物不足值,资本金已严重不足,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担保公司货币资金仅为7,026.49万元,而经清查确认的公司历年累积的逾期贷款和代偿已占用资金约近亿元,且受疫情及复杂经济形势叠加影响,客户还款能力相对较弱,存在严重的代偿及追偿无果的风险隐患,预计未来代偿压力还将不断增加,风险化解难度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杜绝国有资产流失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法制建设。“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促进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选优配强国有金融机构一把手,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把党委(党组)领导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管理层、管理层依法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推进金融国有资本管理领域的立法,依法保障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享有收益等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压实出资人责任。
2.强化金融国资监督,健全监管机制。动态监测国有金融资本运营,加强对国有金融资本重大布局调整、产权流转及投资担保业务的监督。完善授权经营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明晰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架构。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国有金融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强化资产严管意识,并按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资产管理情况,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3.成立整治工作专班,有效阻止国有资产流失。针对融资担保公司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问题,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任务目标和时间表,积极开展企业不良资产摸排,切实摸清家底,加快不良资产的剥离和打包处理,扎实推进委托服务机构代理清收工作,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尽力挽回国有资产损失。
(二)做强金融国资实力,实现保值增值
1.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我市金融国有企业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我市金融国有企业,帮扶企业拓展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优化金融结构,健全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形成丰富多元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
2.金融企业要紧贴海南自贸港建设,围绕重点领军产业和关键领域,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适应自贸港建设投融资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撑体系,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3.发挥好绩效目标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国有企业把握好发展方向、战略定位、经营重点,突出主业、做精专业,提高稳健发展能力、服务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引进和培养并举,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1.做好筑巢引凤工作。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发展环境,扎实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为引进人才提供简化、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大人才住房保障力度,高标准高质量快速推进人才住房项目建设,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进一步降低保障性住房商品属性,减轻购房压力,建立健全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体系。全面落实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和医疗保障体系。
2.强化本地人才培养和企业现有人才业务能力提升。积极与来三亚服务的专家建立紧密联系,通过特聘专家、技术顾问等方式,带动本地人才能力水平素质提升;建立人才培训体系机制,通过开设各种业务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现有员工业务知识和能力水平。
3.加快建立健全金融国有企业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渠道、多举措吸引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依据《三亚市柔性人才“汇智工程”实施办法》,积极开展柔性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壮大企业人才智囊。
(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积极化解金融风险
1.强化地方国有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推动国有金融机构细化完善内控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严守财务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要求,强化自身资本管理和偿付能力管理,保证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
2.深入排查我市金融企业国有资产风险隐患。及时锁定、防控和化解风险,坚决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审计、评估等外部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制约有力的监督体系。
3.完善和规范金融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管理。细化金融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编制。建立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信息平台,集信息报送、资源共享、数据校验等功能于一体,形成标准化、同口径的报送指标体系,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向各有关方面提示财政金融风险,强化对金融国有企业的财政预算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