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会议信息>常委会会议>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19-12-11 16:12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12月11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钊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作报告,请予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提出“海南发展不能以转口贸易和加工制造为重点,而要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此我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计划等进行认真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19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企业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81家的5%,2018年上述19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6.2亿元,纳税总额8072万元,贡献市级税收2905万元,占全市市级税收收入0.34%,其中缴纳企业所得税2615万元。海南省2019年第一批10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我市共计5家,目前24家高企20199月营业收入总额7.65亿元,纳税总额约4000万元。

目前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海口市、海口国家高新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均出台相关奖励政策。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伍,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管理工作,我市2019年草拟了《三亚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及扶持办法》,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持续进行知识创新、技术改进、产品开发。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的培育阶段,择优遴选部分科技型企业进行扶持。同时鼓励科技服务机构对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服务,鼓励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办法已通过市长办公会议,待下一步常务会议审议。

(二)三亚市科技类产业园区

1.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主要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大学城、南山港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中转基地(即“一港、三城、一基地”)五部分共同构成。

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控制性详规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8个专项规划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已签约中船重工、中船工业、上海交大、中国海洋大学及隆平高科等10余家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校;截止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10个,至年底将累计开工项目38个,预计总投资211.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56亿元;已经申报全省首批“极简审批”实施单位,“极简审批”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承接了市级44项审批事项;积极探索以规划代立项、容缺受理等改革措施,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2.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5433.45亩(约3.62平方公里),通过园区发展思路调整,瞄准智慧城市建设、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运营,着手打造了大数据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产业承接平台,加快发展三亚的互联网信息产业。东华软件、中国加速、启迪之星、腾讯云、京东、有爱互娱等单位陆续进驻,园区的路、水、电、网、气、污水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3.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依托国家投资的三亚卫星地面接收站等空间科技基础设施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从空天信息平台、载荷、器件、数据接收处理、空天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等国立科技力量,聚集社会力量投资,引进以空天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科技。遥感产业园项目一期规划占地439亩,预计总投资25亿元,现引进或培育了海南航天宏图科技有限公司、海南未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微纳星空公司、海南宇航智科公司、三亚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近90家企业。

4.海南信息安全基地。基地位于海棠湾,整体规划占地1200亩,分三期建设,定位于国家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电子国家级双创示范园区和海南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基地一期项目占地1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3亿元,已招商入驻企业57家,已完成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9亿元。已入驻的企业均为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例如飞腾、麒麟、电子六所、达梦、国科微、重庆金卡、可信华泰、京信大数据等。将承载网信产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产业集聚及孵化、网信军民融合和人才汇聚培养等五大功能。

(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中科院深海所成立的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市政府同意给予中科院深海所申请1.3亿元3年全额贴息贷款购买全海深载人深潜试验支撑船舶。力争到2023年,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将建成国内独特的深海技术战略力量和研发基地,支撑深海科研、深海环境安全、深海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开展深海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形成深海相关产业孵化基地,力争在局部国际深海科技领域占据制高点,引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

积极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知名大学的优势资源,目前已引进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资源成立三亚中科海洋研究院、引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资源成立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引进中国水产科学院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源成立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引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资源成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引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资源成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引进上海交通大学资源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引进武汉理工大学资源成立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引进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源成立三亚生物技术研究院、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成立三亚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引进中国海洋大学资源成立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等10家“三无”新型科研事业单位。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企业主体力量薄弱全市目前24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科技产业园区依然缺乏大型国际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能力严重不足。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产值等方面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巨大。

(二)科研水平较低,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研发投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2017年全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3%,其中最高的北京市为5.64%,海南排名倒数第三位,全省为0.52%,三亚市为0.98%,说明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和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对于研究与试验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这也直接影响了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截止2018年12月份海南省市县有效发明专利统计海口市1932件、澄迈县191件、儋州市179件、三亚市80件。我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为1.03,2018年全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北京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我们距离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到目前为止,我市仍未出台专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没有扶持科研机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特色科普基地等新兴科技载体的政策,支持科技行业发展的人才、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四)科技人才匮乏。全市科技人才比例低,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科技人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偏小,尤其是缺乏海洋科技、高端信息产业等方面的领军人才。科技力量集中在科研机构与高校,大中型企业科技人员分布较少,中小企业尤其缺乏,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企业创新活力差。

三、下一步发展思路和重点

按照国家、省、市工作部署,重点围绕深海、遥感信息、信息安全和南繁育种等重点科技领域,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团队和技术引进力度,提升三亚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全力支持做好科技城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省“海陆空”科技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成为陆海统筹、开放创新、产业繁荣、文化自信、绿色节能的先导科技新城。

深海科技城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打造国家深海科技创新战略高地;南繁科技城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大学城引进深远海、农业领域国内领先的高校研究生院和研究院,推动产学研联动发展;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世界一流、国际认可的种质资源安全中转的新标杆。

(二)布局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继续加强高端科研机构引进,争取在三亚成立更多的新型科研机构,并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和新兴研发机构,承接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保障能力,加快三亚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聚集一批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培养和引进人才,提供完善引进人才的实验条件和研发启动资金,做好人才住房等保障,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发展壮大三亚市院士联合会争取更多院士加入三亚市院士联合会,充分利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人才资源,发挥智囊优势及资源辐射效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助力三亚各类产业高水平发展。

(四)健全科技政策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资助政策,合理配置科研项目资金。研究制定并实施《三亚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及扶持办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