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会议信息>常委会会议>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

关于三亚市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的专项报告

【字体: 打印
2017-11-06 09:32 三亚市人大常委会

――2017年10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爱卫办主任 张守让

 

    受市政府委托,现就三亚市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15年以来,三亚的爱国卫生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市容环境卫生质量优良,人民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今年的国家卫生城市复检中成绩优异,为建设健康三亚、美丽三亚夯实了基础。

    一、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1. 加强组织管理。市委、市政府立意高远,把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试点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制定了《三亚市全面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建设“健康三亚”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和《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为确保健康城市、健康村(健康细胞)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涵盖机关、事业、企业、学校、医院、公共场所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做到组织健全,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确保健康城市、健康村(健康细胞)建设有序开展。

    2. 组织开展健康村(健康细胞)摸底调查,确定健康村(健康细胞)建设试点名单。抓紧做我市健康村建设试点工作,在省级卫生村的基础上确定省级健康村建设等试点单位15个成立健康细胞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网络。截至2017年8月,共建设健康单元99个,其中健康主题公园6个健康步道14条健康单位14家、健康社区25个、健康食堂14家、健康餐厅14家、健康学校12间。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管理,带动健康城市、健康村和健康细胞建设广泛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和谐。

    3.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健康管理模式。推进卫生医疗机构数字化门诊建设,逐步完善村(居)卫生室建设,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义诊、入户巡诊行动,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止8月份,全市共组建了125个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累计签约近16万人。

    4. 以健康教育宣传为载体,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健康素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今年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利用公共场所LED屏滚动播放健康卫生和控烟宣传。通过建设健康文化长廊、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在全区营造健康环境,发展健康文化。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提高学生健康意识。全市共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册)46种82630份,播放DVD音像资料6种以上,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期数934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354次,咨询人数28200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804次,参加讲座28520人进行卫生知识测试及效果评价4次。

    (二)积极推进全域卫生创建工作模式,不断改善全市卫生基础设施和综合管理水平

    1、爱卫组织健全,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市、区爱卫办独立设置。各级爱卫工作经费均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能满足爱国卫生工作需要,今年全市共投入各项爱国卫生工作经费11259万元。村(居)委会配备爱国卫生工作专(兼)职人员193名,有力保爱卫工作常态化开展。今年以来,在省爱卫会的大力指导下,市委市政府以极大的决心推动“巩卫”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巩卫”,打了一场漂亮的“巩卫”攻坚战,各项国家卫生城市指标得以巩固和发展。出台了《三亚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等22项行政规范性文件。我市部分区域多年积累形成的“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问题在这次巩卫中得到基本解决。坚持“疏堵结合”,“十乱”现象得到整治,“门前三包”基本落实到位。

    2、加大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力度。推动全域卫生创建工作开展,积极开展省级、市级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申报,2017年申报创建省级卫生村13个、卫生先进单位10个,创建市级卫生村10个、卫生单位10个。结合我市“全域旅游”工程目标,今年以来,我市投入12亿元加快2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新农村污水处理模式,治理农村恶臭水体,解决乡村污染难题,不断改善卫生基础设施和综合管理水平。

    3. 全面发动,进一步夯实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实施垃圾统一收集清运,使垃圾管理作业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向村(居)商铺、居民和农户发放户用垃圾桶全面取消垃圾手推车等不规范收集容器。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卫生村无害化公厕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推进改水改厕进程。开展污水排放整治工作,加快统筹污水治理进程;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全市各部门、各村(居)全方位开展整治,启动环卫全覆盖管理机制

    (三)持续深入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强化组织。成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三亚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三亚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方案等,合理地指导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2.保障经费。2017年媒防制工作经费市财政投入4650万元,在原基础上扩大防制范围,做到城乡防制全覆盖,经费得到了保障

    3.加强防治。通过印发6份《病媒生物防制通知单》、入户宣传等方式对病媒生物的危害投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截止920,共出动34066人次,开展防制活动1764次,密度监测48次,指导完善“三防”设施2374投放“四害”防制药物近5500千克清理蚊蝇孳生地18540多处,清理鼠迹16550多处、蟑迹9780多处。我市建成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专项考核鉴定通过了省级确认,病媒生物鼠、蚊、蝇和蜚蠊密度控制水平分别达到C级,防鼠、防蚊蝇设施合格率95.29%。

    (四)全力以赴抓好城乡卫生整洁工作,展示城市新形象

    1.市容环卫方面:依据《三亚市“门前三包”责任制试行办法》,5.82万家店铺统一装订“门前三包”责任牌及签订统一责任书明确各商铺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职责。在实行划固定停车位加强排查频次,联合交警部门对违停车辆进行处罚、拖车处理除建成区次干道摆放的垃圾箱、采取“摇铃”上门、建设智能垃圾屋的方式改变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模式,使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先后投入6.78亿元用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垃圾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容器、车辆设备等设施建设。目前,我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4.3%;垃圾中转站增至12;公厕增至259座,全部为水冲式。实行主城区20小时无缝对接清扫保洁制度,农村8小时清扫保洁制度,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每天两次对区主次干道进行洒水降温降尘,保持街道路面干净整洁。对破损道路、污水管网、“飞线”乱象进行整治修复,完成了全市背街小巷的路灯维护养护安装,以及全市50多座公厕的升级改造;同时完成主次干道绿化和公共绿地改造建设及园林绿化维护工作,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2.环境保护方面:坚持生态立市,举全市之力进行山、海、河的生态修复,打响广告牌匾整治、绿化改造、打击违建、优化城市色调等六大城市修补战役,强化补足城市短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 )不超过 100的天数>300天,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结合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由市环保局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4261家餐饮企业完成建档立卡,完成1546家餐饮企业油烟整改工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安全保障达标率100%,城区内水环境功能区达到要求,未划定功能区的无劣五类水体。开展对13条主要水系的污染源巡查,并全部建立河长制和常态化河流污染巡查制度。同时,对253公里海岸沿线企业的排污行为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对河道污染,沿河污水直排等乱象实施整改。

    3.农贸市场监管方面:全市投入8743万元资金对31家农贸市场全部按“国标”完成升级改造,及时下发《关于规范临时便民市场建设与管理的通知》,规范临时市场建设的申办程序,明确临时市场的建设标准。日常监管方面,成立市商务会展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及各区组成“联合整治工作组”及一支160人的志愿者督查队伍,对全农贸市场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实现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制度完善、安全便民、整洁靓丽”的“蝶变”。

    4.食品安全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方面:采取联合执法和分散执法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区工商、卫计、食药监等部门对全市公共场所“四小”行业及食品“三小”行业开展“地毯式”清查规范店铺持证经营、佩戴健康证上岗、禁止吸烟、“三防”设施正确使用、建立完善卫生管理档案等规范制度“巩卫”工作不达标的经营户下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对情况严重者依法取缔确保公共场所“四小”行业及食品“三小”行业卫生状况得到落实,达到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要求。

    5.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方面:市职能部门、包点单位、村(居)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联合整治通过完善环卫保洁制度、改变垃圾清运模式、严格执法治理“十乱”现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使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环境得到有效遏制。

    6.农村改厕方面:为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改厕工作,通过开展农村改厕调查,掌握户厕使用情况,及时掌握卫生厕所普及率。市财政投入改厕经费52万元,安排崖州区抱古村3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92.69%。

    二、工作亮点

    (一)加强爱国卫生立法工作

    为了加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提高社会卫生水平,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7年3月市人大将《三亚市爱国卫生条例》列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五年(2017-2021)立法规划》立法计划,于2017年6月人大牵头相关单位赴南宁、杭州等地考察调研,8月召开人大座谈会,后经两次征求意见和市法制办的法核,于10月7日经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的制定,建立起我市爱国卫生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填补了我市爱国卫生工作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白,是对我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的固化和提升,并用法治方式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提供法规保障,是我市今后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南。

    (二)网格管理添“神器”,网上办公提效率

    在政务外网建设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网格化管理平台,将网格融入到社区信息平台中,成功开发建立了市级“巩卫APP”外,各区也建立了“社区管理APP”等神器,利用大数据管理手段,通过快捷、准确、高效的管理,提升巩卫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能力和水平。

通过建立巩卫督察群、农贸市场管理群等多个“巩卫”工作微信群,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进一步提高“巩卫”指挥部与各部门沟通的时效性,实现线上快速办公有效推进“巩卫”及城市治理等工作。

    (三)推行考核评比管理机制,以通报问责为抓手

    督查组实行“一天一检查一通报”评比制度,聘请爱卫专家,每月以明查暗访形式对全市四区和育才生态区村、19个职能单位进行评比考核,市电视台在市图书馆召开巩卫责任面对面节目3次,专家点评、3个末位单位主要领导向全体市民做检讨。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巩卫”工作考核评比,及时掌握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协调解决处理考核评比情况进行公布,以此督促各单位将“巩卫”工作落到实处

    (四)志愿者积极参与,助力“创文巩卫”

    在爱卫会的号召下,大批候鸟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我市“创文巩卫”工作中来。参与社区清刷水管、墙壁以及路面上的槟榔水和其他污渍;向住户、商户发放“门前三包”责任制手册、病媒生物防制基本知识手册,进一步给广大居民普及“创文巩卫”知识;配合环卫工人清扫路面上的各类生活垃圾和落叶;清理社区内隐蔽处的小广告;离退休干部和“候鸟”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巩卫”监督巡察工作行列中,细心查找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创文巩卫”工作发挥余热。

    (五)打响城边村、城中村“巩卫”攻坚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主动打响“巩卫”攻坚战,克服棚户区域改造障碍等困难,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以“村容村貌,庭院整治”为重点,通过“搬家式”大扫除,以“四边”(村边、路边、房边、田边)卫生整治为切入点,对全市各个区域“四边”卫生死角开展针对性、精细化的地毯式整治,路边墙刷白,有的还做成“巩卫”宣传栏,以前“脏乱差”的村貌已彻底改变。

    (六)全天候整治乱停乱放,让路于民

    今年以来,市交警支队联合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各区,安排工作人员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轮班值守,通过联合集中行动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重点路段、商业街以及背街小巷的巡查,发现问题,立马整改。截止8月底,划停车位线86642个(非机动车位65957个,机动车位20685个),开具机动车违章停放通知书共82459单处罚违停车辆3262拖走违停车辆1868辆;拖走僵尸车213辆整治效果显著,通过整治,达到交通顺畅,通行有序的目的,让路于民,让市民和游客更加舒服

    (七)城市管理出新招,建立特色“便民疏导点”

    为进一步规范市容秩序,加强对流动摊点、商贩的管理,今年我市先后在各区设立便民疏导点36个,周边的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缝补衣服、维修钟表、修锁配钥匙、修鞋、维修自行车等服务,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施行的创新举措,让流动商贩有固定的“家”,也让市民和游客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另外,天涯区金鸡岭社区主动出资租用饭店,打造“美食一条街”,将流动饮食摊贩集中到店内经营;群众街社区建立了面积约为512平方米饮食疏导点,共设32个摊位,基本满足周边市民和流动摊贩的需求。市食药监局与吉阳区在榆亚路壹号港湾城、香港城创建了餐饮示范一条街,向更高层次的标准化、规范化集中管理迈进了一大步。

    (八)拓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新路径”

    结合全域旅游、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卫生村建设,各负其责,全力推进。如农村污水处理采用PPP模式推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已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全覆盖,所收集的生活垃圾全部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处理。吉阳区中廖村、天涯区文门村已分别获得海南省第一批“五星级”和“三星级”美丽乡村称号,中廖村2017年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三、存在问题

    (一)爱国卫生立法工作还未落实到位。截止今日,爱国卫生条例尚未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其他配套法律法规更无从谈起。

    (二)爱国卫生工作中长期规划、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规划尚未编制。

    (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历史欠账多。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海棠区崖州区和育才生态区基础设施仍然比较滞后。农村居民生活给排水设施不全。

    (四)网格化管理还未完善。网格化管理办法、考核方案均缺项,网格化管理不到位。

    (五)联动机制不够健全。属地与智能部门、智能部门之间未建立完善有效的联动机制。

    (六)各级对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重视不够。对健康城市健康村试点工作启动部署还不够迅速。创新理念宣传发动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厚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关注度不够。学习培训不够,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健康城市健康村建设概念、标准和方法不了解、不掌握,缺少能用、管用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下步打算

    (抓紧推进爱国卫生的立法工作,确保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二)编制爱国卫生规划工作计划、规划,为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提供依据。结合撤镇设区后的市情、我市发展愿景和健康城市建设有关要求,委托高水平的专业团队,编制2017-2019年巩固国家卫生工作计划和爱国卫生工作中长期规划。

    (三)进一步探索“条块结合、社区统筹”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各区人民政府及与育才生态区管委会作为“巩卫”工作网格化管理的责任单位,深入研究如何将更多的社会管理事项与网格员现有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一员多能”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

    (四)抓紧制定行业卫生标准和考核方案,如编制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行业的卫生标准,并形成相应的考核方案,确保卫生管理落到实处。

    (五)建立属地与职能部门、智能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助推爱国卫生工作。制定与中央、省、驻市各单位、军警驻市各部队以及其他属地管理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爱卫工作。

    (六)做好树立卫生家庭、卫生市场、健康细胞等标杆创建工作,在城区和农村地区开展环境卫生评比并制定相应的评比办法及评比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干部共同参与巩卫工作,推动“健康三亚”建设。

    (七)坚持开拓创新,推动长效管理。尽快建立完善督查指导、暗访检查、抄告整改、警告撤销、考核评估、会议汇报、联席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长效管理力度,发挥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向健康城市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