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2016年8月17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三亚市财政局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三亚市2015年财政决算和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措施报告如下,请予审查。
一、2015年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9,17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同比增长11.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73,691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51,08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2,500万元、调入资金789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14,017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61,26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4%,同比增长34.1%。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3,16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9%,同比增长7.6%,加上上解上级支出32,257万元、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338,78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29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561,235万元,完成预算的101.1%,同比增长32.5%。
收支相抵,年终结转27万元。
(二)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755,453万元,完成预算的100.1%,增长12.1%,债务转贷收入131,82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3,741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077万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收入913,096万元,完成预算的99.9%,同比增长16.5%。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791,434万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5.1%,债务还本支出109,825万元,加上调出资金515万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支出901,774万元,完成预算的99.5%,同比增长19.6%。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1,322万元,全部结转至2016年使用。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03,036万元,完成预算的107.8%,增收59,451万元,增长24.4%。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74,842万元,完成预算的103.7%,增支19,351万元,增长12.4%。
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结余128,19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663,653万元。
(四)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
2015年末,全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589,961万元。其中:开行贷款919,39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593,912万元,国债转贷资金1,555万元,外国政府贷款1,543万元,BT项目58,800万元,其他欠款14,755万元。政府性债务偿还支出已纳入预算管理,在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足额安排。2015年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522,804万元,偿债率25.7%。2015年可用综合财力2,037,618万元,债务率为78.0%,低于风险警戒线(警戒线为100%);我市政府性债务处于警戒线的可控范围。
(五)全市部门决算收支情况
2015年,三亚市部门总收入1,820,768万元,其中当年收入1,323,65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905,260万元,占部门当年收入的68.4%,非财政拨款收入418,391万元),同比增加430,425万元,增长30.9%。上年结余结转484,609万元,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12,508万元。
全市部门总支出1,168,540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31,171万元,占本年支出的28.3%;项目支出836,827万元,占本年支出的71.6%;经营支出542万元,占本年支出的0.1%。收支相抵后结余652,228万元,减去结余分配5,459万元,年末净结余646,769万元。全市“三公”经费合计支出4,809万元,比上年减少145万元,下降2.9%。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271万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3,517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021万元。
二、2016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64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任务的55.9%,快于序时进度5.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1%,高于市人大批复的预算增幅目标。全口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902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上划中央四税173,158万元,同比增划12,432万元,增长7.7%;上划省九税229,104万元,同比减划4,805万元,下降2.1%。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3,465万元,同比增长2.2%,完成年初预算的54.8%,快于序时进度4.8个百分点。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01,138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63,704万元),同比增长9.4%,完成年初预算的44.5%。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64,619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426,045万元),同比增长0.2%,完成年初预算的65.9%,比序时进度快15.9个百分点。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04,713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59.2%,增长3.5%。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0,623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9.0%,增长20.6%。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市属国有企业上缴年终利润,目前年度未结束,企业利润尚未确定,只能根据国企经营情况逐月预缴,目前仅有三亚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三亚港务局、三亚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预缴84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4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3%。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1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4.3%。
三、2016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2016年上半年,我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适应财政工作新常态,克服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及税收分成比例调整等不利影响,积极协同税务部门组织征收,协调预算部门强化预算执行,财政收入高于8%的预期增长目标,“双修”“双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及民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支出完成序时进度,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半年预算任务。
(一)上半年财政收入特点
1.受“营改增”影响三大行业税收收入出现下滑,非税收入力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是推动三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大支柱,历年三大产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均占全市税收收入的98%以上。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全面“营改增”后,将对三亚财政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减税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结构性减税;二是原增值税纳税人获得四大行业增值税发票增加抵扣带来的减税;三是以增值税等流转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税;四是“营改增”后原营业税和增值税还涉及到收入分成体制调整变化造成减收,原营业税省市按35%:65%分成,从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后,中央与省级增值税按50%:50%分成,省再与我市按照35%:65%分成,即中央省市分成比例为50%:17.5%:32.5%。1-6月,“营改增”后三大行业提供地方税收33.7亿元,下降11.7%,分行业来看:
上半年,虽然全市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但是房价同比有所下降,企业盈利下滑企业所得税收入减收,土地增值下降且去年同期存在清算清缴等因素抬高土地类税种同比基数,再加上5、6月份“营改增”全面改革后税收分成比例变化影响,房地产业税收收入190,276万元,同比下降22.0%,若剔除此影响,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同比下降约17.5%。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同比增长10.4%,提供税收收入47,006万元,同比增长0.2%,若剔除5、6月份“营改增”全面改革后税收分成比例变化影响,建筑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约12.3%。
全市旅游总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5.3%,提供税收收入98,512万元,同比增长8.0%,若剔除5、6月份“营改增”全面改革后税收分成比例变化影响,旅游服务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约15.3%,税收收入增幅与旅游服务业发展经济指标基本吻合。
整体来看,上半年全市地方税收仅完成341,834万元,同比下降11.5%,“营改增”政策实施过渡期急需国、地税部门理顺征管关系、优化征收手段来实现税收预期措施。在税收增长乏力的形势依然没有得到较好改观的情况下,财政部门通过组织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的征缴入库,非税收入的增收确保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目标增长,上半年非税收入完成194,806万元,同比增长77.0%,弥补了税收短收,力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半年完成536,64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55.9%,同比增长8.1%,实现上半年预算收入预期。
2.积极争取上级财力和债券资金79.6亿元,提高我市财政保障能力
为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资金需求,市财政部门积极向省级财政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助力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1)争取到新增债券资金14.2亿元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9.3亿元
市财政部门积极努力争取到新增债券资金14.2亿元,市县中获得金额最多,占全省的7.7%,比我市上年获得的4.7亿元增加9.5亿元,增长202.1%,主要用于安排“双修”现场会示范项目及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项目3.4亿元、“美丽乡村”项目5.4亿元、安排学校建设项目及其他公益及公共设施项目5.4亿元,同时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9.3亿元,为全市争取了大量新增可用财力,减轻了我市财政资金压力。
(2)争取到置换债券资金44.1亿元
市财政部门积极努力争取到置换债券资金44.1亿元,占全省的20.1%,一是争取到22.5亿元置换债券用于置换年初预算已安排的债务还本资金22.5亿元,可调整出22.5亿元用于安排棚改项目资本金8亿元、半岭温泉项目资本金5亿元、城发基金资本金3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亿元、有轨电车项目资本金1.1亿元、国际旅游岛人才创业基地项目资本金1亿元、地下综合管廊资本金0.7亿元、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项目1.4亿元等;二是争取到5.88亿元置换债券用于海棠湾风情小镇回购;三是争取到15亿元置换债券用于提前偿还2017年到期债务本金,提前为2017年项目资金保障增加可用财力。
(3)争取中央财政分三年支持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12亿元
市财政部门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部门,积极组织协调三亚各职能部门完成各项申报准备工作,经过激烈角逐我市最终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央财政分三年支持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12亿元,全力保障海绵城市建设。
(二)上半年财政支出特点
1.加大产业财政扶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上半年投入财政产业扶持资金293,241万元,同比增长12.3%,进一步优化调整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航空市场、重点旅游建设项目、金融业、旅游业、邮轮母港等方面扶持力度,有效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确保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三亚经济升级版。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效率,夯实三亚城市发展基础
上半年,政府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市级财政资金支出257,828万元,资金拨付完成率43.5%,重点项目建设得到保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进一步带动社会投资规模扩大,促进经济发展。
上半年国有土地出让金支出426,045万元, 主要是支付各项目征地拆迁补偿资金、被征地农民补助资金等,在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推动各项目的开工,增强投资企业的信心,为我市“双修”“双城”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3.改善和保障民生,力促民生事业稳步发展
出是我市管理年和护及功能提升工程推进国家水稻公园、上半年,全市民生保障支出506,032万元,同比增长7.3%,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惠民利民等各项民生支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资金需求和配套落实省十大为民办实事资金。
确保教育优先均衡发展。教育支出82,683万元,主要用于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等化发展和提高办学环境,落实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三免一补”助学政策及公用经费补助制度,帮扶薄弱学校发展,切实提高我市教育发展质量。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6,288万元,同比增长29.9%,继续加大对城乡医疗、城乡养老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做好城乡社会救助、重度残疾人补助、优抚安置等工作。
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58,116万元,同比增长21.8%,主要用于推动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支持海棠湾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全面提高我市医疗水平。
切实落实惠农利民政策。拨付2544万元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其中拨付交通行业成品油价格财政补贴501万元;拨付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491万元;拨付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616万元,促进农民增收;拨付常年蔬菜种植补贴800万元,拨付能繁母猪补贴136万元。
4.全力保障“双修”“双城”建设投入,加快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上半年,拨付“双修”“双城”建设资金105,851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公园类建设项目、道路景观提升类项目、污水管网建设类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及环境整治等项目,财政部门对“双修”“双城”项目资金拨付实行绿色审批通道,加快资金拨付,全力保障资金推进金鸡岭桥头公园、污水管网建设、丰兴隆桥头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市民果园、月川生态绿道和城市照明示范段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
(三)上半年财政管理和改革情况
一是谋划“十三五”期间财政收支,完成财政“十三五”发展规划;二是报请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建筑企业税收管理的通知》,多举措加强全面“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税收管理,避免因税收征管方式转变而导致税款流失;三是全力做好“营改增”试点财政保障工作,支持国税、地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推进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采取全面推行“一窗一人一机”联合办税模式、加强国税、地税互相委托代征税收工作和税务核查工作、各部门通力协作促税收征管,多举措做好全市税收保障;四是做好公务用车改革资金测算,做好鉴定评估机构、拍卖机构选定招投标工作,稳步推进公车改革;五是开展2016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明晰产权关系,强化产权意识,明确所有者与占有、使用者各自的权利义务。六是出台了规范购买办公用品等财务报账管理制度,严控预算单位财务报账管理,防止虚假报账的新举措。阻塞资金漏洞,确保财政资金和单位干部“双安全”;七是牵头负责完成南新农场的资产和债权债务移交工作;八是完成对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地下综合管廊、有轨电车示范线等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
四、下半年全市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上半年,面对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结构性减税、体制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市财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收支完成“时间过半、收支过半”的任务,但是税收增长乏力及部门支出偏慢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下半年,财政部门将继续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全力保障“双修”“双城”建设等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争取落实上级各项政策及资金支持,厉行节约、防控风险、科学管理,协同各部门继续通力合作、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力促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中有新作为,为实现三亚“十三五”良好开局做出新贡献。
(一)密切跟踪“营改增”进展,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持续关注“营改增”全面扩围进展情况,重点监测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及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积极应对体制调整及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我市财政收入影响,研判税收增减变化趋势,协调税务部门改进征管措施,完善征管体系,重点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收入变化情况,做好重点行业税源分析,继续加大稽查清算等力度、依法征收税源存量,不断扩大非税收入财源范围,组织好非税收入的及时入库,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及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财力。
(二)扶持产业助经济增长,培育可持续性财源
一是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大企业进入三亚,让大项目落地,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带动三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植新税源,壮大三亚地方财税。二是抓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财政政策与九大重点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夯实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支持加大“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支持14个产业园和8个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发挥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园区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园区企业服务工作“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重点工作开展
一是加大力度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健全常态化存量资金盘活机制,加快已盘活的存量资金支出进度,实现盘活存量实时化,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力保障“双修”“双城”建设等重点工作资金需求。二是在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资金的同时,全力积极向省争取按1:1配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更全面地保障我市海绵城市建设。
(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一是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完成全年支出目标。二是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三是抓好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确保民生项目及时惠及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让老百姓实现更多获得感。四是着手布置2016年预算调整及2017年部门预算编制及绩效评价工作。
(五)研究制定分税制财政体制,助力各区全面发展
在现有财政管理体制基础上,结合我市加快强区扩权、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深化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多项改革的现实需要,谋划2017年起对各区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提升各区自我发展能力为手段,根据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市与区财政支出范围,进一步加大市级财力下沉力度,实现事权下沉、财权下放,全面提升各区的财力保障水平,实现强区扩权,健全转移支付支付体系,促进各区均衡发展。
(六)强化政府债务管控,推广运用PPP模式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在管好用好地债资金的同时,牢牢抓住中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赤字规模的契机,在我市政府债务限额范围内,积极争取地方债券额度,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积极用好置换债券政策,争取3年内全部置换非政府债券类债务,降低融资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和运用PPP模式,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市政建设等领域,推进现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有轨电车示范线、地下综合管廊等PPP项目,组织相关单位申报第三批国家级PPP示范项目逐步建立PPP模式管理机制,确保PPP项目的规范运作。
(七)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促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产业投融资环境,引导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为三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渠道,通过政府信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特色产业投资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育战略重点产业,培育一批重点产业的骨干企业,推动战略产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强化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有效吸引及放大社会资本供应量,促进三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6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有利于,确保民生项目及时惠及老效率(八)优化管理提机制活力,提升财政服务效率
一是开展产业扶持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结合产业扶持投入产出情况,着力利用好绩效评价结果,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积极做好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组织公务交通补贴发放,实施全市执法执勤用车制度改革,落实好公车改革取消车辆处置工作。三是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深化推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四是积极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待遇和公务支出专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和公务支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