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2024年1月10日在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三亚市市长 陈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提振信心、奋力拼搏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熨平疫情影响,推动经济稳健前行,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答卷!
一年来,我们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牢牢把握疫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期,全面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71.3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9亿元,同比增长14%,经济发展呈现更强韧性、更大潜力、更足活力。
一年来,我们开拓进取、实干笃行,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抢抓自贸港封关运作前的窗口期,推进开放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两个15%”所得税政策效应持续扩大,三张“零关税”清单扩容增效,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进口值全省第一。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收支增长两倍以上。利用外资成效显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6家、同比增长24.8%。全市实际使用外资8.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
一年来,我们勇于担当、创新求变,自贸港科创高地建设汇聚新动能。崖州湾实验室入轨工作走在同批次前列,三亚海洋实验室揭牌,三亚数学与物理国际研究中心开工建设。崖州湾科技城汇聚32家科研机构、4家国家级科研平台、25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9%,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圆满举办2023中国种子大会、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等一批顶尖农业科技盛会。
一年来,我们加快转型、打造品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展现新气象。游艇登记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三亚“千艇之城”向更高能级发展。“名胜世界壹号”境外邮轮开通三亚航线。天涯海角游览区免费开放。三亚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目的地。全年接待过夜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900亿元,均同比增长一倍左右。
一年来,我们立足特色、补齐短板,城乡品质焕发新魅力。G98环岛高速公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段改建工程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客运东站二期完成主体施工。临春、海罗等片区城市更新正式启动。三亚湾功能全面提升,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崖州区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一年来,我们加大投入、加强保障,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项目开工建设。与名校合作办学项目新增加5个,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快健全住房体系,分配安居房1万余套、公租房配租3000余套。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877元和22990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8.5%。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稳增长、提质效,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项目投资趋稳回升。高位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2023年8月实现由负转正,结束自2022年8月以来,有11个月为负增长的局面,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7亿元,同比增长3.7%。中交海南总部基地等74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分六批集中开工153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强化项目谋划,建立项目策划储备库,在库项目1087个,总投资5395亿元。消费市场持续回暖。举办三亚国际游艇展、国际酒类展、国际婚纱时尚周、群星演唱会等特色活动,文旅消费持续升温。分期分批投放旅游、零售餐饮、绿色家电、新能源汽车、离岛免税等政府消费券1.4亿元,带动消费超22亿元。20余家国际高端消费品牌首店落地三亚,“即购即提”、“担保即提”等便捷提货方式进一步提升旅客购物体验,全市离岛免税零售额273.1亿元,同比增长17.1%。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力推进投资促进“六大行动”,举办招商活动105场,新设国内驻点招商机构和国际商务服务点10个,新增央企(含子公司)12家、“三类500强”企业45家、持牌金融机构10家。中国通用航空公司落户三亚,英特尔海南公司、紫金国控获批大企业总部。科大讯飞海南自由贸易港科研中心、隆平生物育种双创中心等一批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开工。
(二)聚焦谋新篇、开新局,自贸港建设纵深推进
扎实开展封关运作工作。7个封关运作设施建设项目、8个非设关地综合执法点工程全部建成。稳妥推进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开展试点工作。制度集成创新释放活力。全省首支S基金落地中央商务区;SPAC上市及并购、境外艺术品保税通关展示、文物临时进境审核等首单业务接续落地;在全国率先开展租赁游艇夜航试点;自贸港首条第五航权定期客运航线在三亚顺利开航;签发全市首张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证书;“游艇产业综合管理服务新模式”、“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等两项创新成果入选我省第十六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实现二手车、新车出口业务“零”的突破。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市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242.3亿元,同比增长13.1%。三亚入选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琼港经济合作三亚示范区投资促进中心建成运行。服务进出口总额54.8亿元,同比增长50%。
(三)聚焦推改革、强创新,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组建市区两级营商环境建设局,上线“政企约见平台”,建立规范高效的政企沟通工作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办企业“少跑腿、减费用”,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6万户,同比增长33%。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260项行政许可事项平稳划转。实现“跨区域通办”事项207项,与11个省外城市实现通办事项983项。崖州湾科技城先行试点承诺制信任审批,三亚中央商务区推出“大主题式”场景、“智能快办”、全流程用时管控审批制度,有效赋能工程建设项目“加速跑”。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加快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实施远程异地评标,逐步推开规范透明、无人干预的评审机制。印发实施全国首例海域使用详细规划,完成全省首宗经“土地超市”出让的海域使用权。大力推进住建、交通等十大基建领域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构建权责对等的市区财政新体制。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两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医疗医药体制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亚被确定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持续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8家市属教育集团,全市127所公办中小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聚焦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旅游消费加快复苏。三亚国际免税城C区、中免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二期、海旅超体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开业运营。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超级万象城、宽窄巷子海棠故事等文旅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面向俄罗斯、韩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境内外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推进与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双城联动”旅游合作。复航、开通14条境外航空班线。凤凰国际机场单跑道全年进出港旅客量2177.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文化艺术、休闲体育等旅游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在国内首推水上旅游和低空旅游综合立法。超过10万家涉旅企业入驻“三亚放心游”平台,三亚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向全省推广。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崖州湾现代种业产业入选全省首批百亿级重点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探索发展种业CRO模式。三亚深海装备加工与装配中心建成投用。三亚紫金黄金精炼项目顺利投产,海南首家“区块链”金店在三亚开业。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件,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10家。现代服务业多点发力。中央商务区现代金融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海南国际清算所积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通过开业验收,落地首例符合国际标准的碳中和产品;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推动玉米、LNG等七大品种上市交易,业务范围覆盖14个省份20余个产业集群。10余个专业会展品牌相继落户三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壮大。“三亚芒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保护基地加快建设,推广榴莲、燕窝果、榴莲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南苗北种”、“南菜北运”种苗培育工程有序实施。“稻菜轮作”推广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三亚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刷新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新纪录。崖州中心渔港获批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
(五)聚焦强基础、促均衡,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三亚绿道”一期示范段全线贯通。“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安游路改造工程全线通车,丹州桥危桥拆除重建实现功能性通车;实现5G网络市区道路连续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人才城水质净化厂、育才水质净化厂(一期)投入运行;推进城市配电网网格化管理,完成天然气管道铺设近百公里,1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实施。智慧城市平台(一期)投入运行,旅游指挥调度、智慧交通管控、“12345”热线等平台功能更趋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市自然村实现市政供水全覆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建2家省级共享农庄、14家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亿元。天涯区水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育才生态区青法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积分制应用村居100%全覆盖。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迈进。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与兄弟市县合作,推动“三亚经济圈”融合发展。申报成功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项目主体建设接近完工。实现南繁服务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和异地共享,高效统筹流转土地资源。以南滨城市更新项目为试点,加快打造垦地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六)聚焦守底线、严治理,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百日大督察到期任务全部完成整改,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按期推进,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省级专项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六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入选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赤田水库和宁远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获评省级优秀等次。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八年考核优秀,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和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连续5年超额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19.1%,居全省前列。高质量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建成换电站25座,推广换电版车辆超2800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开展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海棠区、崖州区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
(七)聚焦防风险、护稳定,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织密织牢风险防护网。调整设立16个市级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完善风险防控季度调度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整体进入实战化运行。严格落实“首席风险官”制度,大力开展打击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优化完善基层治理单元,成立4个新社区,推进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空间布局调整,全市基层服务管理网格增至1323个。妥善化解信访积案191件,稳妥解决7000余户房产证办证难问题。妥善处置一批房地产项目风险隐患,有效解决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平安三亚建设持续深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三亚市入选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完善大社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持续抓好校园安全、食品安全,“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八)聚焦惠群众、固根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就业救助稳步加强。积极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00多人。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残疾、优抚等群体救助政策,创新发展社区公益基金,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民生工程。保供稳价扎实开展。加强公益性摊位和“菜篮子”平价专营店建设。扶持建立3000余亩岛外蔬菜直采基地。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一老一小”得到更好保障。各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建成运营,林旺社区、马岭大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增婴幼儿托位数1024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三亚护理职业学院、三亚明德双语学校等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开工建设,一批国际学校签约合作。崖州湾科技城南开中小学校、三亚学院附属小学等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等14所中小学校挖潜扩班,新增学位11465个。三亚市育苗学校建成投用,填补了我市专门教育领域的空白。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推进。成立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揭牌投用,新冠、登革热、猴痘等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与仁济医院签署合作办医协议建设崖州湾科技城综合医院,三亚中心医院、市中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进步。成功举办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七届海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八届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大文体赛事活动。“黎族钱铃双刀棍棒舞”等6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市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图书馆评估定级。
(九)聚焦提能力、强作风,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组建依法治市委员会专家库,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推出“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综合查一次”等工作机制,做到行政执法有力度有温度。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加强诉源治理,推动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56件、市政协提案183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整治“四风”。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土地出让、投资促进、项目建设等领域的制度和规定,强化项目投资、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的监督审计。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腐败分子。
此外,我们还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激励并支持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着力打造国防教育阵地,深入开展国防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气象、保密、档案、科协、史志、工商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社科研究、对台事务、军民融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驻市各单位一起参与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市部队和武警官兵,向长期关心支持三亚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收获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三亚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恢复势头仍不稳固,部分指标完成弱于预期;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竞争力还需增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还有差距;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我们将坚定信心、正视不足、直面挑战,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倍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自贸港封关运作前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市委部署,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定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高水平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加快建设世界级滨海城市,积极争创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今年我市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充分考虑了三亚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自贸港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基于三亚处在经济复苏向好发力期、自贸港开放优势转化期、主导产业潜能释放期、城市转型发展攻坚期“四期叠加”阶段性发展特征而作出的。实现上述目标,压力不小、难度很大,全市上下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更要加力助跑、起跳摸高、争取好成绩。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激发潜能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动能,确保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投资拉动。积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建立健全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机制,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五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要板块,做大做实项目库,策划储备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项目。以关键项目牵引投资增长,强化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等要素支撑和保障,积极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实现主体开工。加快推进三亚东气电、西气电、河口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三亚经济圈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等重大民生工程,确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把握好时、度、效,确保合联中央商务区、中粮大悦城等项目完成投资任务,全力推动自贸港旅游航空总部、崖州湾智造创新园等项目如期竣工。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高标准建设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超级万象城、宽窄巷子海棠故事等大型文旅消费综合体,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消费街区。大力引进高端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和国际连锁店,搭建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平台,加快形成高端消费新热点。用足用好离岛免税、离境退税、跨境电商政策叠加优势,优化购物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丰富商品种类、拓宽销售渠道,提高离岛免税购物国际竞争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免税购物中心和时尚消费中心。力争免税购物销售额32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8%以上。积极创新消费场景,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支持家居家电销售网扩容,强化汽车、电子产品等消费支撑。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坚持引外资、招央企、聚民企,瞄准链主企业、关键项目,积极开展各类投资促进工作,持续壮大企业方阵。力争新引进10家央企(含子公司)、10家总部企业、10家持牌金融机构、50家“三类500强”企业。策划推出40个重大项目。着力推动重点旅游消费类项目落地。积极引进标志性大型主题游乐综合体。引进更多南繁育种、深海科技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进驻,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继续引进一批文化旅游、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
做大做强园区发展平台。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定位和各区资源禀赋,形成市区协同、优势互补、多极支撑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大力支持崖州湾科技城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建设总部经济和金融贸易集聚区,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提质升级扩容,打造全省数字产业第三极。大力建设梅村产业园,延伸黄金、珠宝产业链,扩大业务规模,推动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全面起势。科学规划南丁时尚产业园,打造宜购宜乐宜游的时尚生活园区。推动各区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招商引资平台,让产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动车组、对外开放合作的新引擎、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鼓励支持各区、各园区竞合发展,探索实行“赛马机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营造奋楫争先、比学赶超的新局面。
(二)坚持高水平开放,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以自贸港建设引领“大开放、大改革”,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多具有自贸港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加大封关运作压力测试力度。加快推进“二线口岸”信息化建设和通关流程设计。完善优化提升口岸查验基础设施。推动三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覆盖。发挥好“两个15%”所得税政策应用效益。加快建设琼港经济合作三亚示范区,向香港开放专业服务业市场,探索开展零售业政策试点,争取更多港资企业进驻三亚。继续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和平台规范运行、发展壮大,争取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非标金融资产跨境交易等更多首单业务落地三亚。
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稳步发展进口和出口业务,加快建设中国(三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培育外贸新动能,丰富外贸新业态,力争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左右。稳步扩大运输服务、旅行服务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规模。积极推动电信、计算机、信息、保险、金融等新兴跨境服务企业聚集。大力建设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深化中医药健康旅游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引进培育离岸贸易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力争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以上。积极吸引资源配置能力强、跨境资金结算需求大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大型企业落户三亚,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全力推动外资到位,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用好自贸港政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叠加优势,提升RCEP(三亚)企业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平台服务效能,加强数字贸易、精品消费等重点领域标志性项目谋划,不断拓宽与RCEP成员国的合作面。探索先行先试《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经贸规则。大力推动琼浙合作示范区三亚承载地建设,积极争取更多琼浙合作项目在三亚落地,有序有效承接符合三亚发展方向的产业转移。布局加密国际航班,争取开通和恢复三亚至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航线,在用好第五航权的基础上,力争尽早开通第七航权航班,推动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区域门户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坚持转型提质,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全力推动高端购物、境外消费回流,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
加速释放旅游消费活力。围绕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完善高品质设施功能,优化提升旅游要素的国际化配置水平。积极对标旅游市场需求,培育全季全时多元消费模式,持续壮大文化娱乐、医疗康养等旅游新业态,高水平办好各类节庆活动、文体赛事,树立在三亚“看演唱会、玩音乐节、逛品牌展、拍婚纱照”的消费习惯。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椰洲博览等环岛旅游公路驿站规划建设。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创建一批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行并优化“三亚放心游”、“先行赔付”、“一户一码”等工作机制,加大旅游市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维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精准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加强城市品牌与主题营销,拓宽重点客源地旅游合作。用足用好59国入境旅游免签政策,推出更多便于外国人入境的措施,做大入境旅游市场。积极争取举办世界旅行商大会、旅游发展大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行业会展,擦亮“三亚旅游”金字招牌。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支持崖州湾实验室高质量入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夯实创新发展新优势。筑牢科研平台基础,布局南海立体观测网、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整体建成交付;保障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建成投用。持续壮大南繁种业产业集群,支持中种集团、国投种业扎根科技城打造种业国家队,推动种业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构建产业生态,助力国家种业振兴。提升南繁种业服务保障水平,打造智慧南繁种业CRO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高效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深化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取得成效。支持国家(三亚)动植物检疫中心实体化运行。积极培育深海科技产业集群,重点引进深海科技关键小件研制、系统测试与总成、海上服务与运维保障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项目。积极拓展深海生物制药、深海微生物制剂开发等创新业态,扩大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产业生态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优化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文娱、数字会展、数字贸易等业态发展。充分发挥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优势,深化数字技术在科研创新、产业发展、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48家以上,全市每万人拥有专利达到9件。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注重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总量规模,优化内部结构,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多业态集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建设“两个总部基地”三亚示范区,积极引进跨境服务专业机构,大力发展贸易经纪代理、智慧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专业咨询等商务服务业,扩大园区总部企业阵营。深化国际友城交往,积极加强与RCEP国家产业园区的互利合作,构建高质量国际“朋友圈”。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央企、民企、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和开展跨境资金池业务,持续引进头部公募基金销售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银行分支机构、保险服务中心等持牌金融机构和监管备案企业,积极支持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发展QFLP和QDLP跨境投资国际创投业务。积极培育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深化与国际知名拍卖机构、国际藏家、交易平台的合作,拓展文物艺术品交易、保养、安保、保险、融资等专业服务。大力发展邮轮、游艇产业,谋划启动国际邮轮港建设,拓展邮轮航线,增加邮轮航次,推动中资邮轮公司落地。优化完善游艇设施配套,升级推出三亚游艇大数据平台,积极引进游艇产业链主企业,推动游艇产业加速发展。发展高水平特色会展产业,高规格办好2024亚洲种子大会等国际会展活动,积极争取全球自由贸易港论坛落户三亚,做强深海科技、南繁育种等优势领域专业型会展。
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引进同纬度热带水果新品,发展“新奇特优”热带水果产业,力争榴莲、燕窝果、榴莲蜜等新品种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开展优质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发挥“三亚芒果”品牌优势,继续打造育才榴莲、天涯秋葵等一批地标品牌。持续优化瓜菜种植结构,扩大“稻菜轮作”面积。积极扶持油茶、沉香等高附加值种植产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海洋牧场教学科研示范基地,增加深海网箱数量。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保障粮食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妥做好整改复耕工作,确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合理稳定。
(四)坚持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拓空间,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让三亚发展动力更强劲、活力更充沛、竞争力更可持续。
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落实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深化运用推动规上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行动成果,建立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投融资服务,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健全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设立“三亚民营企业家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不移做企业最信任的伙伴、最可靠的港湾、最坚强的后盾,让广大企业家放心干事、放手创业、放量发展。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市属国企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推动国企做深做实主责主业,做强做精做大业务,培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重要量化指标,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服务提升。健全“一网通办”机制,推行服务事项“智能快办”、“秒批秒办”。深入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化帮办代办服务,畅通为民为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拓展“信用园区”、“信用社区”、政策性合同履约管理、医疗卫生领域信用监管等“信用+”应用场景,争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探索实施“菜单式”审批,推进建设工程施工领域“不见面开标”,强化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级,力争在科技研发、贸易投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改革创新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融合协同发力,推动重点企业与科研机构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完善“企业命题、院所答题、市场评估”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健全“分类标准+专家评审”人才评价机制,用好“海南专项”政策,推进高校在崖州湾科技城培养专业人才。深化投融资改革,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提振投资信心。深化要素市场管理改革,强化“机器管规划”、“机器管招投标”、“土地超市”等应用,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隐形壁垒。探索实行灵活土地供应机制,通过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差别化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建立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放权赋能激发各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深化垦地融合改革,推进垦地规划衔接,提升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质量,创新合作开发机制,加快建设垦地融合示范区。
(五)坚持科学统筹,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优化完善城市空间规划和功能,大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和短板,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海城市。
优化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做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高质量完成G98北抬空间战略规划与产业策划研究、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三亚经济圈空间协同等专项规划编制,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三亚气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坚持重点片区城市综合更新和老旧小区微改造相结合,加快推进临春、海罗等城市更新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体育公园片区、月川片区、南滨场部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拓展产业导入空间,构建产城融合、多业支撑、职住平衡的发展格局。加快安置区建设,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努力解决主城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建立健全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服务体系。结合三亚气候特点,探索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区域遮阳、通风、增绿,建设舒适宜居的“清凉城市”。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重大交通枢纽项目,积极推动大茅隧道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扎实推进三亚新机场选址和前期工作。优化提升城市路网,推动高速公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亚龙湾第二通道工程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公交线路。加强水电气供应保障,完善城乡供水管网系统,提升供水管理水平。加快建设三亚羊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有序实施城区架空电力线路入地改造,打造崖州湾科技城高可靠性配电网示范区。加快城市燃气管道设施更新改造,优化燃气管网布局。完善智慧城市平台功能,筹建智慧城市平台(二期)项目,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安全稳定有序。
统筹三亚经济圈建设发展。以三亚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空间规划、关键政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建设,坚持“旅游+科创”双引擎发力,提升在自贸港中的战略优势和硬核实力。加强联合营销,打造具有辨识度、知名度的区域旅游品牌。着力构建南繁“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探索“科研中心+基地”联动发展模式。健全三亚经济圈招商引资联动机制,推动崖州湾科技城与其他市县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开通三亚至乐东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三亚经济圈生态廊道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实施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建设,强化赤田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继续推进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共享,深化劳务对接合作,推动三亚经济圈高频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
(六)坚持巩固提升,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要地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提升乡村发展和治理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模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清洁乡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持续做精共享农庄项目,继续创建省级共享农庄。全力推进第二批和美乡村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群落建设,支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谋划乡村旅游公路建设,持续深化“美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和危旧桥梁建设改造,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覆盖到村、延伸到户。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帮扶精准度和有效性,带动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增收。有序实施乡村振兴项目,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产地初加工,支持发展庭院经济和特色民宿,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加农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进一步拓展交易品种及涉农金融衍生服务,试点开展耕地占补指标、林地占补指标等农村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继续强化人才支撑,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大力培育农村劳务带头人、致富能人、乡村匠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全市每一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七)坚持生态优先,保持和巩固一流生态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省级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实施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力争高质量提前完成整改任务。继续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攻坚行动,精准防治大气污染,统筹推进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工地施工扬尘管控、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持续推进“六水共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系统推进“厂网河湖库海”一体化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放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推进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以“三线一单”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全年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90%以上、装配式建筑占70%以上。高标准建设三亚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三亚市危废预处理转运中心,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三期),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大力推广低碳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森林碳汇、海洋碳汇。积极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办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实施“三亚绿道”二期示范段项目,继续建设一批街角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着力构建连续完整、布局均衡、蓝绿交织的城市绿地和城乡公园体系,打造“公园城市”。全面落实林长制,提升科学绿化和森林资源管护水平,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打造“湿地城市”。强化固体废物源头管控,健全完善海上环卫机制,提升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型分拣中心,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创新禁塑监管,推行“数字禁塑”,推动环保产品替代塑料产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科学布局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1.6万辆以上。
(八)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进出三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精准动态监管,强化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逃税审查。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地方类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等金融主体规范管理,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市属平台企业对外融资,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反走私综合治理体系,常态化预防并打击“套代购”走私违法活动,精准高效管控走私、偷渡等违法犯罪行为。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应对能力,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保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设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值守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审验收。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实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三亚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击赌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护苗”等专项行动。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实施“直通联办”改革试点,提升12345热线赋能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提升安全治理能力水平。加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访问题、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改善社会预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三亚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推动实现充分就业。持续推进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亚分园和中国三亚旅游人才市场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高校毕业生、海南专项研究生、异地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等重点人群就业。精准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力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跨区域教育集团和三亚经济圈教育集团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巴蜀中学、苏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等合作办学项目,继续引进一批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学在三亚”品牌。大力实施扩大学位供给三年计划,加快学校建设,力争全年新增学位10000个。继续扩大特殊教育学校规模,持续推进专门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四方共建”协议,高水平建设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支持属地高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等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大力筹建仁济医院崖州湾科技城综合医院。加强全市医疗机构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持续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双通道”保障机制实施,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继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按规定参保。推动一批片区敬老院建成投用,鼓励民办养老机构提供普惠养老服务,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化社会救助扩围增效,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市儿童福利院新院建设,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加强保供稳价工作,完善“菜篮子”岛内外基地直供直销体系,确保蔬菜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完善社区便民商业设施和服务功能,补齐基本保障业态,提升品质,力争入选“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试点城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成省下达的安居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任务。
繁荣城市文化体育事业。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市体育馆、游泳馆、综合档案馆、美术馆、南繁博物馆、椰洲博览博物馆群等文化体育设施。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不断发展完善非遗展示、工艺创作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推出更多具有三亚历史文脉的创作精品。高质量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赛事活动。
三、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面对自贸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市政府系统将提高站位,持续优化“办成事”的机制,打造“办好事”的环境、形成“好办事”的生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以行政效能和攻坚能力的提升促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政府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创建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水平。增强公职人员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完善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深化行政纠纷预防调处和实质化解。对于重点领域、新兴业态,及时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健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加强作风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树牢实干实绩导向,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研究、改革创新、依法办事、项目甄别、防范风险、拒腐防变等方面能力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干部革除“旧习气”、跳出“舒适区”,勇于“开道超车”,不断在站位全局、深入困局、开创新局中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精力抓工作落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落实尽责豁免、容错纠错机制,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牢固树立“高效商定一件事”、“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理念,传承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水平。建立项目化、制度化、岗位化、责任化的政府工作推进机制,加强跟踪考核、督查问效,雷厉风行抓落实、促发展。深化运用政务服务、行业监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升政府高效运行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政府机构集中办公,压缩编外人员规模。紧盯历史遗留问题台账,坚持“一案一策”、精准施策,分类化解制约三亚改革发展的瓶颈难题。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审计监督,扎实做好常态化“政治体检”,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让风清气正蔚然成风。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将更多财力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信仰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坚守根本宗旨,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展现新形象、干出新业绩。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笃行实干,尽心尽职、奋勇争先,为加快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亚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