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会议信息>代表大会>三亚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2014年三亚市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三亚市预算草案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15-02-09 17:21

2015127在三亚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三亚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三亚市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税等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密切配合、稳中求进,科学理财、统筹兼顾,着力抓收入、稳增长、调结构、促支出、惠民生,较好地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支任务,有力促进了三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770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增收102700万元,增长15.2%,加上转移性收入301957万元、预算调节基金33000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0538万元和调入资金711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33914万元,增收172742万元,增长18.0%。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864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增支164417万元,增长18.6%,加上转移性支出29967万元、中央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本支出2500万元、预算调节基金30000万元和调出资金2617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113729万元,增支173095万元,增长18.4%。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20185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696721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增收17274万元,增长2.5%,加上转移性收入20344万元、上年结余结转收入87052万元和调入资金2617万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收入806734万元,减收6078万元,下降0.7%。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803943万元,完成预算的99.1%,增支78183万元,增长10.8%,加上调出资金711万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支出804654万元,增支78894万元,增长10.9%。收支相抵,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2080万元。

      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51669万元,完成预算的104.0%,增收40719万元,增长19.3%。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52373万元,完成预算的101.5%,增支25928万元,增长20.5%。收支相抵,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本年结余9929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85921万元。

   (二)预算执行主要成效

      2014年,针对较为严峻的财政收入增长形势,全市财政部门及早研判形势,挖掘增收潜力,强化支出管理,全市财政运行情况良好。财政收支运行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增长15.2%,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建筑安装业三大产业仍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导,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3%。三是对中央及省财政贡献进一步加大,全年上划中央及省税收收入650149万元,增划73582万元,增长12.8%。四是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759003万元,增长20.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

       1. 抓好增收节支,收支结构继续优化

    加强收入征管。2014年,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71295万元,增长14.4%,其中房地产业提供税收427150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9%,增长16.2%;旅游服务业提供税收133579万元,增长16.9%;建筑安装业提供税收88613万元,增长17.3%。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销售下降的不利情况下,财税部门加强对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建筑安装业等重点行业税收监控力度,积极做好清理欠税工作,着力抓好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确保在商品房销售额降幅达12.9%的不利形势下,房地产业提供税收仍实现16.2%增长。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积极运作财政间歇性闲置资金增加财政性资金利息收入,不断扩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范围,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4482万元增长34.7%,带动非税收入完成106413万元增长20.6%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9957万元,比上年增加33663万元,另外还争取到2014年地方债券资金5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7000万元,保障我市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各项财政资金,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结构,着力加强城市管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全年投入民生支出759003万元,占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4%

    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二十条规定,支出定额标准压缩15%,严格控制公务接待、公费出国、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分别减少2388.1万元、162.8万元、190.8万元,分别下降71.4%59.8%4.6%,严控行政经费支出。

      2. 加大产业扶持,完善基础功能促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财政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中的助推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税源培植涵养。全年投入463356万元,比上年增加37955万元,增长8.0%。投入65000万元,重点补贴航空市场,助力凤凰机场进出港旅客达到1494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第18位,比上年提升1个名次;贴息重点旅游项目,支持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开业、亚特兰蒂斯项目建设和三亚千古情景区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及新亮点;扶持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业税收增长73.2%,中信银行三亚分行已开业,7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3个保险分支机构进驻。投入34000万元,用于重大国事活动及国际旅游岛项目配套建设,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推动旅游业精品化、高端化发展。投入6047万元,推进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新兴高增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智慧经济。投入19417万元,巩固热带高效农业基础,助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投入17262万元,用于农田综合整治、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90121万元,推动机场路和迎宾路扩宽改造、主城区雨污水收集排放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231509万元,用于偿还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开行贷款还本付息等债务。

       3. 坚持民生优先,保障社会事业持续改善

    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原则,落实民生规划,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全力办好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全年投入民生支出759003万元,比上年增加130051万元,增长20.7% , 占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其中投入249383万元兑现市委、市政府承诺的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投入85790万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第十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挂牌成立,育才中心幼儿园建成开园,扩大中小学生营养工程实施范围,惠及学生4.63万人,补缴学校历年欠缴教职工各项保险,补贴民办教育学位。加快建设城乡医疗一体化,投入13013万元,实行全市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人均筹集标准比上年增加38元,惠及全市44.5万人,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投入198万元支持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急救保障,投入2000万元推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投入82932万元,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标准由130元提高到180元,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提高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高龄老人生活保障和补助标准,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人月均保障标准分别由440元、360元提高到480元、400元,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和居家安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分别由800元、240元提高到960元、310元,投入6500万元用于关闭退停国有企业职工缴交社保及职工安置。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1730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建设并带动社会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6357套,竣工交用1801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投入6843万元,开展“绿化宝岛”行动,完成造林任务8300多亩,实施“退果还林”工程,完成造林种草任务1万余亩,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山区受益群众4600多人。方便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投入10140万元,发放居民公共交通票价补贴,支持购置158辆公交车和公交集团改制,其中购置30辆公交车用于开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两条公交线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投入14936万元,落实各项惠农补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全市4433名贫困人口脱贫,在3个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200万元用于开展农业保险补贴及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另外,积极筹措资金11019万元对口援助文昌市“威马逊”台风灾后重建。

      4.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国际旅游城市形象

   支持城市管理攻坚,推动区镇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改造,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旅游形象,严抓严管旅游市场和环境综合整治。全年投入188436万元,比上年增加27663万元,增长17.2%。一是投入106110万元,用于区镇财力保障,实施事权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支持行政区划调整。二是投入37120万元,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市政设施,完善城市交通、市政、排水功能,亮化美化城市。三是投入37860万元,处理城市垃圾污水,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新建、恢复和改造城市绿地面积62.6万平方米,实施三亚湾东段人工补沙工程,巩固提高创卫成果,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亮化美化程度。四是投入2046万元,加大旅游服务市场监管力度和规范旅游市场。五是投入5300万元,强化违法建筑管控,拆除违法建筑1400多栋、63万平方米。

      5. 深化财政改革,推进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一是建立项目资金回收机制,分两次对截止6月底支出进度慢于30%和截止8月底支出进度慢于40%的项目资金指标进行清理回收,共计回收10352万元,统筹用于安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另外清理农口各部门历年财政存量资金12071万元,用于39个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通过盘活存量资金,保障了市委、市政府急需实施的民生项目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是推进预算项目库改革,推动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预算管理模式;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积极开展清理核准存量财政专户。三是修订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健全对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为村集体资金装上“安全锁”和“防盗门”。四是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了市本级财政预决算、76个部门财政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提高政府财政预算透明度。五是积极谋划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根据从社会征集到的为民办实事事项,结合三亚实际,确定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足额落实资金保障,督促责任部门加快支出进度,确保全部兑现承诺事项。六是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完成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为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奠定基础;对15个重点投资项目及民生资金开展财政专项监督检查,对36个经常性重点民生项目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将检查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七是理清“家底”,率先在全省对公立医院历年财政投入的设备等资产进行清理检查,为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完成原两区六镇的清产核资和资产及债权债务移交工作,为撤镇设区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八是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结果控制投资预算作用,全年完成财政投资预算评审项目541个,审定金额544643万元,核减率14.0%,为政府节约了88428万元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算资金。九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完成采购金额92973万元,节约资金3967万元,节约率为4.1%。十是开展非税收入监督检查,追缴企业拖欠土地出让金及滞纳金和延期利息共182762万元。十一是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共对293家单位开展“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对40家单位开展“小金库”重点检查,没有发现私设“小金库”现象,同时对发现的财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要求进行整改。

       2014年,全市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经济、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任务。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目前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财政收入稳增长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支出进度缓慢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预算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优化。这些困难和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进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三亚的“城市治理管理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保重点、保改革、保民生、保运转、压缩一般性支出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城市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建设,让绿于民、让路于民、让景于民、让海于民,着力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5年财政预算编制基本原则

2015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新修订后的《预算法》。二是收入预算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三是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四是严格控制机关运行经费,“三公经费”零增长,一律不安排楼堂馆所建设支出。五是本年预算安排与上年预算执行及财政监督绩效评价挂钩。

   (二)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安排

    按照《财政部关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预〔2014368号)文件要求,自2015年起,将地方教育附加等11项政府性基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201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7708万元,加上转列的11项基金37000万元共814708万元作为2014年收入基数,在经济新常态下,按照市委常委会精神,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确定为11%,达904700万元。

      1. 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4700万元,增收89992万元,增长11%,加上转移性收入310839万元、预算调节基金30000万元和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0185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65724万元,增收82184万元,增长6.9%。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8967万元,增支110696万元,增长10.1%,加上转移性支出30000万元、中央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本支出12700万元和调出资金3500万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255167万元,增支91812万元,增长7.9%。收支相抵,年终结余结转10557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744523万元,增收80101万元,增长11.5%,加上转移性收入25000万元和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080万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总收入771603万元,增收14495万元,增长1.8%。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765363万元,增支10335万元,增长1.4%。收支相抵,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结余结转6240万元。

3.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281173万元,增收29504万元,增长11.7%。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168564万元,增支16191万元,增长10.6%,本年收支结余11260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98530万元。

    (三)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2015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08967万元,增长10.1%。其中基本支出预算157801万元(人员经费支出148736万元,公用经费支出9065万元),增长5.2%,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1%;项目支出预算1051166万元,增长10.9%,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9%。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包括:安排预算单位项目支出269623万元,下降18.3%;安排各区体制补助120122万元,增长40.1%;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经费12000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及工资制度改革等经费89000万元、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扶持财政补贴经费65000万元、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经费31000万元、市本级预备费6500万元、公务用车改革配套经费4000万元及加上省专项补助安排支出、地债支出等项目支出共计616464万元,增长27.7%;安排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11项政府性基金支出44957万元,下降9.4%

       2015年,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765363万元,增长1.4%。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724351万元,增长13.7%;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40973万元,下降1.6%。主要包括:一是安排政府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还本付息支出193351万元。二是安排征地拆迁补偿成本支出309751万元。三是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保基金81565万元。四是安排海棠湾风情小镇回购等经费58800万元。五是安排购买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经费30000万元。六是安排国有土地收益基金21285万元。七是安排各区体制补助21399万元。

        1. 助转型稳增长,推进经济质量效益共提高

    支持传统产业提质和新兴产业增量,坚持以“亩产效益论英雄”,挖掘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支撑三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安排523644万元,比上年增加60288万元,增长13.0%

支持打造三亚旅游业态的升级版。安排67060万元,加快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有效构建起4小时、8小时、12小时旅游圈。主要包括:安排23500万元,鼓励增加淡季航班、开辟国际航线、更换新飞机,改善机场基础设施,优化游客进出三亚空中通道;安排5000万元贷款贴息资金,支持旅游企业以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和亚特兰蒂斯酒店为标准,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安排3560万元,用于媒体推广、会展及推介会,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尤其着力做好境外旅游促销,以国际带动国内,高端带动低端,为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三亚国际竞争力;安排4000万元开展重大赛事活动,增强三亚旅游吸引力;安排31000万元,支持博鳌亚洲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项目实施。

    支持提升新兴产业总体实力。安排49212万元,大力推进金融业发展,积极引进总部企业,扶持文化创意、信息、研发等智慧型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园区经济贡献率。主要包括:安排3000万元,助推金融业新业态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扩展,通过发展金融业助力全市实体经济发展;安排14000万元,支持阳光寿险总部业务发展,推进企业绿都项目建设,争取中航工业南方区域总部等一批总部企业落户三亚;安排6000万元,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支持中铁子悦薹商务写字楼提升利用率,释放集群效应;安排13500万元,支持动漫产业、邮轮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形成三亚新的经济增长翼;安排4435万元,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着力推动智慧产业、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3000万元支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安排5277万元,加大信息化技术推广,推动科技创新,开发高效节能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安排50972万元,支持加快发展热带高效、高端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主要包括:安排25197万元,支持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对工厂化育苗和良种进行补贴,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推进南繁育制种产业化,助推国家南繁育种科研基地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和花卉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边远山区种养业,调整种养结构,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安排24575万元,开展农田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安排1200万元,用于落实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和农业保险补贴,减轻农民扩大再生产贷款负担,增强农业农民抗风险能力。

支持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债务还本付息。安排356400万元,充分保障历年重点项目建设政府性债务偿还。近几年是我市政府性债务偿还的高峰期,2015年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经费120000万元,在土地出让金中安排230000万元,共计350000万元用于偿还政府性债务。另外还安排偿还历年基础设施工程欠款经费6400万元。

        2. 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基本保障、突出重点,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抓手,落实民生规划,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全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资金需求。全年安排民生支出899011万元,比上年增加140008万元,增长18.4% , 占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4%,其中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投入275714万元,比上年增加26331万元,增长10.6%

     优先发展教育。安排92927万元,支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乡教育均等化,促进全市中小学资源均衡分布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安排74577万元,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购置各类教学设备、图书,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安排11550万元,落实提高义务教育“五免一补”、普通高中“四免一补”和中职教育“三免一补”助学政策及公用经费补助机制,其中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公用经费每生每年补助分别由200元、950元、1300元、1600元提高到300元、1100元、1500元、1800元;安排3900万元,继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公办中小学校实施学生营养工程,每人每天4元标准,惠及全市农村中小学生4.64万人;安排2900万元,扶持民办教育及民办幼儿园发展。

    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安排19919万元,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安排2256万元,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标准由人均51.6元提高到55.4元,基本实现均等化;安排4851万元实行全市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市级财政按每人109元标准进行缴费补助,惠及全市44.5万人,保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安排6270万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安排5188万元,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专用设备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支持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建立健全疾病应急救助机制,提供免费孕前检查及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服务;安排1354万元,开展三亚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夯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础。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安排104681万元,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面,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安排6902万元,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由180元提高到230元,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安排391万元,实施城镇老年居民财政资金补贴,惠及1244人;安排9104万元,提高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高龄老人生活保障和补助标准,其中城市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人月均保障标准分别由480元、400元提高到590元、480元,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和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月均供养标准分别由450元、500元提高到500元、550元,百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每人月补助由750元提高到870元;安排3411万元,给予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和生活补贴,其中集中托养和居家托养每人每月补助分别由960元、310元提高到1100元、450元;安排81565万元足额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及就业补助;安排2000万元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制;安排1110万元,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患有重特大疾病的贫困低收入人群等参加医疗保险和住院实施救助及补充市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安排198万元,实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其中对60岁以上的“三无”老人每人每月补贴600元。

    推进住房保障建设。安排23772万元,支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展公租房,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包括:安排180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600户;安排21972万元建设并带动社会投资改造棚户区9842户,新建公租房1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526套。

    积极促进就业。安排3230万元,支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主要包括:安排2000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及灵活就业人员等就业专项补助及创业扶持;安排793万元,用于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及失地农民从事公共交通行业就业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安排437万元,用于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排29188万元,支持加大生态环保力度,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主要包括:安排1500万元,实施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恢复并改善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安排5600万元,用于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工作,建立覆盖农村的清扫保洁及垃圾收运体系;安排4730万元,实施“退果还林”工程,确保完成8000亩退果还林;安排4636万元,推进“绿化宝岛”建设,让绿于民;安排1371万元,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受益人口达5400人;安排11351万元,支持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和垃圾渗滤液项目开展,提升生活垃圾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水源地和海洋环境生态保护,让海于民。

      3. 抓好城市治理管理,打造国际化精品城市

   支持深入开展“城市治理管理年”活动,推进城市综合治理管理,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让绿于民、让路于民、让景于民、让海于民”资金,打造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全年安排107699万元,比上年增加25373万元,增长30.8%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安排42576万元,继续加大城乡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加强市政道路及排水等城市公共设施养护,完善和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加强临春岭森林公园管理及免费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在规划、园林、环卫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精细化、精品化的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

    加强城市治理管理。安排65123万元,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上台阶。主要包括:安排42325万元,巩固提高创卫成果,加强城区环境卫生保洁,做好两河河口、河道两岸以及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城市公共绿地管护,让景于民,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安排13857万元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支持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主要公共区域及景区、海滩免费为公众提供Wi-Fi服务,加强交通道路设施建设及维护,优化交通路网体系,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支持公共停车场和停车位建设,发放居民公共交通票价补贴,支持公交车购置及增加公交线路,让路于民;安排8941万元,加大城市执法监管力度,做好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规范旅游服务市场,营造良好旅游环境,继续支持开展“铁锤行动”,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和管控力度。

       4. 支持强区扩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安排各区体制补助141521万元,比上年增加35411万元,增长3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12012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安排21399万元。统筹财力全力支持行政区划调整后各区协调发展,大幅增加各区财力,实现强区扩权,支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安排村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经费3000万元,推进村居委会办公场所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安排5000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努力为打造三亚经济发展升级版做出新贡献

       2015年,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支持加强城市治理管理,着力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发挥财政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

    (一)改革预算管理模式,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

一是着手编制三年中期财政规划,以第一年规划约束下一年度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相应年度预算,推动实现规划的滚动调整,解决年度预算的碎片化、随意性等问题,逐步建立中期财政观念,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二是完善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形成完整的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建立“四本预算”之间有机衔接和统筹联动安排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探索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加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在推动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和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我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四是着力做好经常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全面及全过程绩效评价工作,健全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预算项目安排挂钩机制,推进预算安排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情况和趋势分析,深度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渠道,强化财政收入动态监控管理,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密切关注“营改增”全面扩围到建筑业、销售不动产,提前研判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我市财政收入影响。三是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四是创新资金运作管理模式,对历年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清理盘活,弥补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幅放缓的资金缺口,进一步完善当年项目资金回收机制,清理回收2015年支出进度缓慢的项目资金,统筹保障市委、市政府资金需求。五是抓好市委、市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支出进度,确保民生项目及时惠及老百姓。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创新政府融资方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政府将难以通过金融机构借贷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我市重点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将出现短缺,需要财政部门创新资金运作模式进行保障,要在2014年政府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基础上强化债务预算管理,管控债务整体规模和风险。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向上级财政争取更多的政府性债券额度,积极探索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试点在旅游观光铁路、有轨电车、南山港扩建、海上巴士、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重点项目实施PPP模式,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四)理顺财政管理体制,助力各区全面发展

     2015年起,我市四个区将纳入中央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测算范围,省将把区级财力占市级财力比重作为核定支持县级转移支付资金的条件,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市对区的补助标准,争取中央和省更多的财力支持,进一步理顺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市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市级财力下沉力度,实现事权下沉、财权下放,助力各区全面发展,主要将税收基数奖励补助由2%提高到3%,增收激励奖励补助由15%提高到25%,调整后,财力最高的区与财力最低的区财力差距由调整前的4.9倍进一步收窄到2.7倍。通过优化体制调整达到为各区提供更充足的财力保障、调节区域间财力不均衡状况,同时也激励各区只有通过不断的扶持新业态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争取到更多的税收增收,达到通过财政体制调整激励各区更加重视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目的。

    (五)梳理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调整扶持方向方式

     针对《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将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2014年底,我们已对现有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及绩效评估,2011-2013年我市共拨付55项产业财政补贴资金18.8亿元,其中航空市场补贴5.6亿元,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贷款贴息1.3亿元。2015年,在做好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着力利用好产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现有产业扶持政策,改革财政扶持方向,探索股权投资模式,将政府无偿补助给企业的产业扶持资金,转变为政府对企业的投资,实现财政资金良性循环和保值增值。在继续扶持金融业、智慧产业、楼宇经济、邮轮经济等产业发展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低空飞行、远洋旅游、游艇产业、南海油气开发保障服务、免税品销售等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四两拨千金”作用,助力实现新常态下三亚经济的新发展。

    (六)强化财政日常监管,提高财政服务效率

   一是加大对政府性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强化会计人员参与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工作,试点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三是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提高政府采购质量,确保规范透明、安全高效。四是强化投资评审管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控制财政项目预算职能,通过评审节约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

    各位代表,2015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改革创新,实干攻坚,圆满完成2015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全面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