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专项报告

关于2020年三亚市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三亚市预算草案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21-01-18 09:21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1年1月18日在三亚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三亚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三亚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中国特色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对海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采取缓缴免缴、补助奖励等超常规措施,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助力社会复产复工,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克服新冠疫情重大困难和财政收支“紧平衡”严峻挑战,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千方百计谋划收入征管,力促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八连增”,完成110.4亿元,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2%,全力保障“六稳”“六保”、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抓紧落实自贸港政策早期安排,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成效,为我市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一)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4亿元,增收1.3亿元,增长1.2%,加上转移性收入85.4亿元、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一般债券收入8.6亿元、再融资债券收入19.0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0亿元、调入资金2.7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2.1亿元,下降2.5%。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9.7亿元,减支15.7亿元,下降7.3%,加上转移性支出11.8亿元、中央和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本支出19.6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1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52.1亿元,下降2.5%。

收支相抵,年终无结余。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0.2亿元,增收8.1亿元,增长8.0%,加上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券收入62.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收入22.5亿元、再融资债券收入8.0亿元、转移性收入0.9亿元和上年结余结转收入3.4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207.4亿元,增收53.2亿元,增长34.5%。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9.7亿元,增支57.0亿元,增长43.0%,加上中央和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本支出9.3亿元、调出资金2.6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201.6亿元,增支50.8亿元,增长33.7%。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8亿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777万元,增长10.0%。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27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850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777万元,增长10.0%。收支相抵,年终无结余。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6.9亿元,下降7.5%,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保费收入34.9亿元,下降27.3%。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40.2亿元,增长235.8% ,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1.0亿元,增长8.3%;上解上级支出106.5亿元。

收支相抵,本年结余-83.2亿元(因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省统收统支将历年结余和当年收入上解省级),年末滚存结余43.9亿元。

(二)预算执行主要成效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经济一度停摆,加上中央减税降费、房地产限购延续、自贸港低税率优惠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财政收入特别困难。同时,因疫情出台企业减负等超常规措施需大量财力予以支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自贸港建设等领域也亟需资金投入,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面对严峻形势,财政部门主动担当,逆势而上,贯彻落实中央减税降费、过“紧日子”等政策,落实超常规措施恢复经济发展,大力涵养培育财源,狠抓非税收入征管,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财政收入逆势攀升由负转正。同时,开源节流多举措筹集资金,精心谋划项目,极力争取中央直达资金等上级资金支持,控制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精打细算优化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支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1. 克服新冠疫情困难,多措并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共克新冠疫情重大困难,打赢财政收入止跌回升翻身仗,财政收入逆势攀升由负转正。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1-4月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跌到最低谷,同比下降55.8%,收入跌幅全省第一,是全省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市县。为此财政部门千方百计狠抓非税收入征管,通过及时推动采矿权等资源拍卖、清理盘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等工作,遏制住了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局面,把疫情耽误的财政收入进度夺了回来。5月份,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次当月收入正增长,为最早一批当月财政收入由负转正的市县,增长态势延续至12月份实现“八连增”,5-12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4%、4.9%、15.9%、204.7%、39.2%、77.9%、66.2%、39.5%,在地方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8.8%情况下,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8.1%,力促我市成为全省财政收入恢复最大的市县,全年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4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全省0.2%的增幅和海口0.4%的增幅,实现由负转正预期目标,打赢了财政收入止跌回升翻身仗,为我市自贸港建设顺利开局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是精心储备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大幅增长,有效保障自贸港建设各项工作。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自贸港建设,精心组织谋划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20年,共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中央直达资金、债券转贷等上级资金206.9亿元,比上年增加46.0亿元,同比增长28.6%,全力保障教育发展、公共医疗、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园区等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争取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73.9亿元,用于医疗、教育、公共安全、乡村振兴等支出;二是争取到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等中央直达资金35.0亿元,用于保障崖州湾科技城水系工程项目、南繁科技城完全学校项目、大学城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项目;三是争取到新增债券71.0亿元,用于保障崖州湾科技城、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央商务区、崖州区养殖鱼塘清退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四是争取到再融资债券资金27.0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偿债压力。

三是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统筹用于亟需资金支持领域,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0年,共回收盘活国库集中支付结余以前年度存量资金33.6亿元,共回收单位实有账户存量资金5.1亿元,统筹保障亟需支出项目。

四是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充分保障全市重点中心工作,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贯彻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年初预算全市压减一般性支出11%及“三公”经费5.8%,压减出4.2亿元统筹保障“三保”,在此基础上再压减出非重点非刚性支出1.3亿元;同时,按照规定回收支出进度慢的预算指标,总计回收21.6亿元,加大当年预算资金统筹力度,充分保障全市重点中心工作。

2.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1)贯彻落实财税优惠政策,提振社会经济发展活力

贯彻落实自贸港财税、减税降费及缓缴免缴政策。坚持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6.1亿元,自贸港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优惠政策减免全口径税额3.3亿元。

超常规措施助力社会经济活动复苏。一是落实支持建设项目复工七条,拨付建筑工人返工安全补贴、隔离期生活补贴等复工复产资金0.2亿元,发放企业稳岗补贴资金0.9亿元;二是落实“旅十条”等政策措施,拨付境外航线航空补贴及吞吐量奖励资金4.9亿元,拨付旅游企业奖补、旅游促销等奖补资金0.3亿元;三是落实冬季瓜果蔬菜产销扶持七条,拨付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扶持资金0.3亿元。

2)以重点园区建设为抓手,承接自贸港早期安排

投入74.6亿元,支持重点园区及总部经济发展,全力保障“三城一基地”项目加快推进,依托重点园区承接自贸港建设早期安排,促进产业与园区融合发展,继续补齐产业短板弱项,推动南繁育种、深海科技、海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争取自贸港建设早期收获。

3)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地债资金,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保障土地收储资金投入,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投入18.6亿元,保障重点园区及重点项目土地收储,加快产业项目落地;二是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滨海旅游城市功能提升改造,投入约165.9亿元,推进“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大民生及自贸港等重点项目投入,强化城市功能提升改造,加快重点园区发展,提升三亚发展核心竞争力,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4)中央直达资金全部支出,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见效

争取到抗疫特别国债等中央直达资金35.0亿元,建立直达资金监控及预算执行督导机制,2020年中央直达资金已100%支出完毕,已形成实物性支出,有效保障了“六保”“六稳”工作,确保了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充分发挥了直达资金抗击疫情、惠企利民的作用。

5)落实产业扶持奖补政策,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

兑现减负奖补政策保住市场主体。加快兑现普惠性减负奖补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共度难关十五条措施,全年受理1500余家企业减负奖补资金申请,拨付企业减负奖补资金2.9亿元,助力企业扎根三亚投身自贸港建设。

支持国企改革培育经济内生动力。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继续支持国资布局调整改革,拨付国企注册资本金8.4亿元,培育我市经济发展内生力。

加大招商引资助力产业提档升级。投入10.8亿元,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基金企业落户三亚,扶持金融业发展壮大,培育扶持医疗健康等产业,促进三亚特色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全年投入16.1亿元,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继续打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保障景区景点建设,推动三亚区域旅游建设,培育旅游新业态及新经济增长点。

3. 牢固树立底线发展思维,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决胜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继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支出0.7亿元,支出进度达99.4%,比省规定95%的目标要求快4.4个百分点;除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外,还拨付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非专项扶贫资金。

二是强化政府债务规范管理,逐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足额安排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预算资金,争取到再融资债券27.0亿元偿还到期债券本金,逐笔逐条落实存量隐性债务化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我市政府债务余额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债务风险水平在警戒线以内。

三是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年投入15.2亿元,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态环保百日大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投入1.0亿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入7.0亿元,实施雨污水管网治理工程,推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等。

4.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老百姓幸福感

全市安排民生支出161.1亿元,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7%,其中保障2020年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投入9.2亿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投入23.7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发展,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大中小学教育发展质量,支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等学校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17.8亿元,推动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保障新冠疫情防控救治资金需求,持续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投入13.2亿元,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切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生活问题等,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投入1.0亿元,积极平抑物价和抓好“菜篮子”工程,补贴畜牧业菜篮子保供稳价,支持常年蔬菜点对点配送体系建设和瓜菜基地建设,做好重要生活必需品应急储备,建设5个公益性农贸市场及6个定时定点交易区,新增11家菜篮子平价专营店(区)及100个公益性摊位,解决群众菜篮子问题。

5. 推进财政改革创新工作,增强财政服务调控职能

推动财政改革创新,提高财政服务调控能力。一是加快兑现企业减负财政奖补政策,集中办理1500余家企业奖补申请,抗击疫情减轻企业负担,保住市场经济主体;二是建立预算单位实有账户协定利率基础性制度,加强全市各单位财政资金收益征管,创造出常态性稳定型的新财源,为财政收入增收添砖加瓦;三是结合崖州湾科技城建设等自贸港建设新形势,继续完善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将崖州区体制专项转移支付3.6亿元调整提高至6亿元;四是研究制定中央商务区财税体制,支持三亚总部经济发展和中央商务区建设;五是研究制定上级资金支出考核办法,将上级资金支出纳入市直机关绩效考核、区级综合考核及国有企业综合考核,建立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常态化激励机制。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的五年,财政部门深化改革谋发展,科学理财提效益,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02.5亿元,从2015年的88.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0.4亿元,年均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849.7亿元,从2015年的118.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9.7亿元,年均增长11.0%,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得到全力保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经济新常态下,财政增收压力加大,自贸港建设和民生保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部门将优化工作方法,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人大建议决议及审计问题导向,及时认真整改落实,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进和解决相关问题,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1年预算草案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一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瞄准“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抢抓自贸港发展机遇,抓紧落实自贸港早期安排,全面服务于加快构建开放型现代经济体系三亚特色产业,服务于加快构建三亚“一中心一区一城三重点”发展格局,在发展改革中增进人民福祉,为加快打造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扛起财政担当,作出财政贡献。

(一)2021年财政预算编制基本原则

2021年预算编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二是全力保障“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支出需要;三是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原则,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四是突出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五是强化综合预算,加大财政统筹能力。

(二)全市财政预算收支目标

1. 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7亿元,增收3.3亿元,增长3.0%,加上转移性收入81.5亿元、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一般债券收入8.6亿元、再融资债券收入12.6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3亿元和调入资金6.1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3.8亿元,增收1.7亿元,增长0.7%。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3亿元,增支30.6亿元,增长15.3%,加上转移性支出10.4亿元和中央、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本支出12.6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53.3亿元,增支1.2亿元,增长0.5%。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0.5亿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8.2亿元,增收18.0亿元,增长16.4%,加上转移性收入22.4亿元、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券收入62.4亿元、再融资债券收入6.8亿元和上年结余收入5.8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225.6亿元,增收18.2亿元,增长8.8%。

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6.0亿元,增支6.3亿元,增长3.3%,加上中央、省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还本支出23.0亿元、调出资金6.0亿元,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225.0亿元,增支23.3亿元,增长11.6%。

收支相抵,年终结余0.6亿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999万元,增长8.0%。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86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913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999万元,增长8.0%。

收支相抵,年终无结余。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4.7亿元,同比增收27.8亿元,增长48.7%,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保费收入50.5亿元,增长44.7%。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3.1亿元,同比减支57.1亿元,下降40.7%,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33.7亿元,增长8.8%;上解上级支出48.1亿元(因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省统收统支将当年收入上解省级)。

收支相抵,本年结余1.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45.5亿元。

(三)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0.3亿元。主要包括:市本级支出192.3亿元和区级支出38.0亿元。市本级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19.0亿元,项目支出预算173.3亿元。

2021年,全市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6.0亿元。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79.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4.7亿元,污水处理费支出1.9亿元。

2021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999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3.1亿元。

1. 凝心聚力,加快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建设,安排178.0亿元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支持崖州湾科技城等重点园区建设,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持金融开放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自贸港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其中主要包括:安排25.0亿元,保障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崖州湾科技城等土地收储,另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地债资金,全力保障“三城一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安排12.0亿元,作为公共预留资金支持自贸港发展建设;安排2.0亿元,作为注册资本金支持国企做好改革布局“后半篇”文章;安排7.0亿元,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扶持,其中,企业减负奖补资金4.0亿元,互联网补贴、金融等产业补贴3.0亿元;安排2.2亿元,支持中央商务区及总部经济发展;安排1.4亿元,建立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加快搭建全球招商网络和招商平台;安排3.4亿元,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安排2.9亿元,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技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等行业。

2. 行稳致远,切实保障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安排26.8亿元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继续践行“两山”理念,高标准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工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三亚生态文明成果,构建生态绿色发展三亚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安排0.9亿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安排1.8亿元,加强工地扬尘、秸秆垃圾焚烧等污染治理;安排1.6亿元,支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安排1.0亿元,实施生态移民及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林补偿;安排1.5亿元,落实瑞吉码头和凤凰岛的中央环保督查整改;安排4.3亿元,对污水管道进行维护与运行管理,清理处置污水污泥;安排0.5亿元,用于海水养殖禁养区养殖塘清退及红树林保护;安排2.9亿元,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

3. 勇担重任,全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建设,安排33.2亿元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加快推动深海科技城及南繁科技城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市,积极打造四个平台,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大局。其中主要包括:安排15.2亿元并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地债资金,支持崖州湾科技城加快发展建设,推动种业创新要素聚集,统筹优化南繁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打造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深远海科研保障基地,大力培育发展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应用等产业;安排2.1亿元,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保障驻地部队建设,支持人防工程、消防站等项目建设;安排博鳌亚洲论坛保障经费0.2亿元,推动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更加务实高效的合作。

4. 抢抓机遇,加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安排21.3亿元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充分利用离岛免税政策,让岛内外居民享受政策红利,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支点,进一步丰富旅游消费产品供给,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海岛经济、海洋旅游等消费新业态,有效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积极推动三亚全域旅游延伸拓展。其中主要包括:安排2.2亿元,保障景区景点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三亚全域旅游经济发展;安排0.6亿元,打造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音乐节等活动品牌,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安排旅游促销经费0.5亿元,大力开展境外旅游市场营销,深度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安排1.3亿元,支持开辟三亚邮轮母港航线,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会展设施,深入挖掘三亚会展旅游潜力;安排5.6亿元,用于公交成本规制补贴,促进三亚公共交通便利化,更好服务市民游客及城市发展;安排5.6亿元,持续进行航空补贴,加密三亚对外航线,促进国际旅游消费。

5. 精准投入,加快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构建,安排15.1亿元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推进城市系统化精细化治理,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深化平安三亚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支持城市治理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主要包括:安排0.5亿元,有序推进三亚城市超级大脑项目;安排0.4亿元,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安排0.4亿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排0.5亿元,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安排0.8亿元,加强智慧警务项目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排0.5亿元,持续开展防范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强化小额贷款等行业机构监管,推动投融资行业健康发展。

6. 以民为本,在发展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186.3亿元支持相关项目实施

全市安排民生支出186.3亿元,增长15.6%,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9%,其中保障市委、市政府2021年十大为民办实事事项投入9.2亿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推动幸福三亚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支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安排25.2亿元,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主要安排4.8亿元并争取地债资金支持,推进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等学校场馆建设;安排0.6亿元,落实教育“五免一补”“三免一补”等助学政策及学生免费营养餐工程;安排0.5亿元,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提升三亚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安排1.8亿元,完善更新学校教学设备,启动我市学校教室空调配置工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安排20.5亿元,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加强应急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改善全市医疗机构软硬件水平,不断提高三亚医疗卫生水平。主要安排0.1亿元,巩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安排0.2亿元,在公共场所安装便携式除颤仪,全面提升院前急救体系对群众生命安全保障能力;安排0.3亿元,支持医疗改革;安排0.3亿元,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负担;安排0.4亿元,加强医疗救治保障能力,做好疫情防控;安排0.5亿元,加强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战略合作,提升三亚医疗服务水平;安排0.7亿元,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1.3亿元,支持全市医院设备购置,促进医学学科发展;安排2.5亿元,加快推进三亚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中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三是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安排15.2亿元,坚持民生财政导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主要安排1.4亿元,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给予补贴;安排0.3亿元,启动福利院扩建项目建设;安排0.5亿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重度残疾人护理等补助;安排0.2亿元,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生活;安排8.0亿元,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及就业培训;安排0.2亿元,用于0-14岁儿童心脏病筛查及诊治、基层妇幼保健等保障;安排0.2亿元,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开展职业能力提升行动。

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31.5亿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安排扶贫专项资金0.6亿元,继续加大扶贫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安排1.3亿元,加快三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安排0.3亿元,对农民小额贷款进行贴息;安排1.9亿元,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安排0.6亿元,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安排0.1亿元,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安排27.0亿元,用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及其他方面建设,修建农村饮水管网,进行村庄道路改造工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扶持壮大农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共同富裕的新农村。

五是强化“菜篮子”运作效用。安排0.9亿元,推进产销对接,千方百计抓好“菜篮子”,积极平抑物价。主要安排0.2亿元,补贴畜牧业菜篮子保供稳价;安排0.2亿元,支持常年蔬菜点对点配送体系和瓜菜基地建设;安排0.2亿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排0.1亿元,补贴平价农贸市场、社区政府平价菜销售网点、基本蔬菜平价专营区,建设公益性农贸市场及定时定点交易区,解决群众菜篮子问题。

六是支持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安排45.3亿元,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主要安排41.8亿元,加快推进东岸、月川等棚改项目开展,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安排3.0亿元,推进安居型商品房及安置房建设,采取“限房价、竞地价”模式建设3934套安居型商品住房,保障本地无房市民及引进人才住房需求,加快抱坡片区棚改项目改造安置区项目、西瓜芒果安置区(二期)2个项目共建设6470套安置房,解决棚户区改造拆迁居民住房安置问题;安排0.5亿元,开展21个老旧小区项目改造,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理财本领,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

2021年,财政部门将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持续推进自贸港现代财税制度建设,实施增质提效和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科学理财增收入,优化支出提效益,促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全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

(一)发挥财税优惠政策效应,加快推动自贸港蓬勃展开,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充分用好财税等自贸港优惠政策红利,加快优质企业、高端人才聚集,积极落实总部经济等各项产业扶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促进免税经济、金融服务、数字贸易等现代新兴服务行业创新发展。支持重点园区发展建设,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及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具有三亚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二)实施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激发自贸港城市发展活力,加快推动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建设

运用产业扶持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向我市旅游支柱产业聚集。发挥政府投资示范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建设领域,推动城乡道路交通、污水处理、文体场馆等设施改造升级,营造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城市软硬件环境,激发自贸港城市发展活力,加快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

(三)抓住自贸港建设历史性机遇,拓宽财源全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保障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向上级反映收支矛盾问题,不断拓展财政资金来源渠道,实现财政投入渠道多元化,组织协调全市各单位抓紧谋划储备项目,主动对接国家及省级部门,围绕补齐基础设施、民生短板、产业导向,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加强项目申报管理,积极争取地债、专项补助等上级资金,全力保障自贸港重点项目。

(四)依法强化财政收入征管,颗粒归仓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继续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在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的同时,严格依法组织财政收入,确保颗粒归仓应收尽收;继续总结发扬2020年征管工作先进经验,加强土增税清算及历年欠税清缴工作,继续引导外埠建安企业落户三亚,监测房地产等重点行业税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

(五)建立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督机制,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政府继续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节用裕民,坚持“压一般、保重点”,持续优化部门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确保项目等钱而非钱等项目,集中财力保障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保障“十四五”规划等重点领域支出,全力保障自贸港建设。扩大直达资金监督范围,建立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督机制,把直达机制嵌入预算管理,确保形成实物性支出,提高惠企利民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六)切实把债务风险关进笼子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筑牢地方持续发展根基

严格贯彻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配置举债额度,严禁新增隐性债务,保持各项债务风险指标在警戒线范围内。继续申请再融资债券资金偿还到期本金,缓减政府债务还款压力,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切实把债务风险关进笼子里,给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打造“安全阀”。

(七)推动财政制度集成创新,助力财政政策增质提效,提高财政调控保障应变能力

始终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考虑自贸港优惠政策及三亚旅游淡旺季等情况,优化调整地方财政奖补扶持政策,提高产业奖补政策的有效性;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常态化花钱问效机制;持续推进项目库建设,探索建立精品项目谋划激励制度,提高储备项目质量和数量,建立“资金跟着项目走”常态化机制;优化预算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存量资金盘活约束机制,集中财力保障预算执行中的短板弱项。推进自贸港“大财政”建设,促使财政政策增质提效,应对新的风险调整留有政策空间,不断提升财政服务保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职能。

各位代表,自贸港建设已顺利开局,正在蓬勃展开,财政工作面临挑战和机遇。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指导和监督,紧紧围绕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大胆创新,确保完成2021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