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专项报告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20-08-27 17:18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8月27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上

三亚市政府副市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在就三亚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作报告,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全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采取超常规举措,抢抓自贸港建设重大政策机遇,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工作,守住“六保”底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加速恢复态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指标降幅持续收窄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312.24亿元,同比下降4.6%,较一季度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同比下降15.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2.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9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较一季度、1-4月、1-5月分别收窄11.8个、6.0个、1.7个百分点;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7亿元,同比下降42.4%,降幅较一季度、1-4月、1-5月分别收窄11.2个、13.4个、5.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7元,同比增长1.2%,较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9元,同比增长3.6%,较一季度回升3.5个百分点;CPI累计同比上涨4.3%,涨幅较一季度、1-4月、1-5月分别回落1.5个、0.9个、0.3个百分点。

——农业发展稳中向好。出台“菜七条”,线上线下有力畅通产销渠道,1-6月,农业总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2元,同比名义增长2.1%,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持续回落。随着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市场供给逐步恢复正常,带动市场消费价格逐步回落。1-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涨幅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其中,2月、3月、4月、5月、6月单月CPI分别同比上涨6%、4.8%、3.7%、2.2%、2.3%,单月物价指数基本呈现逐月下降态势。

——财政收入降幅持续收窄。成立财政收支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清缴和挖潜力度,全力保障企业纾困资金需求。1-6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较1-5月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6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5月提升4.5个百分点。

(二)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成果持续巩固

1.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开展征用酒店医学留观、派出骨干援鄂医疗、采购瓜菜驰援武汉、海外多方购买口罩、关口前移核酸筛查、设立基金稳业复市、包机运送滞留旅客等多项措施。落实“四早”措施,统筹用好医护力量和医疗资源,联合军地优势,实现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来,我市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更加重视防控措施的精准和高效,严防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输入,强化无症状感染者甄别和管理,严控返工返学返乡潮防控风险,细化航空和陆路口岸各项检测和处置流程。目前我市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平稳有序,风险可控。

2.复工复产形势向好。出台支持建设项目复工七条、保障项目建设八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工、物料供应、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通过点对点包机、包车的方式协助企业组织工人返工,并扎实开展复工工人排查、留观、检测,上半年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工,其中,“3·18”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工程等17个项目开工,年度计划投资33.2亿元;“4·13”深海科技城中学等18个项目开工,年度计划投资13.9亿元。强化重大项目储备,初步策划五网基础设施(2019-2030年)项目418个,总投资4023亿元;初步梳理出云计算中心、5G基站、CIM建设项目、优质饮用水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5类新基建项目,匡算总投资约6亿元;形成第一批推进自贸区(港)建设配套设施项目共178个,总投资约936亿元;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策划项目115个,估算总投资3750亿元,项目覆盖邮轮旅游、娱乐体育、康养、文化旅游、会展、生态旅游、主题公园、婚庆旅游等方面。

(三)自贸港建设迈出新步伐,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1.重点园区活力持续释放。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全面推进,上半年,完成招商企业注册164家;已开工项目61个,完成投资38.9亿元,今年还计划开工项目69个,年度计划投资100亿元;园区总税收4.95亿元,其中6月0.59亿元,同比增长127.4%;2020年启动新基建项目共10个,其中6个已启动建设;医疗、学校、安置区、商业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上半年新注册企业144家,大悦环球中心、申亚东岸CBD、保利国际广场、太平金融产业港、海南中交总部基地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度计划投资68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2亿元。

2.招商引资强力推进。组建三亚投资促进局,构建“百人招商团”,依托互联网进行“不见面、屏对屏”实现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2020年三亚市第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共签约了45个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免税、邮轮、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已签约世茂集团、世天邮轮、中铁物流等企业,重点推动腾讯、科大讯飞等项目落地。落实“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方案,已引进中国船舶集团、太平保险集团等22家央企,中交集团、中粮集团、华侨城、五矿集团等7家央企已在三亚中央商务区摘地建设总部。上半年,已对接洽谈企业590家,签约企业108家;新设立外资企业(含境外驻琼代表机构)48家,同比增长84.6%。外向型经济逆势增长,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2908万美元,同比增长8.3%;货物进出口43.9亿元,同比增长19%。

3.四方之才加快集聚。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逐年增长机制,2020年市级财政安排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年均投入是前两年的3倍。开展线上线下面向全球招聘人才、第二批“南海系列”培养计划等工作,上半年新增认定高层次人才258人,截至6月底,我市经认定高层次人才共820人,其中,杰出人才9名,领军人才79名,拔尖人才102人,其他高层次人才630人。

4.营商环境大力优化。启动《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编制工作,发出全省首张《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推广电子税务局,实现437个涉税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完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行审批事项“一网通行、全市通办、标准统一”。启动三亚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信用游三亚”“信用进园区”试点,实施行政管理信用承诺机制,持续推进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中国银行三亚分行落地我省首个跨国集团公司FT全功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实现长丰能源集团实现跨境资金的集中运营管理,此外,三亚发控完成自贸区发展基金第一只子基金航美传媒基金出资。

5.“十四五”规划科学布局。启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以及产业规划前期研究工作,成立“十四五”规划公众咨询团,开展网络意见征集和近百场访谈调研,编制三亚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三亚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目前已形成《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

(四)超常规行动争取超常规实效,投资消费稳步回升

1.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成立项目复工服务保障综合协调小组,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重点项目为主要抓手,建立市政府经济运行周调度会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市领导负责包干机制,设立“项目策划、要素保障、投资纳统”三个专班,积极协调项目推进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努力把影响的工期追回来,从3月起,我市单月完成投资基本保持在50亿元以上,3月、4月、5月、6月单月完成投资分别同比增长80.6%、11.8%、7.4%、0.8%。加快推进新项目开工,成功举办三场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49个,总投资24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5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非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4%,降幅较1-5月收窄2.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上半年非房地产投资占比56.9%,较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带动引领作用明显,1-6月,我市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4.9%,高于序时进度24.9个百分点,其中,保利国际广场项目、中交海南总部基地项目、三亚市体育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均超序时进度50个百分点以上。

2.消费市场企稳回升。二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9亿元,同比增长17%。出台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行动计划》,试点开展涉客船舶和游艇船舶证书“多证合一”改革。离岛免税新政释放红利,1-6月,三亚海关监管离岛免税品销售额55.4亿元,同比增长11.1%,累计同比实现了由负转正,其中,6月海关监管离岛免税品销售额12.6亿元,同比增长170%,监管离岛免税购物17.7万人次,同比增长42.1%。旅游市场大势向好,3月、4月、5月、6月单月接待过夜游客人次分别环比增长3.5倍、55.7%、54.1%、15.9%,过夜旅游总收入分别环比增长4.8倍、61.5%、68.6%、36.5%。旅游饭店开房率呈现回升态势,3月、4月、5月、6月单月旅游饭店开房率分别为15.7%、21%、33.9%、43.4%,端午小长假期间,亚龙湾和海棠湾两大湾区旅游饭店开房率分别为70.1%和80.4%,显著高于前一个“五一”小长假的54.69%、67.13%。交通运输加快恢复,6月当月的国内航班量已恢复至上年同期的94%,3月、4月、5月、6月单月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环比增长93%、28.6%、35.8%、16.4%,凤凰机场飞行班次分别环比增长44.2%、21.2%、22.9%、12.5%。汽车消费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举办“首届大三亚互联网车展”“第十一届大三亚国际车展”活动,成交订单约2200台,交易额4.4亿元。

(五)全力抓重点补短板,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

1.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出台“菜七条”,和北京、郑州、上海等消费大市建立稳定销售关系,开发建设线上销售,有力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上半年,农业总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3.6%,冬季瓜菜、水果出岛分别同比增长8.3%、5.2%。扎实开展抗疫情、保增收、防返贫专项行动,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力度,千方百计推动销售扶贫农产品,累计销售带贫企业和脱贫户农产品2560.5吨、价值2115.9万元,全市21个扶贫项目、20家带贫益贫企业、合作社和15个扶贫车间已全部开工。

2.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有力推进。加强环保督察整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由我市牵头负责的省级整改措施任务共31项,其中22项已完成整改并销号备案,剩余的9项任务正在有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意见中直接点到三亚的5个项目,我市已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快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截至6月底,累计建设充电桩2872个,枪口5099个。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全面实施“禁塑”,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方案,试点智慧垃圾分类,全面整治我市黑臭水体,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为100%,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针对疫情期间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关注风险情况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重点关注凤凰岛、红树林、太阳湾、半山半岛等引发的金融风险,积极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收购、破产重整等方法分类处置,引导各债权人银行采取续贷、展期、调整还款计划、调整贷款评级、诉讼、资产转让等手段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把控政府举债行为,规范政府举债方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综合债务率控制在风险警戒线以内。

(六)守住“六保”底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1.保居民就业。积极稳定就业,截至6月底,累计发放稳岗补贴金额2994万元,涉及企业2545家,涉及职工超10万人。落实社保减免政策,共减免社保费超4亿元,涉及企业超4万家。加强重点项目用工服务,保障全市重点项目用工4.8万人。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举办各类网络招聘会,1-6月,全市新增就业人数15236人,完成年度任务的76.2%;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控制在4%的目标以内。

2.保基本民生。编制保供稳价三级体系建设方案,扩大前端生产基地和终端销售体系覆盖面,按照农副产品直采、直配、直供的模式,系统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强化蔬菜应急调运和投放,继续开设保基本蔬菜平价专营区、保基本猪肉应急投放点,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上半年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临时救助资金、基本生活救助金共计2271.54万元。着力提升学前教育“两个比例”,通过解决好闲置公办学位、完成15所公办园建设、8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开园、民办园转公办园等措施,确保秋季学期实现公办园在幼儿园占比50%的目标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88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竣工项目71个。

3.保市场主体。出台中小企业15条、旅游十条等措施,已发放涉企奖补等资金5.7亿元,减免企业房屋租金超过1亿元、电气税费超过3亿元,缓缴各类税费近5亿元,银行机构为企业发放贷款超过60亿元,办理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约9亿元。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同比增长32.9%。

4.保粮食能源安全。抓好粮食应急储备和主要菜篮子产品商业储备,全市15家燃气经营企业、34家现运行加油站、2家油库一直保持营业状态。

5.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通过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强化企业金融扶持等措施,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

6.保基层运转。已将“三保”支出需求全部编入本级预算,并加快下达转移支付预算,完善“三保”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预算安排资金保障到位。

总体上看,由于新冠疫情,我市2020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情况,但经过市委的坚强领导,疫情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逐渐减小,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尽管GDP呈现逐月回升向好态势,但要实现全年增长6.5-7%的目标,下半年需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虽然有自贸港政策的重大利好,但还是存在较大压力。二是投资增长面临挑战。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低于全国3.1个百分点、全省9.2个百分点,如需达到全年投资增长8.7%的目标,下半年每月需完成投资89亿元。目前我市部分在建大项目接近竣工,项目储备不足,部分招商项目由于土地、规划等原因落地缓慢,部分项目业主存在资金压力,这些因素都给投资增长带来巨大挑战。三是财政收支压力持续。要完成增长6.5%的全年收入目标,下半年需完成80.5亿元,同比增长70.7%,平均每月需完成13.4亿元。疫情防控、企业纾困减负等一系列政策兑现需要大量财政资金保障,财政支出需求远超目前收入所能承载,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四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容松懈。虽然目前疫情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还需谨慎做好常态化防治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0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三个大考”,要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和实效,全力答好“三张答卷”,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继续巩固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

继续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源头防控和人员排查、筛查,严把机场、火车站关口,做好重点国家和中高风险地区来三亚人员的应检尽检和健康服务管理工作。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格落实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重点场所风险排查、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杀措施。加强进口商品的抽查检验和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推进医疗机构核酸检测实验室改扩建,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大力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补齐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短板,加强军地医院交流合作,加快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能力,构建“医防协同、平战结合”体制机制,加强隔离设施等传染病防治急需的项目建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能力。

(二)全面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打造自贸港标杆城市

1.高标准推进重点园区建设。围绕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园区,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集成创新,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园区内产业、资本、人才和各类要素集聚。高起点推进园区新基建建设,加速5G、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把重点园区打造成绿色、开放、共享的一流园区。紧紧围绕“六区”目标,着力将崖州湾科技城打造成为自贸港实施早期安排、实现早期收获的展示区,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示范区,制度集成创新的先行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样板区,开放、公平、安全、便利、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国内外资本、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的集聚区;加快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条例》,建设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先行区,力争崖州湾科技城年内引进企业100家以上,加快推进中科院深海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科研单位和高科技企业项目实现落地运行,加快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月亮岛起步区、南山港科考码头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继续推进大悦环球中心等项目,推动已拿地项目尽快开工,做好已引进市场主体的开办、运营等服务,尽快形成产值和税收;加快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和南边海游艇基地等建设发展,积极打造邮轮游艇消费中心和创新发展试验区。同时,继续高标准建设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推动中旅集团海棠湾免税旅游示范区项目、复星集团复游城等项目落地,持续推进京东智谷产业园、有爱文创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形成投资规模。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自贸港机遇,加强国际招商,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依托中央商务区、崖州湾科技城等园区优势,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云招商等灵活招商方式,吸引全世界投资者到三亚投资兴业。进一步理顺招商机制,整合招商资源,构建投资促进局牵头,各区、各部门、各园区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形成招商引资合力,建立招商落地及投资促进跟踪机制。继续落实“百家央企进海南”行动方案,大力引进跨国企业、国内大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和设计、金融、交易、结算等功能性总部,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和结算中心,促进全球资源要素集聚。

3.全力掀起人才引进高潮。印发《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人才发展研究》《全市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出台“三亚系列”培养计划,加快推进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和国际旅游人才交易市场项目建设,继续开展教育、医疗领域“银发精英”汇聚计划,打造“候鸟型”人才工作站,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建立健全人才考核督查工作机制,探索建设全市人才大数据库信息平台,持续改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人才安居、落户、就医、购车及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制定《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加快三亚“一鹿快办”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引进企业开办、审批、施工、融资等全流程服务。以优化园区服务为突破口,以创新机构设置、深化“极简审批”改革、法治化配套、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等方面为重点,尽快打造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

5.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抓好自贸港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进一步强化“十四五”规划开门问策,始终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集思广益,高质量谋篇布局三亚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时,统筹协调各产业主管部门开展“十四五”产业专项规划和产业政策编制,全力构建一产业一规划一政策的规划体系,紧密衔接好自贸港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全力推动自贸港政策早期安排落地、努力取得早期收获。

6.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眼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长远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的超前性和整体性,明确政务服务、5G、城市大脑等重点领域和区域先行突破,大力引入全国知名信息技术企业,确保三亚信息化建设与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智慧海南”建设相统一,全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快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创新方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构建平安建设三亚模式。

(三)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1.超常规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深入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用足用好免税新政,开展第二届离岛免税购物节等活动,加快离岛免税购物点布局,加快推进三亚凤凰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天猫国际等电商平台总部精准招商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消费供给质量。进一步优化提货流程,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推动提货模式创新,提升离岛免税购物体验感。支持开展网红经济孵化,创新短视频、平台直播等营销模式,加大夏季旅游营销宣传力度,有序筹备境外客源市场恢复。联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三亚微势力等平台服务类企业,为市民派发“惠民消费券”,加快推进槟榔河商业街项目,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景)区,积极引进首店品牌,推动商贸业全面复苏。加快推进亚洲沙滩运动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形象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体育产业园、Hello Kitty主题乐园、游艇旅游中心、邮轮旅游中心等一批文旅项目建设。紧紧盯住高端消费人群,培育发展高端旅游市场,打造会展、康养、邮轮、游艇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2.超常规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力度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园区和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段改造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力,确保第三季度实现投资增速由负转正,第四季度奋力在上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力争实现全年投资目标。持续做好三亚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包括产业园区和旅游度假区)建设用地范围内项目的土地征收工作,扎实推进三站合一、光大恒益项目、聚利大厦、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项目等一批超常规建设项目,以及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用地保障。围绕新开工项目,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水土保持等方面前期工作,简化用海、用地审批手续,加大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做到要素、资金保障到位,确保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如期开工。聚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继续谋划一批交通、环保、市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新基建、120急救体系等项目建设,为明年投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四)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国家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春风大行动”,加大网络电商推广力度。创新“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抓好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做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扶贫能力。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

2.坚决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折不扣坚决落实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全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百日大督察。围绕重点问题,强化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整改工作按时序进度推进。在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中,理清思路,完善水治理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强化生态红线等“三条线”管控,完善三亚的规划体系。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垃圾分类和全面禁塑工作,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低碳智慧能源综合利用海棠湾示范区等项目。

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有力防范贸易投资、金融税收、数据安全、公共卫生、房地产、生态等重点领域风险。深刻汲取张琦案教训,加强土地利用和工程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防范廉政风险。

(五)切实做好民生兜底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1.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大力实施援企稳岗,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力争保住更多就业岗位,为重点群体就业提供支撑。落实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对创业群体的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困难群众务工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2.加大重点领域民生保障力度。完成常年蔬菜最低1.5万亩保有量和1500亩常年蔬菜骨干基地建设任务,稳定生产淡季基本品种供给,加快建成年出栏15万头的罗牛山崖州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并投入生产,积极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提高保基本“菜篮子”产品组织化水平,落实好价格临时补贴阶段性提标扩围政策。继续推进月川、阳光海岸等10个重点棚改项目和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东岸、武装部等15个安置区建设,开工建设14个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深海安居房、临春安居房、同心家园三十一期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努力解决资金、编制等问题,确保完成学前教育“两个比例”提升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海口中学等教育项目。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和边缘户致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立市、区两级基本民生兜底信息反应机制。深入开展马岭大社区建设试点。

3.切实激活市场主体竞争力。落实落细“超常规举措”“旅十条”等措施,继续支持和帮助企业解决用工、成本等问题,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主体。按照分类施策,精准救助原则,通过减免税费和租金、实施信贷资金紧急救助等措施,帮助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正常经营运转。

4.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强化粮食生产,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新品种引进、试种及推广,推广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加大监测频率,完善预警机制,必要时启动粮食和能源应急预案,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此外,抓好项目建设、交通运输、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应对台风汛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5.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消费千亿级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做优做精医疗健康产业,培育发展教育产业,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

6.全力保障基层平稳运转。多措并举抓当期收入,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压减一般性支出,完善“三保”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三保”支出保障到位。

 

2020年上半年三亚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单位:增速(%)

主要经济指标

一季度

上半年

地区生产总值(GDP)

-7.9

-4.6

第一产业增加值

3.1

3.1

第二产业增加值

-35.3

-14.1

第三产业增加值

-5.9

-4.2

固定资产投资

-18

-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7.3

-15.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7

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5

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0.1

3.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5.8

4.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3.6

-42.4

 

2020年上半年海南省和三亚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情况

单位:增速(%)

主要经济指标

海南

三亚

地区生产总值(GDP)

-2.6

-4.6

第一产业增加值

1.6

3.1

第二产业增加值

-7.1

-14.1

第三产业增加值

-2.8

-4.2

固定资产投资

3

-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2

-15.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

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1.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

3.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4.6

4.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6.2

-4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