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专项报告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19-09-06 10:36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受市政府委托,我现就三亚市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作报告,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一)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335.1亿元、增长4.8%,较一季度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剔除房地产后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4亿元、增长5.3%;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9亿元、下降1.3%,完成年度预算的56.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4.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6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18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18元,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6%。

(二)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力度,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1.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全力推动一系列重要政策落地,先导性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大力推进崖州湾科技城建设,组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南繁科技城方面,产业招商入库企业41家;深海科技城方面,中船工业项目已开工,招商工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科院南海所已明确入驻;大学城方面,与上海交大、中国海大等4所高校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办学协议。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已注册落地总部企业23家。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32项具体举措,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新增人才落户1.6万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构建“2个平台公司+6个产业集团”新格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设营商环境服务专线,在获得电力、商事登记、跨境贸易、不动产登记、纳税等方面更加便利,启动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建设,组建三亚市国际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海南国际仲裁院三亚分院,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进程加快。上半年,新增商事主体1.2万家。出台《三亚市企业减负财政奖补实施方案》,支持企业更好地投身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出台《三亚市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机制。“多规合一”、农垦、农业农村等改革稳步推进。

2.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新开通国际航线9条、加密2条,“威士特丹号”等4艘执行环球航线的国际邮轮到访三亚国际邮轮港。“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围绕经贸、旅游、医疗健康、体育、人文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上半年,新增备案外商投资企业26家,实际利用外资2704.4万美元,增长816.7%;新增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42家,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8亿元,增长40.5%。国际“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与马来西亚槟岛市缔结协议。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

主动转型调整经济结构,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强化创新驱动,做优做强十个重点产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1亿元,增长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0.7亿元,增长5.4%,快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

1.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效显著。一是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吉阳区入围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名录,旅游业带动全市就业超过20万人,游客结构与消费层次优化提升,上半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093万人次,增长10.8 %;过夜旅游总收入277.9亿元,增长10.6%;其中,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22.6%、26.6 %,增幅皆明显高于过夜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二是创新“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和进阶打造亚特兰蒂斯旅游综合体、红树林度假世界、农旅融合玫瑰谷风情小镇、低空旅游、婚庆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一批旅游新业态。三是主抓旅游供给侧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发布推出170多个“暑期游三亚,全家同行有大礼”的产品套餐,设立境外推广中心,大力开发中高端游客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旅游消费提质升级。四是推进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Hello Kitty主题公园、邮轮旅游服务中心、游艇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数十项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五是聚焦扩大开放海上旅游。增设两处境外游艇开放海上临时区域,接待首艘琼港澳自由行香港籍帆船,上半年游艇帆船总出海艘次约3.5万艘次、出海游客约27万人次,邮轮航次82艘次,增长5%。六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国首创成立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构建“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协会+品保协会”的旅游治理新模式。七是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形成“社会监督+舆情监控+行业自律+游客自觉+13个常态化管理办法和11个长效机制”治旅体系,“3·15”依法治旅大会发布多项依法治旅措施,组织各旅行社签署《海南团队游旅游产品自律公约》,保障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公平高效。

2.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一是会展业规模持续壮大。上半年,我市共举办会议展览2770个,其中500人以上大型会议47场(含千人以上会议22场),300个标准展位以下展览5场。二是金融业加快发展。组建三亚国际交易集团有限公司,推动交易场所建设;深入推进FT账户体系建设,6月末,三亚市的7家银行累计开立人民币主、子账户3198个;出台《“金融+旅游”助力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强化金融服务旅游等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亚太金融小镇建设,入驻基金公司达120家。三是文化体育产业稳步推进。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上半年完成投资2.8亿元;成功举办2019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2019第五赛季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三亚分站赛、2019第十届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三亚站)、第二届三亚国际音乐节、第四届“亚洲彩虹盛典”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提升。四是医疗健康产业加快成长。市中医院阿拉木图中医中心第二批派驻人员已入驻开展工作,海棠湾上工谷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引进中医药康养类企业21家,三亚太平国际医疗康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三亚分院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五是海洋经济发展快速。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128亿元,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被农业农村部列入2019年“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创建项目。六是严格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上半年,商品房网签面积29.3万平方米,减少68.2%。

3.高新科技产业加快培育。崖州湾科技城和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入选省高新技术园区重点园区,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 “边策划、边招商、边建设、边出效益”模式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加快推进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建设,腾讯等企业成功落户,园区注册企业超200家,上半年,园区实现产值约41亿元,其中互联网企业产值约39亿元。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成功举办,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9年全市科研项目资金超过1800万元,增长47.7%。

4.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向王牌迈进。着力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繁育种、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三亚甜瓜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来自10个国家500个品种、18个国家300家单位700多人齐聚三亚论稻。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廖村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建立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体系。上半年,农业总产值80.3亿元、增长3.6%。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约186万人次、增长3%,营业收入约2.3亿元、增长3.4%。

5.“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三亚”旅游经济圈联席会议全面升级,纵横联动成立七个一体化专项工作小组和四个市县推进领导小组。新开通2条至保亭的网约公交线路,海南西环货线三亚至乐东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亚中心医院与保亭县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大三亚”旅游企业抱团开展“大三亚”专场营销推介,首届“大三亚”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大赛成功举办,策划了一批“大三亚”百节嘉年华旅游消费系列活动。

(四)消费市场活跃,投资结构向好

1.持续扩大消费市场。开展“清凉一夏,钜惠三亚”系列购物活动、免税购物节等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市场稳步向好,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4亿元,增长5.3%,快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免税商品销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免税店接待进店游客增长20.7%;免税商品营业收入增长28.5%。全面提升消费体验,在28家大中型企业首批实行实体店购物7天无理由退货试点。

2.加大投资调结构力度。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月收窄。发挥市政府周调度机制作用,累计召开近20次周调度会,有效解决全市重点产业、五网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征拆“钉子户”、用地保障、规划和施工许可等诸多问题,抓实抓牢项目前期和在建项目推进,从第二季度开始,当月投资额逐月回升,4月、5月、6月投资额环比分别增长4.7%、40.7%、11.5%;年度完成投资下降幅度从年初40.9%逐步收窄至34.3%。二是非房地开发投资比重继续提升。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7.3%;非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4.7%,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三是集中开工项目进展较快。前四批98个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40.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2%,高于序时进度7.2个百分点,比海口进度快16.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进度快11.9个百分点。四是服务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保利C+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带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1.8倍;三亚夏日体验广场项目拉动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1.6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9.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9.6%;教育增长3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32.6%。

(五)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妥善化解存量债务,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出台《三亚市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措施》,加强风险信息监测分析,及时应对和处置风险。坚决防范房地产风险,实施最严格的调控政策,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确保房地产业市场平稳,价格基本稳定。

2.扎实有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各级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4114万元,计划建设项目46个。落实医疗、教育、住房、饮水安全等保障政策,推进“两项制度”衔接,以产业、就业扶贫为主要抓手推进旅游、电商、金融等专项扶贫。截至6月底,“三保障”、饮水安全和产业就业扶贫达到脱贫标准的为12户。

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面加强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项目,推进三亚河口清淤疏浚工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提升。实施“增绿”行动,完成造林复绿220亩,积极推进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铁炉港保护区退塘还林(湿)工作。全市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为100%,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持续开展拆违行动,上半年,全市拆违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1.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发布《三亚市2019年促进就业九条措施》,举办招聘会58场,组织职业培训2727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79万元,落实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97万元。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万个,完成年计划的83.1%;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55%。

2.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建设加快。加强教育对外开放,剑桥国际高中课程落户三亚,与俄罗斯、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不断深入。

3.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组建区域性紧密型医联体5个,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人事薪酬分配改革。三亚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三亚市中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51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实现开工。建成三亚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健康三亚”微信公众号等,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进“创文巩卫”工作,探索“政府+智库+企业”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模式。

4.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推进,社会保险降率减费新策正式施行。继续推进“同心家园”二十九期(一期)、市中医院职工保障性住房等项目建设,加快抱坡新城片区(南区)保障性住房、海棠区创业人才保障项目前期工作,切实解决近期新引进人才住房问题。优化平价网点布局,加强蔬菜价格调控,上半年我市蔬菜价格指数同比累计上涨22.91%,全省排名第10位(排名越后,价格控制越好)。

5.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市文化中心、市体育中心、市歌剧院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游船旅游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游艇旅游服务中心、邮轮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谋划。举办百姓讲坛、周周演剧场及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启动亚沙会筹办工作,成立组委会工作委员会(简称“亚沙委”),初步明确亚沙会项目设置,邀请专家开办亚沙会培训班,启动亚沙会开闭幕式场馆选址,策划了一批亚沙会项目。

6.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禁毒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开展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海棠区龙海社区、吉阳区卓达社区、崖州区南滨社区已经被确定为试点单位。

总体上看,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符合预期,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中,高新技术、医疗健康、会展、教育文化体育等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难以完全填补房地产转型调整造成的缺口,主要指标增速低于预期;二是经济外向度不高,虽然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较高,但占GDP的比重仍明显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随着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全面铺开,以及房地产“双控”政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财政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动员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奋力拼搏,贯彻落实全省“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8个大类80项目标任务,推进项目投资、消费增长、财税收入百日大会战,主动担当、抓好落实,加快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全力以赴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1.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港)。一是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推动“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加快崖州湾科技城建设,确保今年56个项目如期开工,实现新注册企业和机构100家;尽快完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起步区控规和建设方案编制,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政务”,进一步简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行容缺后补、告知承诺、函证结合等措施,每周开展一次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三是深化“多规合一”、农村“三块地”和农垦改革。推动三亚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好我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3”工作方案,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动农民变股民、集体变企业;将农垦改革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统筹使用好建设用地,利用农垦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齐全优势,加快行政村建制改革。四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推进2个平台公司+6个产业集团高效运转,形成国资国企发展新格局,继续推进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五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完善信用制度,推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交互共享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六是优化升级产业园区。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健全园区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深化园区项目“极简审批”改革,重点在三亚崖州湾、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凤凰岛邮轮母港等区域,开展制度创新和政策压力测试。

2.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争取完成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和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的申报,推动三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动工建设;加强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二是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三亚海上旅游合作开发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文化、教育、旅游、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三是继续开展精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持续发力,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外资大项目落户,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争取德勤大学、普华永道创新学院等早日落户,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和土地准备,带着土地和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年内签约企业50家、合作项目180项。

(二)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进阶发展。一是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协会+品保协会”旅游治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作用,以科学决策引导和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深入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借助17家专业协会力量,将文化体育事业、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多个相关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出一系列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高质量打造千亿级旅游产业。三是加快升级和打造新型旅游吸引物。继续推动鹿回头等传统景区改造提升,推进天涯海角、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创建5A级景区,加快Hello Kitty主题乐园、FE赛车主题乐园、ISY音乐主题公园等旅游文化项目和动力滑翔伞等低空飞行项目落地,丰富夜间旅游文体项目。四是重点推进海上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邮轮、游艇、游船等三个旅游服务中心,争取全年邮轮进出港总人数超过10万人次,游艇帆船出海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五是完善和创新国内外旅游营销模式。设立“三亚市旅游推广局”,构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机制,设立“三亚(境外)旅游推广中心”,在全球推广三亚世界知名旅游消费目的地的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对外交往合作水平,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交流平台。六是加快实现旅游产业主体国际化。推进托迈酷克、复星集团等外资企业落地与运营,持续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与旅游从业人员外语水平提升。七是完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旅,确保旅游市场繁荣有序。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金融业。组织制定《三亚市金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三亚市培育引进上市公司行动计划》,优化《三亚市推动金融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区域总部,布局建设金融业集聚区,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争取QDIE和QFII政策落地。二是打造三亚国际会展品牌。加快海棠湾保利C+会展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培育国际化的会展专业服务机构,举办中国(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海天盛筵等大型展会。三是做优做强文体产业。加快推进国奥体育产业园项目,办好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第三届三亚国际音乐节、三亚目的地婚礼博览会等一批节庆赛事活动。四是加快打造医疗健康产业。深入推进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三亚太平国际医疗康养项目开工,加快石药德中健康产业园等高端医疗项目建设。五是大力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加快推进蜈支洲岛、西岛等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推动深海技术实验室正式运行,打造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和国际一流的深海科技创新平台。六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编制三亚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空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三亚佳翔航空货运农产品加工贸易冷链物流园建设。

3.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高端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发、试验、检测集聚三亚,发展无人驾驶、新能源赛车设计及航空器、船舶的设计和维修等业态。推动建设“城市超级大脑”,打造“数字三亚”。 

(三)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1.狠抓热点稳消费。加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聚焦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与自贸港税收政策衔接,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店,力争全年免税城接待游客超过750万人次,免税品销售额突破110亿元。加快推进大型商贸综合体、综合性消费商圈建设,深入社区布局商业服务网点,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做好美食、免税购物嘉年华、IP节庆促销等活动,发布国际旅游消费年“大三亚”旅游文化项目和活动清单。出台夜间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打造海棠湾、三亚湾、亚龙湾等夜间经济示范区,形成一批“夜三亚”品牌消费体验活动。策划实施凤凰机场增容和夜航计划,力争新增国际航线10条、凤凰机场执飞的国际及地区航线达45条。推进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建设。加快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和充电桩建设,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2.筹办亚沙会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启动亚沙会500天倒计时行动,贯彻落实“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精神,推动亚沙村整体建设及竞赛场馆、运动设施、体验设施建设。突出三亚特色,实施城市景观、建筑风貌的更新、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光网”建设,新建5G基站273座,4G基站82座,比赛场地全覆盖。

3.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发挥调度及协调机制作用,及时解决项目征地拆迁、农转用及林转用等土地事项、规划方案和施工许可等问题。抓项目开工,继续办好“9·18”“11·18”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不断提高项目质量。紧盯重大项目发挥其投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西水中调(一期)项目、亚龙湾第二通道(一期)、夏日体验广场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尽快完成CBD、崖州湾科技城等项目供地,加快三亚新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既保障完成今年任务目标,也为明年的投资提供支持。切实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加快推进征地拆迁进度,全面加快土地供应,确保年底前出让土地1415亩,加快清理闲置土地,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同时,加快推动已取得土地项目尽早开工,实现入库申报投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不低于745亿元,力争实现年度预期目标。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1.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发展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品生产,大力改善农业设施条件,加强产销对接,推进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实施新一轮农民增收计划,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升级,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加强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抓好特色产业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一村一企一特色”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入世界500强、央企等大企业,因地制宜挖掘本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村庄规划和实施管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乡村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工作。

2.力促“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配合推进“大三亚”经济圈发展一体化规划编制,制定“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年度工作计划,推进“大三亚”市县在旅游、农业、交通、民生等七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开展抱团营销冬季推介会活动,加快推进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陵水土福湾至三亚海棠湾通道、西环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大三亚”水上交通体系。

(五)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1.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集中力量抓好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着力补齐垃圾处理、固体废物、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短板,完成荔枝沟水质净化二厂建设,开工建设育才水质净化厂(一期)、人才城水质净化厂,实施10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修编三亚市自然保护区规划。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和管控力度。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和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区域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环境准入管控体系,完成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编制工作。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决战脱贫攻坚战。全力迎战脱贫攻坚大比武,继续抓好“三保障”和就业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实行动态分类管理,最大限度的激发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加强返贫监测,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

2.着力提升教育水平。年内新建17所幼儿园、3所小学和3所中学。确保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三亚寰岛实验小学秋季开学,加快推进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中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工程,实施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外交往,积极引进1—2个优质国际教育合作交流项目。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成83个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推进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市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市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对口合作深度发展,完善“互联网+健康三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4.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大力推进市文化中心、市体育中心、市歌剧院等项目建设,推进亚奥理事会在三亚设立东亚办公室,努力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强崖城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黄道婆文化、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等历史文化遗产。

5.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管理服务模式,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补助标准。加强城乡养老设施建设,着力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推动殡葬改革。强化区级政府“菜篮子”建设和监管能力,加快菜篮子信息化系统建设,年内完成1500立方米冷库建设,完善平价网点调控体系,积极做好旅游旺季“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完成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任务5523套,积极解决本市居民保障性住房、改善型住房和各类人才住房需求。积极发展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青少年、双拥、老龄、残疾人、科协、慈善、计生等社会事业。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治理。深入开展“创文巩卫”工作,继续推进综治中心、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三位一体”新机制建设,深化“路长制”“警保联控”等警务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消防、森林防火、防震减灾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