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淮阴区人大代表左素春结对帮扶渔沟镇新民村,在该镇工业园区成立浩海工贸公司,建设自动生产线8条,年产800万双沙漠靴、铺底鞋等,每年给新民村税收分成20余万元。
市人大代表金殿明2017年投入资金50万元帮扶清江浦区和平镇齐湖村实施农业机械化项目,2018年又增资45万元实施粮食烘干项目。
……
一桩桩生动的事例,彰显了淮安人大代表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的真挚情怀,托举起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家庭的希望。
矢志不动摇实现“双提”目标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着眼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吹响了“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号令。
2017年4月,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创新开展了人大代表“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两年来,三级人大精心组织、周密实施,五级代表激情响应、踊跃参与。
今年是“大行动”开展的第三年,也是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淮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正全力以赴推动“大行动”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千场宣讲”着力实现“三优化三提升”。优化硬件设施,提升讲习所讲习条件;优化“六有”标准,提升讲习所宣讲效果;优化师资队伍,提升讲习所“供给侧”资源水平。宣讲内容精准化,语言平实易懂,技术推广和项目推介突出实效实用,力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宣讲形式多样化,采取“课堂式大集中、互动式小分散”等方式分类施教,力求形式新颖、选择多样、丰富多彩。宣讲阵地多元化,把固定宣讲与开展巡回宣讲,送课到集市、庄头、田头等结合起来,提升宣讲实效。
“百村帮扶”确保达到“三个百分百”。牢牢抓住村集体经济增收这个“牛鼻子”,瞄准年收入持续稳定达到18万元这个目标,年底实现“百村帮扶”增收项目100%覆盖、增收项目100%建成见效、经济薄弱村100%落实持续增收机制。
“万户济困”低收入家庭全部脱贫摘帽。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支持发展一些门槛低、离家近的扶贫项目,通过家门口就业创业;对“老弱病残”低收入农户,帮助落实低保、医保、残疾人救助等保障政策,实现保障兜底脱贫;对刚脱贫的农户,做到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今年,帮助所有低收入户落实好“三保障”(保障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住房安全)等优惠政策。
实干不懈怠拿出“硬招”
当下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任务仍然非常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工作难度大。目前,淮安还有28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没有出列、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没有脱贫;同时,除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外,全市面上还有548个村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8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的占66%。可以说,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付出更多努力,下一番“绣花功夫”,拿出实实在在的“硬招子”来。
责任体系再强化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继续从自身做起,不定期深入帮扶一线,了解面上推进情况,推动“大行动”有力有序开展。县区人大常委会既当好指导员又当好服务员,推动工作开展。对于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明确专人进行帮办。对于没有增收项目和项目签约未实施的经济薄弱村,县乡人大领导直接挂钩,重点发力,确保增收项目尽快落实、建成投产。
督查考核再强化
为政之要,重在落实;落实之法,贵在督查。市人大常委会继续抽调专门力量,每月进行检查督导,每季度进行通报。把“大行动”作为对县区人大质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大分值权重,让有为者进入视野、脱颖而出。市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人大代表履职评价办法》,准确掌握、及时记录、客观评价代表在“大行动”中的履职情况,把评价结果作为“十佳人大代表”评选和推荐换届留任代表的重要依据。
工作作风再强化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需要“硬作风”。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自觉克服“歇口气”“差不多”等错误认识,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保持锲而不舍的精神,善始善终抓好“大行动”各项工作。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填报每一个数据、开展每一次督查做起,拿出“绣花功夫”,保证帮扶工作真实、项目真实、数据真实,这是一条硬纪律。发扬以上率下的工作作风,市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镇街人大干部要既“挂帅”又“上阵”,自觉想在前、干在前,做好表率、当好榜样,做推进大行动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的“先行者”和“领头雁”。
奋斗不松劲赢得群众点赞
为了扎实推进“大行动”,淮安建立健全三级人大联动推进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5次推进会,不间断地提出工作要求、列出工作重点,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农经委及时跟踪了解“大行动”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定期进行通报。各县区人大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跟进解难,不断推动“大行动”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淮安人大代表用一个个真帮实扶的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铿锵誓言。截止今年2月底,全市9000名人大代表开展宣讲3016场次,受益对象15.7万人次;176名企业家代表与全市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实施和签约项目192个,竣工186个,实现全部经济薄弱村人大代表帮扶项目全覆盖;五级人大代表与9734个低收入家庭结对,实施扶持到户项目2277个,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1616名,捐助或赠送物资共计491万元。企业家人大代表共实施帮扶增收项目170个,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1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至20万元的项目有50个。(淮安市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