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

脱贫攻坚,贵州省8万人大代表战贫记

【字体: 打印
2018-11-13 17:41

“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贵州省 8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密切了代表和群众的联系,也让贫困山乡百姓脱贫的信念更加坚定。

 


全省“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经验交流会会议现场

 

10月 25日至 26日,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经验交流会上,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和各级人大代表们纷纷亮出了一年来的“账单”。

 

算好脱贫“民生账”

 

“选我当代表这是群众对我的信任。”当选人大代表那天开始,黔南州人大代表、独山县上司镇上司村党支部书记莫可仙就下定决心,“我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践行一名人大代表和共产党员的使命”。

莫可仙发挥上司村的位置优势,建起代表联络室,教育、卫生、交通……周边村寨的群众都把这里当成了说心里话的窗口。

2018年以来,莫可仙先后接访群众300人次,走访 800余户群众。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关于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一卡通的建议》等建议并得到落实,帮助群众解决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六枝特区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六盘水市人大代表刘翠铭记“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更是要履行好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引领员和战斗员义务”。

“要确保民生项目惠利于民。”刘翠和乡里的人大代表一起,进村看项目、入户听民意,重点对低保评定、贫困户识别退出、扶贫项目建设等领域进行监督,确保各项民生实事更惠民。各级人大代表在发力,各级人大常委会也在不断出招。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把“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作为创新履职的立足点,率先试点开展了人大代表监督民生工作,拓展人大监督和代表工作领域。全市共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民生监督事项 622项,落实 564项。

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扶贫资金如何花更有效、贫困户后续发展如何才能更有劲……委员们纷纷表示“贵州如何突破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我们决不能辜负群众选我当代表的信任,要为大家问清楚。”

 

算细金秋“丰收账”

 

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作为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新社区。入住的居民都是以前散居在各地的贫困农户,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瘠土地,一跃住进了城郊的宽敞楼房,大家的生活好了、找活干也更容易了、收入也比以前多了。

“新的问题也出现了!”全国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应和发现,搬迁群众思想在变化,新的思维在突显,“得抓学习、抓培训,让大家搬来了稳得住、过得好、过得长远”。

于是,移民夜校、扫盲班、培训班在新民社区相继出现。“白天开办‘技能培训学校’,晚上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有效地帮助 103个精准扶贫户成功脱贫。”罗应和表示。

贵定县新巴镇新华村,全村 15个村民组,共 814户,以布依族聚居为主,属于省级二类贫困村。不仅没有致富门路,茅屋、烂泥路更是成了新华村的标志。

“要想富,光有门路还不够。”镇人大代表、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文举与代表商议,得一边发展产业,一边开展思想扶贫工作。”

结合新华村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人大代表利用废弃农具、鹅卵石等器具植入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内容,设计了 8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将《全民公约》永久性宣传牌订挂到各家各户大门上;构建了村寨“文化客厅”“思想堂屋”“美德露台”。

“我们村成为了黔南州思想扶贫的发源地。”陈文举倍感骄傲,现在新华村真真正正实现了山上有产业、山乡环境美。

 

算优发展“产业账”

 

“我本身就是一名绣娘。”全国人大代表韦祖英介绍,苗家妇女从小学习,都有着很深厚的手工刺绣基础,她们缺的是对机器的了解、对刺绣技艺的掌握和创新,“从我走过的路来看,发展刺绣产业一定能帮助姐妹们走上致富路”。

通过成立合作社,韦祖英带领姐妹们不仅制作苗绣、苗族服装,还开发出了鞋、包等产品,贫困户领取布料按照样品加工,计件结算,“忙时管庄稼、闲时来刺绣,也能从合作社挣一万多元”。

2018年,马安村又购进了 10台大型电脑绣花机器,精品刺绣一条街”也已经形成规模,刺绣产业覆盖全村。仅刺绣产业年总产值就达 92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 1050元,成功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德江县,铜仁市人大代表蔡大棣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和实践,“我把家乡的建设、脱贫、乡村环境整治纳入帮扶计划,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路和办法,可以在3到 5年形成一个致富产业。这是我对家乡父老的承诺,更是一名人大代表对选民的承诺。”

这样的承诺来自于他的创业底气和信心。作为德江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大棣与德江的农户、合作社签订了原材料采购合同,占到企业中药饮片生产每年所需的60%以上。

“仅原材料种植一项就带动了 500人以上,每年回馈到专业合作社和村民手里的钱不低于 1000万元。”蔡大棣表示。

提高致富能力,带动村民致富。在全省各地的基层人大代表中,涌现出了带领大家走上黑山羊养殖路的“羊妈妈”毛文娅,开创非遗扶贫形式推进旅游扶贫的包璐……一个又一个特色的脱贫产业正在不断形成、集聚。(人民代表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