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动态要闻>人大动态

张作壮带队赴湖南、贵州等地考察学习

【字体: 打印
2021-03-29 16:20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任务安排,为学习借鉴有关地区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经验,做好上半年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和开展专题询问等准备工作,推动进一步做好人大监督,2021年3月22日至27日,市人大常委会民宗外侨工委主任张作壮带领部分工委委员,以及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和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赴湖南省长沙市、湘西州,及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州等地考察学习。



3月22日至23日,考察组一行在长沙市考察学习。据了解,长沙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格落实五级书记主体责任,建立了具有长沙特色的“2+14”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先后打造了以土地合作经营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模式、“三体联动”开展精准职业教育的教育扶贫模式、“互联网+”电商扶贫的消费扶贫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面一是严格执行五年过渡期的各项要求,重点做到政策、队伍、机制的“三稳”和衔接;二是重点抓好创示范、创模式、创品牌的“三创”,打造全国及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市),打造“一镇一业”,实现“一人一岗”,做到“一村一企”,不断发展壮大长沙“一县一特”农业品牌;三是推动帮扶资源投向更有利于脱贫地区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领域,支持更多脱贫地区人才到长沙创业,加大特色产品、旅游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做到给资源、给机遇、给市场。下步,长沙市将继续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市。



22日下午,考察组在长沙市望城区的千年古镇靖港镇考察时了解到,靖港镇各级以美丽屋场建设为载体,聚焦乡村治理难点、痛点,积极探索实践“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依托党群理事会、织密三张互助网”的“党群互助”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外引内培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党群互助创新乡村基层治理模式、农旅融合撬动全域旅游“美丽经济”等多重举措,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居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下步,靖港镇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动力,聚焦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生态宜居、综合治理、民生福祉、作风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旅游名镇。

3月24日至25日,考察组一行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学习。据了解,湘西历史文化厚重、山水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近年来,湘西州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发展方向,树立“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发展理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24日上午,考察组来到全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即刚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该村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2013年人均年纯收入仅为1668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该村近年来围绕发展乡村旅游主线,按照农旅一体化思路整合当地资源,着力打造“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增长。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69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00万元,脱贫攻坚成绩斐然,乡村振兴后劲十足。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十八洞村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家家户户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到致富门路。同时,该村还依托自身独特自然环境,发展起了特色种植、苗绣、山泉水等一系列特色产业,为乡村旅游增色。随着村内旅游经济的发展,十八洞村已实现人均一户吃上“旅游饭”,每家每户有多条增收渠道,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未来将乘势而上,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4日下午,考察组来到湘西州凤凰县考察。据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3年11月3日来到凤凰县菖蒲塘村视察,作出了“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该村在推进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高举党建引领大旗,以水果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村企联建、大户带动、结对互助、保障兜底等为主要举措,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特色路子,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2016年,全村实现整村出列,2020年,132户431人全部脱贫。菖蒲塘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湘西州的一个样本,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并向全国推介。下步,该村将继续坚持以农旅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围绕“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对接凤凰古城、凤凰之窗、熊猫乐园旅游线路,建设集研学、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郊农旅新型综合体,推进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着力打造国家级乡村振兴先行先试示范点。



25日,考察组在吉首市考察学习。据了解,该市积极探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坚持以“六动”模式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一是通过坚持产业品牌化先动,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二是坚持城乡一体化联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是坚持治理现代化推动,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四是坚持生态绿色化驱动,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五是坚持组织规范化带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六是坚持改革创新撬动,推进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有机衔接。

当日,考察组先后到矮寨大桥以及坪朗村实地考察。据了解,以矮寨大桥为节点,周边19个村寨已被纳入矮寨奇观旅游区规划,喊出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口号,旅游业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在坪朗村考察时了解到,该村有5个村民小组1300多人,属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近年来坚持把文化生态旅游业作为全村发展的最大门路和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美丽乡村创建的好路子。该村先后被评为“湘西州美丽乡村精品村”“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特别是以坪朗豆腐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清香领头雁,成立了坪朗顺心农副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社,带领村民从事豆腐制作、加工、销售和农家乐经营,将“坪朗豆腐”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令考察组印象深刻。

3月26日,考察组一行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学习。当日上午,相继考察了麻江县菊花观光与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宣威镇卡乌村、以及药谷江村蓝莓全产业链项目。据了解,麻江县根据“一县一产业”的发展布局要求,围绕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发展特色山地农业,按照“农工一体、农游结合”的理念,将蓝莓产业作为龙头产业推动发展,具体从科研技术、高效栽培、品牌创建、市场开发等方面各环节打造全产业链项目,有力助推了麻江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蓝莓全产业链项目,其定位于以麻江县丰富的蓝莓种植资源为基础,规划建设包括育苗育种、高标准种植、产品精深加工、产品集中交易以及冷链仓储物流等环节的全产业链项目,截至2020年已实现蓝莓种植面积8万亩。



当日下午,相继考察了丹寨县的茅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及万达小镇项目。据了解,茅台集团于2015年出资3亿多元在丹寨成立茅台生态农业公司,建立起占地200多亩的蓝莓加工园区,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蓝莓产业。该司使用当地种植的蓝莓,开发了蓝莓发酵酒、蓝莓利口酒、蓝莓果汁等系列产品,2020年产值达到了1.5亿元,直接为上千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正是在品牌的带动下,蓝莓产业成为丹寨县“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之首,从事蓝莓种植的专业合作社达14个,种植面积近20000亩,种植区域遍布全部乡镇,蓝莓产业已成为丹寨县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户增收带来长远利益,同时还萌发出更多新产业。除了蓝莓系列产品,以蓝莓为主题的采摘体验、旅游商品开发等产业也应运而生。



3月27日,考察组一行在贵阳市考察学习。在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考察时了解到,该村是已出列的国家级贫困村,近年来坚持“大党建”引领,大力补足基础设施短板,通过发展产业、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实招,整体实现飞跃式发展。为有效破解群众的“等靠要”思想,石硐镇创新探索“六权共享”利益联结模式,目前已实现18个村全覆盖。该模式以农发项目、扶贫等资金入股中康公司,作为村集体产业股权,产生收益后按照“六权”模式进行二次分配。此外,息烽县还探索出了“六个农民”“代建果园”等创新性利益联结模式,整合各类资金入股超过一亿元,实施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项目148个,土地入股12.4万亩,脱贫攻坚动力增强,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为期6天的考察工作已顺利收官,但考察组成员仍感意犹未尽。此次考察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对如何落实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对产业扶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考察组一致认为,产业扶贫是最好的扶贫模式,产业振兴同样也是最好的振兴抓手,在下步工作中,既要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下功夫,让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被进一步激活,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也需要在创新产业发展上多下功夫,把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多元化延伸,才能推动各方面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民宗外侨工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