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督查调研

三亚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我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字体: 打印
2024-05-11 17:23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海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三亚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有关要求,为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晓带领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工委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于今年2月至4月,通过收集书面材料、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因法治政府建设点多面广,本次调研在对我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进行调研的同时,聚焦一纲要两方案中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重点调研我市信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成效

(一)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及成效

1.强化领导、扎实推进,示范创建取得进展。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发挥“1+8+3”组织架构作用,细化分解任务,强力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在全市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高水平法治三亚主题活动,不断拓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覆盖面,市四套班子领导、市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全市公职人员学法考试,通过率达100%。在海南省2023年度市县法治建设工作考核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

2.良法善治、护航发展,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协助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2部、修改地方性法规2部、起草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1件,制定出台政府规章4部,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中央商务区条例》。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27件,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深度清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7件。

3.改革创新、多维赋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工作暂行办法》等六项制度,对59件拟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包括异地办”“自助办”“暖心办”“智慧办”“一站办”“打包办在内的六个办政务服务品牌;在全省首创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政务服务直通车办理模式,打通温馨政务最后一公里;启动全国首个政企约见平台,开通营商环境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设立企业首席服务专员、营商环境观察员,有效解决一批营商环境历史遗留问题。

4.依法行政、深化监督,权力运行日益规范。制定《2023年三亚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成立全省首家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吸引包括10名院士在内的93位专家加入。推行综合查一次、柔性执法等工作机制,创设具有三亚特色的交通违法远程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率。主动接受人大及各界监督,本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地方政府的建议、提案,按时回复率达到100%。有效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全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55件,纠错19件,被纠错率4.18%,低于全省6.8%的平均水平。

5.普治并举、多元联动,法治服务深入基层。成立海棠区法治文化传播中心打造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首个将平面媒体、多媒体和实体普法融为一体的普法平台。深入推进三调联动,全年共调解矛盾纠纷7521件,其中调解成功7072件,调解成功率为94%。市、区、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城乡全覆盖,创新启用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和互联网无人律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信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1.信用监管助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鼓励政府采购推行信用+承诺准入管理,精准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崖州湾科技城建立信用+政策兑现机制,将信用承诺、信用核查嵌入政策兑现的审批环节,实现惠企政策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推行有事必查、无事不扰”“信用越好、监管越少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新模式,促进公平竞争,营造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行政处罚和信用修复两书同达工作,提升信用修复服务效能,助力市场主体良好发展。

2.信用监管推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有关部门在打击欠薪、离岛免税套代购,开展汽车租赁行业、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等多方面加强失信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各海鲜广场、农贸市场内海鲜摊及水果摊、海鲜餐饮店、婚纱摄影店和旅游购物点等重点消费场所,推行一户一码信用+智慧云监管,为商户赋予信用身份证,倒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让市场监管更省心,让消费者更放心。

3.信用监管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旅文局联合市科投集团在全省率先推出三亚放心游先行赔付信用承诺制度,非重大涉旅投诉处理缩短至1天内办结,有效减少我市旅游领域负面舆情。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信用+就医住院免押试点工作,患者可以快捷办理住院,大大提高工作质效。吉阳区月川社区探索实践信用+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信用积分奖惩机制的实施,部分基层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天涯区水蛟村创新推行信用+庭院经济,通过设计信用码,打造诚信商圈,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二、存在问题

(一)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性工作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性不强,在示范创建过程中,存在对个别访谈、随机抽考等考核环节不用心,不按规定时限提交材料,不配合出具证明材料等情况。市政务服务大厅配套软硬件设施不达标,部分自助设备网速过慢无法打开网页、智能操作不便,市政务服务大厅的部门入驻比例较低,公安机关、不动产登记部门等尚未入驻。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设相对滞后,没有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监控平台,电子档案没有做到一户式存储。

2.法制队伍建设力量不足、结构不优。我市29个市政府组成部门(不含办公机构、事业单位)中,21个部门设立了如政策法规科的法制机构,8个部门没有设立单独的法制机构,由办公室等科室承担本单位法制工作职责,存在法制机构设置不健全、法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法制机构职责不清等问题。部分单位的法制机构在参与法规草案起草、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及其他涉法工作中,发挥作用不充分,过度依赖第三方或法律顾问,甚至存在审核把关缺失的情况。

3.政务服务改革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存在认领事项不积极、业务平台及信息系统不兼容、数据不共享、事项服务流程不清晰等情况。比如,在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方面,市、区级有关单位存在主题关联事项未认领或者个别主题关联事项使用的审批系统不统一,导致部分省级推广主题无法上线或者上线进度缓慢;在水电气网联动报装方面,企业自建系统与工改系统未全部互联互通,数据信息无法互通共享,水电气企业尚未实现一网通办;在跨省通办、跨区域通办方面,由于涉及单位层级较多,可办理业务清单及办理时效未能明确公示,部分跨区域业务工作流程尚需优化打通。

4.行政执法亟需进一步规范。2023年行政机关败诉案件中,因程序违法而败诉的案件占比最高,主要表现为重实体法轻程序法。比如,征收拆迁部门未经与被征收人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或未对被征收人作出征收补偿决定并给付征收补偿款,即强制拆除被征收的房屋;未待被处罚人对行政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届满,即强制拆除案涉房屋等。行政执法过程中罚款实施不够规范情况时有发生。综合执法协作机制不畅,业务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存在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现象。

5.行政应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协调化解行政争议的积极性不高,部分行政机关仍然存在不愿纠”“不敢纠”“不愿调”“不敢调的思想,对历史遗留问题不积极推动解决,对法院组织的行政调解消极应付,诉前不愿与当事人协商解决行政争议,诉中不敢担当作为,诉后担心审计、追责,2023年三亚法院的行政案件调撤率为13.95%,与全国法院平均调撤率25.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成效不高,正职负责人出庭应诉占比较少,部分行政案件多发单位的正职负责人从未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的负责人大多出庭不出声,因出庭而实质性化解的行政争议占比不高。

(二)信用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信用监管法制保障尚不健全。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社会信用基本法律,信用相关规定散落在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中,没有形成体系,并且规范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当前,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我市相关信用立法尚未制定出台,开展信用监管工作特别是开展失信惩戒工作有时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2.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依旧薄弱。我市信用信息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尚不能实现一体化归集处理、数据资源管控和事中事后信用监管业务协同,信用信息尚不能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自动化程度不高,存在部分单位信用信息数据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能共享的困难堵点。

3.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困难。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办法,导致多头评价,造成数据打架。各行业主管部门尚未出台行业信用监管办法,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及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具体措施办法尚不明确。

4.信用监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当前,信用监管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且更多强调信用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价值,尚未充分挖掘信用对非政府部门的社会主体(社会组织、第三方机构、专家、媒体、企业和公众等)的获益价值,导致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群众获得感、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法治政府建设总体工作方面的建议

1.落实职责清单强保障。建立各层级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清单制度,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考核督察,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加快推动市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和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配套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整合公安、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业务全面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应进必进,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2.加强队伍建设补短板建立健全各单位法制机构,明确法制机构工作职责,确保本部门的法制工作由专门科室和人员承担,未成立法制(法规)科室或成立确有困难的行政部门应明确具体科室承担。科学合理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作为法制工作人员。完善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配合法制机构、法制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强化法制保障。建立健全法制工作人员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机制,做好法制人才培养使用。

3.深化改革协调促发展。健全高效规范的制度体系,完善各单位在政务服务事项上的职责分工和协同机制,确保各单位边界清、职责明、关系顺,高效配合推进政务服务改革事项落实落地。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硬件上,各平台应实行统一、集中、整合建设,软件上,各系统要加强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和二次升级开发的规范管理,加快推进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和有序共享。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加强事项管理,优化审批流程,规范载体建设,以好办快办为目标,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获得感。

4.严格规范执法提效能。强化程序法定意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落实重大事项程序制度,提前研判决策的法律风险,最大程度地保证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科学适用过罚相当原则,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三不得、两禁止。贯彻落实《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执法的关系,加强综合行政执法与审批、监管、刑事司法的衔接与协作,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定期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

5.压实应诉责任解争议。行政机关负责人要着力提升学法用法能力,积极主动牵头参与争议化解,做到出庭要出声”“出声要出彩”“出彩要有效,切实化解行政争议纠纷。健全以行政机关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行政机关法律顾问体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的应诉质量。司法机关要及时协调推动、提醒警示、监督指导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落实容错纠错机制,解除出庭应诉后顾之忧

(二)信用监管工作方面的建议

1.抓住关键点,加快构建信用监管综合法制体系。推动梳理完善、细化现有的信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力求在各行业、各领域形成健全的信用法规+目录清单+制度标准法规制度体系。立足我市旅游支柱产业的地方特色,灵活运用小切口”“小快灵立法模式,加快旅游领域失信惩戒立法进程,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填补我市重点领域信用法规的空白。

2.把握着力点,全面推进信用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加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信息归集和交换、信用信息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使信用信息归集、交换、使用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依托现有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发信用组件、专项数据包等接口,打通全市信用相关业务系统,基本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及行业信用信息的实时调用,实现信用信息自动归集共享,为全市信用数据深度共享和业务精准协同提供支撑。

3.找准问题点,大力提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效能。重构信用监管事项清单,明确针对一个事项要对哪些特定主体进行评价,以及针对一个主体可以同时评价哪些事项,同时厘清监管部门的监管事项清单,明确不同部门的评价重点和责任边界,从源头解决评价结果数据打架的问题。围绕重点监管领域,推动有关部门率先构建符合市场监管、行业监管要求,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

4.夯实落脚点,逐步构建多元信用监管新格局。构建多元信用监管框架,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强大合力,持续丰富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深入挖掘并推广月川社区信用+社区、市妇幼保健院信用+就医、水蛟村信用+庭院经济等信用应用场景的社会价值和实践经验,让信用监管释放惠民便企红利,激发社会主体活力,营造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信用共建、共治、共享。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