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sanya.gov.cn
根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开展华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题调研的函》的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长丰同志分别于2022年5月4日和10月17日,两次率民宗外侨工委调研组对我市华侨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调研。两次调研均邀请了市委统战部、市旅文局、市侨联、海棠区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南田居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并采取座谈交流、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材料收集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三亚市华侨故居、华侨建筑、华侨生活的活动场所及相关文化资源非常有限,通过向市委统战部、市旅文局、市侨联等单位发放、收集重点华侨文化资源清单后,经研究,认为我市重点华侨文化资源有3处。
(一)雷贤钟遗物遗址。雷贤钟是海南历史上老一代爱国华侨代表人物,是新中国优良橡胶品种开拓者,曾担任全国侨联第一、二届委员,保亭县第三届人大代表,保亭县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崖县政协副主席,三亚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许和高度评价。上世纪50年代,雷贤钟冒着风险从国外引进18个优质橡胶种子、橡胶苗在海南岛三亚市南田农场种植成功。从60年代起,雷贤钟引种的优良橡胶品种为新中国大面积种植优质天然橡胶提供了充足的种苗。1984年8月《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雷贤钟并发表了《“橡胶王”应该受到关怀和照顾》的报道,从此“橡胶王”的美称传遍四方。至今,雷贤钟引进的M600、P86两个品种仍然是中国橡胶行业的看家品种。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宣传媒体自1979年起,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三次对雷贤钟爱国情怀的宣传高潮,推动了全国对雷贤钟爱国主义情怀的热情颂扬。
(二)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今年7月份省委统战给了一份海南华侨历史建筑遗产目录,文昌有64处,海口19处、万宁6处、琼海10,而三亚市仅有1处,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也叫东关民国骑楼建筑群,位于崖州区东门街区,街区始建于1912年,是崖县最早的老商号建筑群。民国初年,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以及一批到福闽、粤桂等地经商的崖州人,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也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到崖州后纷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用于商用和居住。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建骑楼连接形成的街道,有着可供行走的地板,有着挡避风雨骄阳的顶盖,成为“店铺的公共走廊”。2015年11月2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海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崖州区保港片区保港路沿街骑楼风貌历史建筑及乾隆村、中和社区、龙港社区范围内骑楼风貌历史建筑。
二、存在问题
(一)对华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不够。经过调研,发现我市至今没有真正组织过一次华侨人文史迹的专项调查,华侨文化遗产缺乏挖掘,没有全面高质量的进行登记造册,对“家底”了解不深不全。在海南现有的华侨文化遗产当中,主要以文昌、琼海、万宁居多,不少人认为对华侨文化遗产的研究应重点放在文昌、琼海、万宁,而忽视对本市华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人们对我市华侨文化遗产缺乏了解,难于了解掌握华侨文化遗产的现状,造成收集华侨文化遗产的困难。华侨是中外贸易的桥梁,如果忽视了华侨对社会改革的历史贡献,就无法解释骑楼、碉楼等华侨特色建筑的缘由,在我市历史研究方面也将忽略华侨在历史进程上对当地甚至对祖国的影响,造成我市历史文化全貌及记录的缺失。
(二)对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不善。华侨文化遗产是我省发展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但我市对华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完善。如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华侨建筑—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改造工程进展缓慢,有些至今还没得到及时修缮,有因失修而有倒塌之虞。尚未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华侨建筑—雷贤钟遗址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修复,雷贤钟墓地及他亲自在墓地周边种下具有历史纪念价值的橡胶树有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风险。
(三)对华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意识不强。目前,我市对开发利用华侨文化资源意识不强,对打造华侨文化品牌很少作思考和规划。如我市为数不多的优质华侨文化遗产—雷贤钟遗物遗址的开发建设至今尚未得到规划设计,对打造华侨文化品牌意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雷贤钟遗物遗址打造华侨文化品牌不仅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为引进侨资建设自贸港方面起到良好的宣传促进作用,也可以为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改造工程开展至今,已改造的骑楼没有做到修旧如旧,失去了原真性,昔日光彩没有得到真正恢复,难以打造崖州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四)对华侨文化遗产的宣教范围不大。如雷贤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生活,变卖家产返回祖国,拖家带口进入当时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深山老林地区种植优质橡胶,解决了当时我国战略物质—优质橡胶缺乏的问题,为我国的橡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虽然曾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为首的宣传媒体自1979年起,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三次对雷贤钟爱国情怀的宣传高潮,但现已过多年,且在我市缺乏宣传,绝大多数市民根本不知道雷贤钟事迹,更不知道雷贤钟为国家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无法更好的颂扬雷贤钟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一辈树立良好榜样。
三、建议意见
(一)加大华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力度。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摸清我市华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加大华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力度。市旅文、侨联等有关部门要牵头组织调查队伍,健全我市华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建档、认定等制度。对华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后登记造册,为管理和保护提供了依据。另要将普查结果编印成册后对外公布,让人们充分了解华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畴和数量,才能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二是把华侨文化的研究课题,纳入到社会科学文化研究领域,尤其当前要尽快着重对我市两处重点华侨文化资源—雷贤钟遗物遗址和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加大挖掘研究力度,为充分发挥华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夯实基础。三是市侨联要尽快落实相关经费,协调有关单位,加快编纂《三亚老归侨口述史》,让华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宣传。四是对华侨文化遗产开展挖掘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努力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参与,增进其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为我市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夯实基础。
(二)加大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力度。一是市人大常委会民宗外侨工委把《关于建设雷贤钟纪念园并列为三亚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建议》列为重点代表建议进行督办的同时,要安排明年经费,委托专业机构对雷贤钟纪念园或产业文化园进行策划、论证,咨询和提出修建性规划设计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启动雷贤钟遗物遗址项目建设。二是市侨联要积极主动协调市旅文、资规、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海棠区政府等单位,做好雷贤钟文化园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选址和规划设计等工作。三是市旅文局要尽快收集雷贤钟遗物遗址相关资料,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争取列入保护范围,由政府落实保护管理措施并定期拨款维护。四是建立健全我市华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合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对我市华侨文化遗产的信息进行共享,及时解决华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强化华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意识。一是明确要求结合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要求来加强华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促进华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二是明确要求拓展文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更好地保障及促进崖州区民国骑楼建筑群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全面改善骑楼建筑群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特别在道路建设时,使用的材质、工艺均要充分体现出古城原真性、留存修旧如旧文化特色,使之与历史环境协调一致。三是要在保护好华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华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要尽快深入研究雷贤钟遗物遗址的存在价值和精神理念,尽快推动雷贤钟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好华侨文化遗产的优势,弘扬华侨的优良传统美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实现文旅融合,助力自贸港建设。
(四)加大华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或通过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方式,加大华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力度,注重做好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及遗产所有人和使用人的宣传教育工作。二是要切实提高公众对华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群众知晓保护好华侨文化遗产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群众自觉积极参与保护管理工作。三是组织华侨文化的专题活动和论坛,促进民间文化交流及联谊,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长期打造好宣传华侨文化的品牌项目。四是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要通过对雷贤钟文化遗产研究挖掘,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弘扬华侨爱国精神和民族大团结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广大的海内外侨胞及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