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督查调研

关于我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农先导性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字体: 打印
2019-11-01 10:43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111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委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南繁科技城的项目建设情况,确保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农先导性项目顺利推进,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监督工作计划,结合我市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要求,10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林有炽副主任带领调研组对我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农先导性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市政府的情况汇报,与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市科工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三亚海关,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海棠区政府、崖州区政府、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并实地调研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南繁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基本了解了我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农先导性项目的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调研组对所掌握的情况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并根据三亚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农先导性项目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南繁规划的要求,三亚市划定了10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和1.5万亩核心区,并为新建核心区落实219亩配套用地;相关成果纳入三亚“多规合一”。完成落根洋新建核心区(1800亩)、生物育种专区(3200亩)土地流转。南繁单位入驻新建核心区方面,落根洋新建核心区已入驻五个省市地区,入驻面积495.91亩;生物育种专区已完成入驻签约面积1134.47亩;编制了《三亚市2019-2022年三亚南繁高标准基地建设项目储备计划表》,计划用4年时间完成三亚13万亩南繁基地高标准建设工作。

(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情况

1.项目推进工作方面。今年6月,三亚市委托安永咨询在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启动方案》,8月成立了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和专班,指挥部办公室已进驻崖州湾集中办公,专职推进中转基地建设;9月,与中国金茂签订中转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三亚市委托中规院编制了月亮岛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地块规划指标确定后,将办理土地划拨手续,启动项目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月亮岛起步区国有土地划拨批前公示挂网;918日,《三亚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 三亚市人民政府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首批项目签约;106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三亚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国家级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的合作备忘录》、《海南省三亚市政府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海南省三亚市政府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 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已启动审批流程;国家林草局驻广州专员办决定在崖州湾科技城设办证点,已于929日挂牌;今年8月以来,首批重点项目中转基地指挥部带领专班,采用组织集中召开产业研讨会和“点对点”拜访的形式共收集70余家科研机构、企业单位的入驻意向信息,明确其中16项作为中转基地首批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3.59亿。

2.口岸资质工作方面。在海口海关的支持下,推动在凤凰国际机场建设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为植物的种质资源进口提供口岸支持。目前,凤凰机场监管场地已经施工完成,三亚海关《关于三亚凤凰机场货运公司设计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初步预审核的报告》已报海口海关,待海口海关初步验收通过后报海关总署验收审定。

3.地方法人机构注册方面。海南(三亚)国家热带生物安全研究中心、医用猪创新研究院和种质资源隔离基地项目、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和植物种质资源检疫鉴定中心项目已启动地方法人注册程序。

(三)南繁科技城项目建设情况

 2019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17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10个,公共配套服务类项目4个,产业类项目3个。目前已开工项目9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8个;产业类项目1个。南繁起步区市政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三亚南繁种业科技众创中心、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项目(一期)及南繁起步区5条市政道路已开工建设,总投资金额约20亿元。中国科学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科研楼将于10月下旬开工,南繁科技城安置区、南繁公园已经完成可研评审会,南繁广场、南繁博物馆已经立项,南繁博物馆正在抓紧做展陈方案。

二、存在问题

(一)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问题

1.国家南繁调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原国家农业部已牵头成立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各南繁省份也纷纷成立南繁指挥部,负责本省(市区)南繁活动的统筹和管理,但在实际效果上,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和各省南繁指挥部的工作并未达到水乳交融、互融互通的良好循环和状态。海南省省级层面南繁行业主管部门为省农业农村厅、省南繁管理局,但是在实际协调过程中,协调作用发挥有限。一方面,针对三亚、陵水、乐东等南繁片区共性问题,没有整体出台解决方案。各市县的南繁规划落地表现出很多共性问题,如新建核心区建设、配套服务区建设、供地补贴发放等,但这些共性问题始终由各市县自己协调、沟通,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费时费力,延误了南繁规划落地的时间。另一方面,出现新问题时得不到有效破解。如南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以往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年限要求、建设内容等方面存在矛盾:传统高标田主要考虑的是冬季瓜菜和水稻等作物生产需要,南繁高标准基地更多考虑的是南繁科研育种活动的需要,要实现生态化、标准化、国际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新目标,需要对南繁基地(包括2015年以后进行过一般高标田改造的基地)进行更多的改造提升。

2.南繁政策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南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走到今天,虽然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重视,但南繁六十多年成长经历过程中政府管理的不到位,导致配套政策研究缺位,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并尽快出台。

3.南繁工作专项经费缺乏保障。发放南繁供地补贴时,基层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进行入户走访、核实、采集、汇总、公示、报送、复印、存档等工作;且基层南繁管理服务人员需要劳务和各项工作经费支撑。在国家南繁规划中,原定给海南省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工作经费,用于支撑各项工作的落实,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到位。作为国家督导事项,缺乏“人吃马嚼”的“粮草”保障,增加了很多工作负担和压力。

4.南繁科技城周边配套科研用地(约3万亩)范围尚未确定,影响我市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范围调整工作。2017年因建设崖州湾的需要,三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范围划定工作部分地块调整,调整方案于201712月通过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但尚未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的批复。由于该范围尚未最终确定,导致我市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范围调整划定工作尚未最终完成,影响部分工作推进。

5.现阶段南繁单位入驻新建落根洋核心区积极性不高。2016年,各地在我市的南繁用地需求申请为3600多亩,但到2018年实际落地的只有495.91亩,不到规划面积(1800亩)的1/3;落根洋新建核心区土地流转平台公司手中尚有1304.09亩地无南繁单位有入驻意向,给土地流转企业造成较大经济压力。

6.南繁单位田头设施历史遗留问题亟待尽快出台处置政策。20191-2月省农业农村厅摸底,三亚核心区南繁单位田头设施总建筑面积约41.07万平方米,主要为科研生产设施16.15万平方米(包括实验室、宿舍、食堂等)、道路14.77万平方米,晒场仓储等配套设施10.15万平方米。在“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过程中,省政府把南繁单位田头设施列为历史遗留问题另案处理。但近期“六大专项办”、“两违办”等单位在对违法图斑处理过程中,指出部分为南繁单位田头设施。如何妥善处置南繁单位田头设施,亟需省里向农业农村部协调,出台相关处置意见。

7.南繁管理服务机构和队伍薄弱,人员匮乏。三亚是南繁工作的主战场和大舞台,但没有充足的力量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国家南繁规划中明确要求各市县成立南繁机构,我市2018年虽挂牌成立“三亚市南繁管理局”,但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没法顺利开展相关工作;20163月,我市成立了南繁规划落地工作领导小组,由于机构改革,单位和人员大变动,目前还未重新调整南繁规划落地工作领导小组,保障相关工作有效落实;2019年借机构改革之机,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种业管理科,设2名工作人员,除负责南繁工作外,还承担种子市场监管、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工作量巨大、要求高、任务重,难以兼顾全面落实到位。各南繁重点区(生态区)虽均成立农业农村局,每个单位只有5人,均无南繁专职人员。现有南繁管理机构、人员配备结构,已难以承载任务繁重的南繁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要求。

(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今年9月才委托中规院编制了起步区月亮岛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刚通过专家评审,国有土地划拨批前刚公示挂网,地块规划指标还未确定,土地划拨还未办理手续,环评、建设工作未实质启动。二是综合隔检区开发建设机制、资金来源等重大事项尚未明确。中转基地首批重点项目包括基本能力和基本条件设施、核心功能性设施和基础设施,其中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等均承载国家战略,对国家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种质资源创新工程构成关键支撑,是中转基地建设所必须的项目,首批重点项目共计16项所需投资63.59亿元,目前资金来源尚未明确落实。三是口岸通关人才设施设备不够配套。三亚市目前还没有进境水果、进口冰鲜水产品、进境粮食、进口肉类、进境原木、进境宠物等指定监管场地,没有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海关监管信息化平台和专业化监管人才。

(三)南繁科技城建设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起步区建设有待加快,产业政策研究有待深化。起步区配套商业、住宅地块未挂牌,内部用地未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但基本具备挂牌出让条件,现由市自规局开展土地挂牌前期供应工作。目前园区发展顶层设计和产业定位仍不具体,导致在企业落户、经营贡献、产业导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难以出台一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政策。另一个是,产业资源导入进度缓慢、招商压力大。种业企业基本上规模有限,产业拉动效应有限。但部分南繁、种业重点项目引进进驻条件较高,如中种集团和中信农业千人团队在落地奖励、前期项目经费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条件,招商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如中化集团与中国中化合并,集团内部业务部门进行整合以致产业资源导入缓慢。

三、意见和建议

(一)狠抓落实,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打造南繁硅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工作机制、配强工作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新调整南繁规划落地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农管理机构及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力度,尽快配强市区两级南繁管理服务机构。二是加快推进落根洋配套服务区项目建设。争取在年底前完成简易科研、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南繁单位提供服务。三是加快推进2019年南繁高标准基地建设。争取11月下旬正式开工。四是常态做好南繁规划落地,持续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落实惠农资金,发放好南繁供地补贴,让支持南繁工作的群众从中受益;用好制种奖励资金,完善南繁规划的系统性集成建设,整体提升南繁基地生产、管理、服务水平。五是实现全省南繁育种区协同发展、集约建设。主动向省级部门请求,争取支持,通过促进省级部门统筹指导,加强各市县南繁育种区的交流和合作。

(二)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一是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深化招商对接,加快谋划隔离检疫、高级别实验室等公共设施,以及医用模式动物、热带兰花种苗、水生动物种苗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明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运营主体等。启动海南(三亚)国家热带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建议书编制;完成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医用猪创新研究院等中转基地核心项目合作协议签订。二是尽快启动月亮岛建设。争取尽快审批月亮岛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开展道路交通、桥梁设计、智慧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安排专项资金,争取在2019年内实现月亮岛开工建设。三是继续争取口岸资质。对接海口海关和国家海关总署,尽快完成凤凰机场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的申报工作,获得植物种苗进境资质。同时,启动其他种质资源进境所需口岸能力建设和口岸资质申请工作。四是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简化优化审批、灵活创新检疫、创新离岸布局等方面争取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主管部门的专业指导,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五是创建月亮岛海关特殊监管区。争取海关支持,探索以“区港一体化”思路统筹监管模式创新,实现种质进口“先入区、后报关”创新,让货物可以快速通过口岸现场进入月亮岛,以“提前报关、码头验放”模式实现“一线全部放开、二线高效管住”,提升种质引入便利化。六是探索开展双边或多边互认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打造符合国际顶级标准的检验检疫能力,推动中国农业大学与巴西圣保罗大学共建双边互认检验检疫机构落户中转基地起步区,并探索引进其他国际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争取实现多边检验检疫机构互认。七是积极探索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五个加强研究”:加强研究“任何单位和个人与境外机构、个人开展合作研究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交换和引进”、“国际区域性试验和对外制种的种苗引进”、“生产用种苗引种检疫审批”、“普及型国外引种试种苗圃资格认定”审批权限下放细则。加强研究“涉外水域捕捞许可”授权海南行使相关政策,向上争取农业农村部推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批准我国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加强研究“从境外引进新物种或野生动植物物种”等审批权限下放细则;加强研究种质资源引进一事一批、种质隔离时限一事一议、来自疫区动物进境许可、动物隔离场审批权限下放、“备案代替审批”管理试点、“三道隔离模式”试点、分类检疫与低风险产品边检边放、种质资源引进一网通办等政策。重点研究在月亮岛设置中转基地离岸科研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实施方案。加强研究海关口岸监管制度的创新(通关便利、智能查验、专用海关监管辅助信息系统等);研究海关特殊监管隔离区的制度创新(现有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突破与创新、与科研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模式的创新)。

(三)强化产业资源导入力度,稳步推进南繁科技城招商和项目建设。一是加紧跟进南繁首批土地挂牌。尽快完成科技城整体供地计划,尽快向省政府申请住宅用地挂地计划,实现首批用地供地。二是推动现有项目妥善落位。继续推动注册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首批重点项目共计16项所需投资63.59亿元,资金来源尽快明确落实,申请中央资金支持,落实企业等社会投资项目的有效投资额。三是扩大专家咨询队伍。广纳国内外行业专家,扩大咨询队伍,为南繁科技城开发建设、产业引导、国内外龙头企业研究成果引入等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四是借助中化、中农集团平台,拓展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扩大南繁科技城影响力并为入驻企业打通辐射东南亚国家的生产、销售、研发渠道。五是学习借鉴国内城市打造种业硅谷的成功经验。武汉正在打造“中国种都”,长沙正在打造“中国种业硅谷”,广州南沙形成了“1+1+10”种业政策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