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监督工作>督查调研

关于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字体: 打印
2016-11-16 09:43

市人大常委会民宗外侨工委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委员会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对我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伟武的带领下,先后考察了田桥咖啡庄园、尧城驿站、农垦家园、凤凰谷乡村文化旅游区、南天生态大观园、雪古丽奶牛生态园、鹿宝山庄等7家休闲农业园区,听取了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旅游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等有关单位的情况汇报,召集休闲农业企业代表、农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情况

休闲农业作为极具潜力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在我市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截至2015年底,市可常年接待游客的休闲农业园区有18主要为游客提供田园景观、花卉园艺、温泉养生、农事采摘、临水垂钓、农家乐餐饮等类型的服务。其中,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5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3四星级3三星级2个,海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12个。据统计,2015我市共有休闲农业从业人员2194人(其中:农民1618人),带动农户1556接待游客302万;营业收入1950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9048万元)利润3487万元,上交税金741万元;休闲农业企业总资产102382万元,休闲农业园区种植面积9415亩。部分休闲农业企业还通过“互联网+”搭建淘宝网专营店、微商渠道如亚龙湾玫瑰谷在全国30多个城市设立了产品微商总代理。现有的18家休闲农业园区中,建设投资额超过亿元的有6家,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有9家。

(二)扶持管理情况

1.健全组织,积极扶持2010年市政府在市农业局设立了休闲农业发展科,先后举办了5期休闲农业学习培训班,组织了3批休闲农业企业管理人员赴台湾考察学习取经。主要指导和扶持我市休闲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作,目前我市可常态接待的18家园区中,获得国家、省级部门认定的比例达到67%。

2.加大宣传,促进发展2012年以来,我市有关部门共争取了390万元,先后扶持了24家次休闲农业企业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开发休闲体验产品,建成6个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点,制作完成了休闲农业宣传片《南海明珠 休闲胜地》《三亚休闲农业纵览》画册,依托“冬交会”和各类农博会对我市休闲农业企业进行宣传。此外,还与市旅游协会等部门对接,推出三亚休闲农业(自驾)一日游、三亚休闲农业+景点一日游等线路,将休闲农业景点纳入旅游市场。

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2014年12月,《三亚市休闲农业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重点我市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策略、产业发展与项目管控、组织管理和评价体系、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规划,通过强化政府引导职能,从源头解决我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出现的突出问题。目前,《三亚市休闲农业专项规划》(2016-2020)已纳入我市“多规合一”工作进行修编,有望今年出台,将有利于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4.严格把关,依法管理。我市按照《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文件精神,严格规范项目准入,并在工作中狠抓落实。对于符合条件准入的项目,要求企业及时报送区政府、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做好项目准入把关和项目建设指导工作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的地块,严格把关及时跟踪,防止项目实施出现偏差。

二、存在问题

(一)配套建设用地转化难,基础设施薄弱。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餐饮、住宿、游客中心、停车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可避免要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但由于农村土地流转用途管制,我市大部分休闲农业园区无法配套建设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如南天生态大观园,2000亩的经营面积,只批配套建设用地1亩,建完售票处和卫生间,游客中心、商场、餐饮等基础设施都无法批建设用地。目前,我市多数休闲农业企业使用的办法是申报临时建筑用地虽然暂时解决了部分设施建设问题,但配套设施的使用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些永久性的设施,如住宿,因为没有纳入规划,不能通过消防验收,无法营业。

(二)扶持政策体系不完善,政府投入较少。目前,海南省及我市均未出台关于休闲农业用地政策、财税支持、投融资机制、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没有针对休闲农业的专门性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休闲农业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业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12-2015年,我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休闲农业资金390万元,支出率仅59.4%。2016年更是取消了市财政休闲农业项目资金安排。调研时,有企业反映并没有从中享受到多少优惠待遇,相反有的企业所在的地块,历经几次规划变更,不时有要征地的声音传出,且有单位多次交涉征地问题,令企业不敢增加投资,只能勉强维持现状。

农旅产业融合度不足,缺乏显著特色我市部分休闲农业园区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论证,建设项目设计起点低、品味不高,产业链延伸较短,品牌效应不显著粗放经营,园区开发随意性较大,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结合旅游资源加入电子行程单的园区较少。调研发现,我市虽然拥有火龙果、芒果、木瓜、菠萝蜜、莲雾等丰富多样的热带水果资源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通过挖掘农业资源和地方文化发展种、观、食、住、购、娱为一体延伸产业链的园区,更没有像我省其他市县,如儋州,集自己动手采摘咖啡、DIY加工、冲泡、品咖啡、慢车骑行、休息聊天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

三、意见和建议

多管齐下解决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的问题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2015年9月下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建议:1.联合国土、规划、建等部门,研究制定休闲农业用地中建设用地所占比例的办法,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建设必要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2.积极探索“一地多用”,鼓励和帮助企业利用乡村公共设施用地、设施农用地解决部分旅游服务用地。3.开发未利用地,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整理,鼓励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发展休闲农业。4.引导周边农户参与,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减少休闲农业建设用地规模,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二)规划先行,探索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模式我市有关部门要加快编制实施《三亚市休闲农业专项规划》(2016-2020),根据三亚海、河、山、林的地域特点,对接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具有三亚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我市建设10万亩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打造“农业硅谷”为契机,借助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我市黎、苗、回等独具特色的歌舞、服饰、纺染、编织、陶艺、饮食等民族文化,打造一批“一一品、一村一色”热带观光果园积极扶持开发种苗、盆景、科普、鲜榨、糕点、酿造等后续产品。总结今年3月育才生态区那会村芒果采摘节,既展示了当地苗族文化、苗族服饰、苗族三色饭,又带动了小粉蕉、黄秋葵、甘蔗等其他农产品销售的经验,推广这种集美景奇观、乡风民俗为一体的“情景消费”产品,打造集农业体验、农艺展示、特色产品、地方文化与旅游观光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链。

(三)规范管理,推广先进的休闲农业经营方案。尽快出台《三亚市休闲农业发展管理办法》,对我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对从事休闲农业的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大户,在政策、项目、资金、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良种利用、生态技术、农产品转化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进行鼓励扶持。联系和组织省人大代表积极向省人代会提交关于加快出台我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建议。同时,引进一批涉农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农业管理团队,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组织召开休闲农业典型经验分析会,在我市推广先进的休闲农业经营方案。如陵水芒果种植园通过认购芒果树,发展会员营销园内其他家禽土产;台湾在农场内划片租地给城市居民种植花草、蔬果或经营农艺,与各中小学校发展长期合作,为青少年体验农耕文化和接受科普教育提供平台。

加大投入,推动旅产业深度融合建议我市有关部门积极申请恢复休闲农业专项资金,继续通过名特优农产品展销平台、旅游宣传促销、海南冬交会大对我市休闲农业园区、景点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拨出专项经费帮助他们修建进出支道,引导指示牌以及水利工程对获得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倾斜照顾,打造一批明星示范园区,扶持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利用互联网+农业帮助我市各休闲农业景点进入电子行程单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对接三亚旅游官方旗舰店,维护打造微信公众号,通过软文美图、特色优惠、搭配营销等方式方法进行持续统一的品牌形象传播,打造以旅促农“升级版”农业经济引导旅游向“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绿色空间发展,构建“山海互动、蓝绿互补”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