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代表工作>代表活动

人大代表有话说——助推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⑤⑥

【字体: 打印
2019-11-15 18:01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引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一直是人民群众持续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百姓关切,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政府及主管部门抓好义务教育工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市全面贯彻实施,为推进三亚依法行政,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优化人大执法检查方式方法  提高执法检查质量——《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综述

 

 

9月2日,三亚外国语学校剑桥国际高中班的同学认真听取外籍老师授课。 三亚日报记者 袁永东 摄

 

执法检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保证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重要监督手段。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执法检查工作,在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工作中,不断优化程序,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执法检查质量。

创新执法检查方式  提出高质量建议意见

为了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执法检查的方式。在正式检查前,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以下简称“执法检查组”)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和学习考察。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在我市开展了《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调研,重点找问题、寻对策。

针对在三亚调研时发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赴海口市和广东省佛山市、中山市、深圳市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发达地区法律实施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一步拓宽视野、受到启发,从而提出质量更高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

检查期间执法检查始终坚持“依法”原则,对调研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均分析其与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之处;提出意见建议时不仅考虑有关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也同时考虑其他相关财务、人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所提意见建议不会因其他法律法规的限制而无法实施,切实履行人大法律实施监督职能,形成推动问题解决、工作改进、法律实施的合力。

同时,执法检查还创新调研及检查方式——针对《义务教育法》重要的法律条款拟定调查问卷;首次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微信公众号、协同通信系统平台及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方式多渠道征求公众意见,上网查阅全国人大及兄弟省市在执法检查中的先进经验做法。

据悉,此次法执法检查从3月25日开始,分前期调研、外出考察、开展检查等三阶段进行,历时3个多月,此次执法检查报告已于7月19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已转发市政府研究落实。

执法检查报告梳理五大问题  提出六项建议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161所,在校中小学学生10.23万人,小学入学率99.9%、初中入学率98.89%,义务教育巩固率98.89%。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中考综合指数明显提升,2018年中考综合指数已位居全省第二;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三亚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发放特惠性教育补助、加大教师培训经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有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和贫困、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农村地区教师政策及待遇明显改善。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亚积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两年来组织校长教师到上海、南京等地跟岗培训、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等各类培训64班次,培训4.38万人次。近3年来,三亚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现已落地的项目有三亚崖州创意梦嘟嘟幼儿园、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等名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三亚市义务教育实施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学校规划建设有待完善,城区学校生均建设用地不足;教师队伍编制不足、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优质教师队伍均衡配置有待加强,部分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等,与市民诉求愿望仍有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报告还从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教力度,严格依法规划和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强化义务教育校长及师资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加快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更新,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既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解决执法中发现的问题,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依法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抓好执法检查报告落实情况跟踪监督,同时抓实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推动执法检查报告和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切实解决,满足人民群众更好教育期盼。

 

聚焦义务教育领域突出问题  提出三亚教育发展建议

 


9月2日,三亚市第九小学,一年级的新生跟随家长来到学校正式报名上学。三亚日报记者 袁永东 摄

 

“教师编制不足、流动性大,优秀教师留不住,如何保证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今年,三亚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中,围绕政府该如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等,执法检查组成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健全中小学校长、教师退出机制

执法检查组发现,师资紧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市公办学校共有编但不能招录在编人员的编制数高达498名(不含新建学校)。“编制不够,老师还是得招,要不谁来上课。”一位校长说,大量的临聘教师被补充进教师队伍。当前,全市中小学校在编教师队伍4962人,临聘教师1308人,临聘教师占专任教师26.36%。“目前,三亚没有统一的临聘教师待遇标准,他们普遍没安全感,哪里给的待遇更高,他们就去哪里。”该校长说,临聘教师的流动性很大。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学习青岛市中小学聘用教师管理办法经验,聘用教师与在编教师实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在编教师执行统一的考核程序、标准和要求,逐步将工资福利待遇和在编教师一致,达到同工同酬、稳定教师队伍。此外,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素质难以满足或不能很好满足教学任务要求,是我市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拦路虎。“只有智慧的老师,才能教出聪明的孩子。”一位家长说,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力量。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让优秀的人教育出更优秀的人,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急需改革,亟待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体系。

对此,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教师退出机制,对教育教学任务测评连续两年不合格或靠后的老师,通过转岗、提前退休,或按照《教师法》有关规定以解聘等方式责令退出教师队伍;对不能胜任校长岗位的要及时免职,建立竞争性用人机制。同时,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对学校的全方位评估,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对教育用地进行立法保护  城市发展要留足教育用地

三亚部分老城区受地理位置、历史因素、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办学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因素还是校园占地面积偏小,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和发展。以市九小为例,该校占地面积11936.09平方米,学生共2424人,生均面积4.92平方米,严重低于《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城区小学建设用地面积生均不低于10平方米的标准,学校建设用地缺口12303平方米。报告中指出,近年来三亚已有市一中北侧、华侨中学旁边等13处规划教育用地挪作他用且无置换用地。《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要求,各级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借鉴南京等地的做法,对三亚中小学用地进行立法,确保科学规划和保护中小学用地,保障其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相适应,确保执法检查直接推动的效果的得到体现。

多措并举全面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上好学”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地狭人稠的三亚老城区而言,在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每个家长来说,不但希望孩子“有学上”,更盼望着能“上好学”。近年来会出现的“上学难”、“择校热”等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除了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盼外,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及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数量逐年增加,区域性学位供需矛盾显现。针对这些问题,报告建议,通过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教师校长向城区薄弱学校和缺员学校流动。市人大代表吕锐建议,对主城区的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可采取一校多区的模式,以学校原校区为核心,建设分校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化,疏解优质教育学位不足问题,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市二小校长王迎春建议,在全市推广吉阳区“集团化办学”,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让老百姓心中的好学校充分发挥优势,输出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要补齐教育短板  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当前,三亚正处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进程的关键时期。“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以来,这里成为不少有志之士向往的热土,但孩子的教育成为影响他们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曾放弃某国企的工作,选择来海南创业的李健说,他认为三亚要尽快补齐教育短板,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的背景下,办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好的教育资源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教育和优质教育,无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市人大代表蔡荣和说。执法检查报告也明确指出,相关制度配套、学校管理机制建设、优质教育缺乏、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此次执法检查,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努力让孩子们都能够“上好学”。近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动教育综合改革,补齐教育等民生和基础设施短板,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规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三亚引进的教育项目有14个,人大附中三亚学校、三亚寰岛实验小学已于今年秋季正式开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已动工建设,明年秋季开学……未来“名校”在三亚遍地开花,将为更多“人才”提供选择。

 

人大代表认真履职  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关切

 

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大代表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时刻关注教育领域情况,积极献言献策。据统计,近3年来,针对教育领域问题,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提出代表建议近80条。在2019年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共提出20余条教育领域建议,涉及基础教育建设、教师待遇、教育用地、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园安全、学前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

以下为部分人大代表、执法检查组成员对教育领域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赵翊杉

市第三小学位于三亚市第一市场旁,地处繁华热闹的商业区。现有学生2178名,40个教学班,但校园占地面积不足7亩,操场面积仅为1387平方米,无法完成任何室外教学活动(如早操、体育课等)。各类教学设施缺乏配备空间,无法满足《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关于城区小学生均面积学校建设用地要求。不仅如此,天涯区四小、金鸡岭小学等市区大部分学校都会存在小学教育用地不足的问题。

赵翊杉建议,要立足全市优先安排改、扩建老城区学校项目,使学校的校园面积能达到或基本达到省规标准,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建议相关的规划、国土等部门要督促开发商按照法律规定,在新建居民住宅区留有教育用地,规划和建设有相应配套学校。

 

 

 

市人大代表蔡荣和

近年来,三亚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设施极大改善,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市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质量远低于市区。

部分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规定的课程无法开齐开足,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制约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招进来的年轻教师往往“留不住”,农村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蔡荣和建议,要用待遇条件、发展空间吸引年轻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改革农村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激发农村教师队伍的活力与积极性。同时,建立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结对帮扶或合作共建学校管理模式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本土专家人才、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提升全市教育可持续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执法检查组成员王迎春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从一名新入职教师,到逐渐成长为名师,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市二小校长、执法检查组成员王迎春认为,要建立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名师等教师培养制度,分为校级、区级、市级梯队,将全市教师纳入其中,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成长平台。

“家长和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会越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王迎春建议,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引进各类家庭教育讲座等,让科学家庭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三亚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