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会议信息>常委会会议>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

三亚市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

【字体: 打印
2018-04-26 17:29 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17年5月26日在三亚市第七届人大常委第四次会议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制定出台了《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市场导向,明确重点,合理布局,严格管理,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和流通能力建设,确保我市粮食安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粮食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一)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2016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14.31万亩,总产量4.69万吨。其中,主粮水稻播种面积13.1万亩,产量4.42万吨;番薯播种面积1.21万亩,产量0.27万吨。经统计,我市全年粮食总需求约36万吨,粮食年缺口约32万吨左右(折算成品粮22万吨),缺口的粮食依靠市外调入。

    2.落实国家政策,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一是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控,确保完成国家规定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任务。按照三亚耕地实际面积不少于省级政府任务要求,三亚任务为至2020年耕地面积不少于22686.33公顷。我市严格执行《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1年修改),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引导建设项目避开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选址,在现行规划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划定耕地保有量22686.33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8051.74公顷)。2015年三亚市耕地面积为22765公顷,加上批准按耕地管理的533公顷可调整农用地,实际耕地保有面积23298公顷,超过22686.33公顷,完成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任务(2016年度耕地面积待2017年底国土资源部审查后下达)。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等审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琼府办2014109号),各市县建设项目确需占用耕地的,应按照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相当的要求,编制补充耕地方案。2016年度我市共有10个建设项目(即海棠湾A8片区支路2015年第七批次、同心家园二十九期2015年第七批次、三亚国际文化会展中心2015年第七批次、国家杂交水稻三亚南繁综合试验基地、海棠湾C2片区C2-1-1地块、保利会展中心项目海棠湾林旺片区A-2-3地块、石药集团德国医疗公园、山水国际、临春控规B3、C2地块、海棠湾敬老院项目2015年第八批次和三亚市崖城水质净化厂2015年第八批次以及三亚市吉阳区丰兴隆控规B-12-1地块)均按照上述要求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任务。

    3.提升耕地质量,着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一是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推广秸杆还田技术,2016年全市发放秸秆等有机物腐熟剂258.16吨用于提升10万亩以上耕地地力水平,缓解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水稻田间示范和试验,2016年完成早造测土配方施肥水稻示范2个,面积205.5亩,亩均增产133斤;增施有机肥和添加土壤改良剂。2016年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加入土壤改良剂方法实施地力保育面积1.66万亩,建立耕地地力保育示范1个40亩。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三亚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海棠区黎光田洋、育才生态区金盆岭田洋和崖州区长山田洋等3个项目建设。针对我市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艰巨,易地占补难度逐年加大的实际,我市重点投入耕地开垦、“旱改水”提质改造项目的实施建设,努力增加“十三五”期间我市后备耕地和“占优补优”水田指标储备。组织开展了三亚市海棠区风塘村与南田农场旱地改造水田土地整治项目、三亚市海棠区南田农场旱地改造水田土地整治项目的项目选址工作,项目总规模3000亩,预计旱改水规模约900亩,计划于2018年底完成。

    4.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夯实农业基础。2016年,全市完成新增防渗渠道71条,长68.73公里(其中主要干支渠11条长16公里,田间渠道60条长52.73公里),实现改善灌溉面积5.20万亩,改善排涝面积0.39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1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2万亩。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2016年及2017年市政府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计划安排建设资金共计44310万元。其中,2016年安排建设资金18000万元,主要用于南滨排洪沟至妹州沟综合整治工程、三亚市仲田干渠维修改造及落根田洋截流沟工程、三亚市海棠湾落根田洋排水工程、三亚市抱古水库防汛设施改造工程、崖州区港门村沿岸海堤工程、三亚市大隆灌区西干与支渠连接段工程、吉阳区高园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崖州区南滨大排沟整治工程、凤凰机场至羊栏排洪沟项目、天涯镇布甫安置区中和河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目前累计已拨付资金9086.91万元。    2017年安排建设资金26310万元,计划用于凤凰机场至羊栏排洪沟项目、天涯镇布甫安置区中和河道整治工程项目、高峰片区农田灌溉渠道及生产道路硬板化工程、三亚市山体截洪沟工程、2017年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项目、2017年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等。

    同时,2016年我市通过建设资金整合,安排了172.8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争取到省财政厅下拨1263万元,用于2016-2017年度各区水利设施维修养护。

    5.加快技术推广,稳步实现科技兴粮。一是加快南繁成果转化,推动粮食增效。南繁育种是粮食生产的重要资源宝库,是我市粮食稳产增收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水稻种植品种100%来自南繁,推介的水稻主导品种为:特优009、特优128、特优138、特优248、特优3301、天优3301、谷优629、博Ⅱ优15、博Ⅱ优128、博Ⅱ优767、桂农占、特籼占25等,我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稳产增收效果明显,近2年我市大力推广百和香、红香米等南繁优质稻米,2016年在育才、天涯、崖州等区推广面积3000多亩,农民增收显著。二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大力推广机械化育插秧,2016年全市机械化育插秧面积达14460亩(含跨区作业8660亩)、机收作业面积92650亩、农机深耕作业面积6250亩;全力推广冬季瓜菜-水稻水旱作物轮作模式,目前我市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7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3.1万亩,水旱轮作模式已达到80%以上;进行早造7个水稻新品种试验和晚造6个超级稻品种高产试种,个别品种各方面表现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控,确保粮食稳产。开展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指导农户适时用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降低病虫为害损失;完成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2016年完成860亩的水稻稻飞虱等病虫害,开展水稻无人机防治示范区3个,面积500亩;开展农作物鼠害防治工作,2016年完成全市农区春、秋两季统一灭鼠示范面积3.3万亩次,将害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防治效果83.8%,挽回粮食损失153.38万公斤。

     6.落实粮食补贴,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贯彻落实国家耕地(水旱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我市制定了三亚市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审定同意实施。为确保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方式发放。今年我市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耕地地力补贴)资金共2137万元(其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2107万元,工作经费30万元),拟按照143元/亩标准进行补贴,截止到2017年5月10日,初步统计共申报41077户, 148185.429亩,待市农业局进一步复核后,拟按照省农业厅、省财政厅所指示的“成熟一批,发放一批”的原则,尽早将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争取在6月底前完成该项惠农补贴工作。通过补贴,激励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强化粮食储备管理

    1.积极落实粮食储备仓容、资金和粮源。一是确定粮食储备规模。根据2016年8月份省政府下达我市粮食储备计划,我市市级储备粮任务为25000吨(原粮),要求2016年年底前必须落实到位。二是落实仓容、资金、粮源。仓容方面,我市现有的粮食储备仓容仅为3050吨(其中三亚市军粮供应站完好仓容量1550吨;三亚市粮食储备库旧仓库仓容1500吨),远不能满足我市25000吨储备粮任务存放需求。为解决仓容紧缺问题,我市通过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和地方配套投资,正在新建一栋四层仓容3万吨的仓库(三亚市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目前工程进行墙体防水处理及门窗框安装,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在新仓库尚未建好情况下,我市主要实施异地储粮,异地储粮量为21429吨(原粮)分别储存在山东黄岛国家粮食储备库6号、12号、25号等三栋平房散装仓内。资金方面市级储备粮的初始入库原则上通过规范的粮食交易市场公开进行,或者通过国家、省、市规定的其它方式进行。我市初始入库成本由市粮食局会同市财政局、农发行三亚分行共同核定,农发行三亚分行按照核定的入库成本余额安排市级储备粮贷款,实行库贷挂钩,保证储备粮资金封闭运行。粮源方面,我市储备粮大部分靠异地储备。2016年11月,为落实新增储备粮,市储备粮工作小组全面启动异地储粮的调研、采购工作,及时到省外粮食主产区考察,并综合各方面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市政府批准,在山东青岛黄岛国家粮食储备库异地储存小麦,并委托当地的粮油交易平台公开招标。储备粮入库后,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对粮食质量进行检验,合格后作为储备粮储备。2016年12月下旬,异地储备的市级21429吨粮食已全部入库。

    2.改造升级储备粮库,完善仓储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改造提升储备粮库设施建设水平。分别对安游军粮供应站库房、红沙军粮储备库和三亚市粮食储备库进行改造建设。安游军粮供应站仓库修复工程投资44.57万元,已于2009年12月完工,建成后仓储量250吨;红沙军粮储备库建设项目投资1056.28万元,已于2012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仓储量1300吨;三亚市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总投资8971.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30万元,不足部分由市财政配套),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投入使用,建成后仓储量为3万吨。

    3.强化库存粮轮换和质量数量监管。我市由三亚市军粮供应站承储的储备粮2500吨(成品粮,折合原粮3571吨)。该站积极组织粮源,严把粮食入库质量关,严格执行储备粮管理的有关要求及规定,对粮食储备库派监管员驻点监管,认真落实各项保粮措施,按轮换计划,每季度轮换一次,一年轮换四次。

异地代储的储备粮21429吨(原粮)。实行二年一次性轮换出库。根据《海南省省级储备粮异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省粮食局成立海南省地方储备粮异地储备联合监管工作小组,对我省异地储备的地方储备粮进行监督检查,指导承储企业做好异地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各市县储备粮承储企业派员组成常驻小组,在各个委托代储点驻点,具体负责异地储备粮的日常监管工作。我市异地储粮由市粮食储备库负责承储,市粮食局牵头组成的储备粮轮换工作小组每年分3次到异地储粮地进行检查,确保异地储粮质量数量符合标准要求。

    (三)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确保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1.加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其它涉粮企业经营管理。   (1)市粮食储备库。该企业为国有粮食企业,现有职工19人,承担储备粮管理。现有旧仓库仓容1500吨,新建仓容30000吨(以稻谷容重计)的楼房仓库正在建设中,所承储我市市级储备粮21429吨(原粮)实施异地代储。(2)市军粮供应站。该站是我市政策性粮食经营事业单位,现有职工57人,现有完好仓容量1550吨。主要职能是为本市驻军部队提供粮油保障供应和后勤服务,同时承储我市市级储备粮2500吨(成品粮,折合原粮3571吨)。(3)其他涉粮企业。我市具有一定规模,长期从事批发粮食经营,有固定经营场所或租赁场所,拥有固定的销售客户的涉粮民营企业有:胜利路望海花园胜利粮油店,仓容量655吨,除代储粮外,该店月批发销售约180吨;万发米行,仓容量1395吨,除代储粮外,月批发销售约157吨;海螺村一组一口福粮油店,仓容量630吨,除代储粮外,月批发销售约100吨;友谊路粮食储备经营公司三亚宏兴粮油店,仓容量600吨,除代储粮外,月批发销售约227吨;友谊路市医药公司亚珠粮行,仓容量450吨,除代储粮外,月批发销售约317吨。

    2.加强粮食流通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我市储备粮食主要从市外的儋州、临高、澄迈等我省主要粮食产地购入。为加强我市粮食流通的日常监管,对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企业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严肃查处打“白条”“转圈粮”,防止出现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违规交易、“转圈粮”等违规问题的发生。依照粮食收购许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对海南三亚粮食储备经营公司、三亚市粮食储备库等5家已取得粮食收购资格企业的核查。由于我市常年可上市收购的粮源较少,我省实施粮食收购许可制度以来,没有市外粮食收购经营组织在我市办理粮食收购异地备案手续。也未发现市外粮食经营者(年收购量50吨以上)在我市设点收购粮食,未发现人为设置障碍和地区封锁、阻碍、粮食正常流通等情况。

    3.落实收购资金、储备费用、利息和轮换补贴。认真贯彻《海南省粮食风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三亚市储备粮管理办法》、《三亚市市级储备粮财务管理办法》,足额落实粮食收购、储备费用。2016年财政预算安排“粮食风险基金”180万元和“储备粮管理经费”700万元;2017年安排“粮食风险基金”180万元和“储备粮管理经费”1150.73万元,并已及时按规定将该项资金拨入我市粮食风险基金账户。同时,市财政部门及时按标准足额拨付市级储备粮保管费用补贴、轮换费用补贴、利息补贴和价差补贴。2016年度共拨付市级储备粮各类补贴资金合计615.36万元,其中拨付保管费用补贴42.41万元,简易建筑维修费15万元,轮换费用补贴120万元,利息费用补贴88.52万元,轮换价差亏损补贴349.43万元。

     4.加强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网点建设。一是开展粮食应急演练。2016年12月,为检验省、市有关粮食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省粮食局和三亚市政府联合开展2016年粮食供应应急和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演练以三亚市粮食价格因强台风和连续强降雨所致,在半个月内连续上涨,涨幅在20%左右,受灾地区主要粮食批发三亚市场周转成品粮库存低于正常库存量的50%,出现脱销断供及抢购粮食现象,同时出现粮食储存突发霉变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为背景。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粮食应急指挥部全体成员单位联合省粮食局成功在三亚市军粮供应站实施了粮食市场应急指挥演练,演练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加强粮食应急工作体系建设。应对新情况,及时更新应急点,完善和更新三亚市粮食应急工作预案。加强对万发米行、亚珠米行等18个粮食应急销售网点和亿源丰实业、崖城大米加工厂等8个粮食应急加工网点的统计与核实工作,签订应急供应责任合同,确保紧急情况下调得动,用得上,提升我市粮食应急管理能力。

    5.加强执法监督能力建设,维护粮食市场秩序。一是明确执法责任。国有粮食库存检查,以粮食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农发行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的检查为主,市场上各粮食经营户的检查,以市食药监部门的执法检查为主,各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为单位,实行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巡查监管。二是突出质量检测。2016年以来,我市根据省制定的年度粮食质量安全抽检计划,将黄曲霉毒素B1、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作为重点监测项目,增加抽检频次和重点品种覆盖率。截至目前共抽样检测粮食54批次,全部合格,粮食市场总体质量良好。三是打击违法经营。为保障我市粮食市场安全,根据《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巡查制度(试行)》,深入推进日常巡查工作的落实。通过加大巡查和指导力度,督促经营单位建立产品购销台账,自觉从合法的渠道进货,维护我市粮食市场秩序。

    (四)强化粮食安全监管,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1、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一是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拟定了《三亚市2017年度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讨论稿),目前已呈报市政府。根据《海南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三亚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目前该方案正在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二是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核实工作,利用卫星图确定污染源空间位置,对光大环保、宝齐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进行筛选和评估,填写企业信息,并补充已关闭搬迁的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的空间位置。三是开展2017年度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向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报送三亚市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相关材料,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质量。

    2、强化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监督管理。通过采购程序,严格选购并发放防治药剂噻虫嗪、阿维・吡虫啉等药剂;完成了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项目农药采购、发放和指导防治工作,共采购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25%噻虫唪水分散剂、3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和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等防治水稻病虫害和蝗虫药剂361件,指导防治水稻面积3.5万亩、蝗虫面积3万亩。

    3.严格粮食质量安全检测。2016年以来,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年度粮食质量安全抽检计划,将黄曲霉毒素B1、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作为重点监测项目,增加抽检频次和重点品种覆盖率,通过监督抽检和流动快检筛查,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对入市粮食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共抽样检测粮食54批次,全部合格,粮食市场总体质量良好。对监测发现的不合格的粮食将按照《海南省不合格食品和问题样品核查处置工作规范(试行)》严格依法查处,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压力较大。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存在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的问题,提升耕地面积难度较大,执行占补平衡政策所补耕地质量难以达到占用耕地质量。二是受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全市耕地双季稻改单季稻或改种非粮食品种等现象有所增多。三是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粮食增产过多依赖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增产潜力有限。四是灌溉渠系配套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

    (二)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仓储设施、物流发展、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粮食仓储设施较为破旧,有效库容缺乏,仓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储粮安全和粮食收购,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我市粮食储备、运输、装卸、信息等方面的现代化需要。

    (三)全市粮食应急加工能力明显滞后,难以满足应急状态下的粮食加工要求。目前市区有粮食加工点1个(筹建中,正在申请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每小时加工糙米或抛光大米5吨,最大加工能力吨,没有上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乡镇的粮食加工点基本上是不成规模的小型的粮食加工点。

    (四)粮食质量安全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市至今尚未设立粮油检验检测机构,制约粮食质量监管工作常态化,粮食质量监测能力难以适应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

    (五)粮食企业管理型、专业型人才缺乏,职工综合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要求。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和建议

     (一)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一是按照国家、省从严保护耕地的新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依法从严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二是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科学制定耕地占补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挖掘耕地潜力。三是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和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力度,增加新垦耕地培肥投入。四是继续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强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完善粮食补贴机制。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制定粮食补贴方案,坚持“种田得补贴,不种田不得补贴”的原则,切实将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田积极性。二是加大粮食科技扶持力度。加大粮食生产性专项补贴力度,引导稳产增产、防灾减灾、绿色环保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对涉农资金使用进行通盘设计和系统安排,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一是加大财政预算支持力度,加快三亚市粮食储备库项目等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提升现有粮库功能。二是强化粮食物流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加快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顺畅的粮食物流通道体系;推进粮食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粮食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粮食加工能力建设,规范粮食加工企业管理,以满足我市应急状态下粮食加工需求。四是做好粮食经营管理机构人员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切实提高职工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粮食工作要求。

  (四)完善粮食储备机制,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一是适当集中市级储备粮管理。力争在三亚市粮食储备库项目竣工使用后实现市级储粮相对集中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完善现行市级储备粮管理机制。建立一定规模的成品粮储备,实行动静态、市内外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储备粮管理机制。

  (五)健全粮食质量保障机制,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一是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力度。制定出台相关耕地质量保护制度,做到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建立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二是科学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全面开展土壤与稻谷重金属污染普查,科学划分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区,分区域制定种植结构调整规划。三是加强粮食质量检测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粮食质量检测能力建设的投入,构建完善的粮油质量监督检测和保障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