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首页>会议信息>代表大会>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关于三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审查报告

【字体: 打印
2025-01-10 21:33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1月9日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大会主席团:

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本次会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在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对计划执行报告和计划草案作了进一步的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向好

审查委员会认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拼经济、促发展,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市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超额完成年度增长目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小幅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三亚经济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受内外部复杂因素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增长不及预期,有效需求下滑,旅游增长乏力,内生动力不足,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标对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总体可行

审查委员会认为,我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各项决策,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与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相衔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基本协调匹配,总体可行。审查委员会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三亚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做好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起航的开局之年,更是海南自贸港实施封关运作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市政府要坚定信心、锚定目标、直面困难,采取积极有效举措,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此,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一是全面推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加强“二线口岸”建设,推进口岸通关测试、演练和整改提升,有序推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落地实施,促进三张“零关税”清单等政策延伸覆盖。二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健全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深化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叠加效应,迭代完善海南自贸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培育外贸新动能;着力打造港澳创新创业基地,拓宽与港澳资企业合作空间与渠道,加快引进包括港澳在内的外资企业落地三亚。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领域改革,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更大力度优化审批、规范监管、加强服务,提升服务企业工作质效,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四是谋划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先强、再优、后大”方向,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民生、城市运行管理等方面集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统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五是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全面总结“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围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科学合理提出我市“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努力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标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

(二)全面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投资消费有机融合。一是全面激活消费潜力。加快建设标志性商圈,打造不同品类消费集聚区;不断优化离岛免税购物服务,提升离岛免税购物便利度;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充分释放智能家居、文娱旅游等消费潜能,推出更多具有高度吸引力的爆款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优化消费服务供给,不断做大消费增量。二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海南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提振民营经济长期发展和投资的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研发相关技术、提供产品和服务等。三是加快有效投资增长。高质量谋划2025年投资计划,持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科技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有效投资;深化投融资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杠杆作用,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聚焦国家“两重”所需,结合三亚实际,超前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动态更新“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准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用好“两重”“两新”等系列增量政策,叠加EF账户、电信增值、数字经济等自贸港政策,推出一批城市投资机会清单,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吸引资源丰富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落户三亚,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三)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谋划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建设文旅综合体项目,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完善旅游交通枢纽建设,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三亚旅游国际化营销品牌,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创建;建立大数据监管中心,完善新型旅文经营模式监管法规和标准,加强旅文市场监管。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推动“总部+”发展模式,推进总部经济纵深发展;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企业上市,扩大外资基金企业招引,深化金融产业集群;谋划设立邮轮港口岸免税商店,研究“邮轮+免税”等联动旅游产品,全力发展邮轮游艇产业;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行业协会的合作,加大会展项目招引力度,高水平发展会展业;充分发挥三亚CBD文物艺术中心作用,大力培育文物艺术品仓储、交易、展示等业态。三是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向种图强”,加快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市”南繁产业,高水平建设南繁硅谷;聚焦“向海图强”,积极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海洋产业;聚焦“向天图强”,充分发掘利用现有的空天信息产业基础,加强遥感信息科技应用研究,积极培育发展空天信息产业;聚焦“向数图强”,以三亚数字经济产业为载体,稳步推动数字文娱、数字总部、数字会展、数字贸易产业发展。四是做优做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强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全力提升区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区域协同高效发展。一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全域全要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管网、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二是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和垦地融合示范区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是做优做精三亚经济圈。聚力打造三亚经济圈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推动三亚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发串联三亚经济圈跨市县旅游资源,加大多层次、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深化三亚经济圈医疗联盟合作,推进三亚经济圈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谋划联合开展营销推广、招商、招聘活动,加快实施南部典型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

(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水平。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夯实整改成效;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推进藤桥河横向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推动流域综合治理经验模式。二是健全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无废酒店”“无废商场”“无废赛事”等三亚特色的“无废”场景建设,全面建设绿色三亚。三是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大禁塑工作管控力度,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

(六)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供就业增加收入。紧抓自贸港建设机遇,注重培育和引进创新创业型市场主体,创造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扎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教育、医疗、养老、育幼、公共文化和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学校布局,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健康三亚建设,提升养老托育服务,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三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完善养老服务制度体系,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抓好“菜篮子”工作,做好民生实事项目,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七)坚持统筹发展安全,筑牢安全风险底线。一是提升自贸港建设风险防控能力水平。落实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前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安排,协调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精准动态监管,提高精确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二是推进平安三亚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强化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做好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确保不发生重大社会风险事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好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做好对风险隐患的总体评估、监测预判、可行预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